——纪念冯仲云诞辰100周年
冯松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应忘记自己的历史和自己的英雄人物。我父亲虽然算不上伟大的人物,但他平凡而不寻常的一生已经融入在祖国从屈辱走向富强的历史过程。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以后,他与东北人民一起与日寇进行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在和平时期,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了国家的富强贡献了自己的一切。
一九五五年冯仲云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父亲冯仲云1908年3月出生于江苏武进余巷村。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1927年在革命的低潮时,父亲参加了革命,后担任共产党清华大学的支部书记。
我父亲为他是清华人而感到骄傲。他在清华上学的四年中,是他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早在中学时代,他就开始寻找人生的真谛,在列强入侵,军阀混战,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家业破产,家事、国事使他看不到出路。在席卷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感召下,他参加了这场运动,得到了锻练,民主的思想和爱国的觉悟得到了提高。
他考取了清华大学算学系。1926年录取该专业的仅有他一人。当时算学系还不能单独开课,他被安排和物理系学生一起上课。自1926年至1928年的三年里,算学系也仅有7个学生。当时系里的教师水平很高,系主住是郑之蕃教授,导师是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教授。所以在专业课上他经常是接受导师熊庆来教授面对面的直接授课。党的工作和社会活动都没有使他放弃在学业上的努力。在四年的学业中,他的成绩受到熊、郑二位教授的肯定。
他在清华的这段日子里,正值国民革命军胜利北伐。革命的浪潮,震撼了全国所有的热血青年。他在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这场伟大中国革命的风暴,使得我气都喘不过来,我每天都钻到阅览室去阅览报刊,遥视着国民革命军北伐,企望着他们进军北京”。从这时起,他开始接受共产主义的思想,阅读《共产党宣言》等书籍,逐渐认识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理论,决心投身工农革命。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同年4月底,李大钊和19位革命者被绞杀。革命形势急剧恶化,而他毅然加入了共产党。在一片白色恐怖的情况下,清华的党支部损失很大,原有的30多名党员只剩下7人,而他坚持了下来。从1928年他担任了清华的党支部书记,并联系北平西郊区党的工作。至此清华大学的党支部得到了恢复。1930年春他任市委干事,仍在西郊进行工作,人并未脱离清华的中共党的支部。在和北平的大学生一起举行示威游行时被捕入狱。入狱后被送入军事监狱关押。在关押期间,他曾被押送到法场陪过绑。半年后他和难友们利用张学良的军队攻入北平与阎锡山的军队撤出北平造成的混乱,集体成功越狱。由于他被捕坐牢,误了考试,没有获得毕业。在郑之蕃的推荐下经组织的批准,他去东北哈尔滨商船学校任教。
1930年他去了东北,在哈尔滨商船学校任数学教授并从事革命活动。东北哈尔滨商船学校是国民党海军的一个高级军官学校,他在这所学校里开展了党的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哈尔滨商船学校撤退到青岛。他与学校的部分党员和学员留在东北参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他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组织和领导,并坚持到抗日的最后胜利。在这条道路上他坚贞不渝,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冯仲云是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他的名字是和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李兆麟等人的名字一起融入东北抗日联军光辉的历史。在此其间,他担任过中共满洲省秘书长、省委巡视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六军的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苏联红军八十八旅(中国教导旅)情报科长等职务。
在我们的记忆里,父亲常常讲起他的战友杨靖宇、罗登贤等。他们都是抗日联军的主要将领和中共满洲省委的优秀领导者。东北的抗日战场是最残酷的战场。抗联在冰天雪地中,没有后勤、没有补给、没有根据地,前面是最强大的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在日伪军的飞机、大炮、坦克和骑兵的不断攻击下,他们在险恶的环境中孤军奋斗十四年,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谈到这些父亲总是说:我们这些幸存者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而牺牲的战友和群众。每当讲到过去的故事时他总是非常的激动。
父亲是江南人、是知识分子又高度近视。在东北战场恶劣的环境中爬冰卧雪、身经百战、苦苦坚持,但他很少谈及自己。他的战友们在回忆他时常常夸道:他克服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困难。在战斗中他两次受伤,同时又染了伤寒和克山病。抗联极度缺医少药,在生命垂危之际,抗联战友想到用盐和卤水消炎和治疗。伤口被盐水浸透,剧烈疼痛,父亲咬紧牙关,不吭一声。强烈的生存愿望和坚强的意志使他靠盐水和卤水居然渐渐地好了起来。抗联战斗在大小兴安岭,在野外风餐露宿。他也曾近两年的时间没有进过房子睡觉。“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自然是常事情。夜间行军,时有敌人的追赶。父亲高度近视,一次他的眼镜掉了,黑灯瞎火,他趴着满地摸,好不容易摸到了,眼镜腿断了,就用线捆一下。老战士李在德回忆说:他的眼镜是他的命,虽然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但绝对离不开。有时眼镜实在不能用了,他就靠他的战友用树枝拉着他在黑夜中摸着行走。他是南方人,有南方口音。1933年,他到汤原七号屯住在汤原县县妇女委员金成刚家,敌人包围了村子。在万分紧急时,金成刚的母亲把我父亲的眼镜藏起来,并让他装哑吧。这时敌人冲进来,把我的父亲捆起来吊打拷问,说他是“共匪”。 金成刚的母亲扑上来死死地护住我父亲,老人指着我父亲对敌人说:这是我的又瞎又哑巴的儿子。周围的邻居也都赶来帮助,敌人居然放了他。事后大家都说太危险啦。在抗联中大家亲切地称呼他“冯瞎子”。在他遇到危险时,战士或群众都舍命来保护他。
日本鬼子到处贴布告:悬赏几万圆要冯仲云的人头。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之一,他坚持了十四年的苦斗。东北抗日联军在敌我力量极端悬殊、生存环境极端恶劣、历时长久并远离党中央领导的情况下,他们孤军奋战。父亲在1939年10月,作为北满省委的代表,越境到苏联寻找党中央。他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写道:“……从1935年5月—1939年5月,整整4年了,这是多么悠久的岁月啊!这4个年头中,北满省委完全是处在四处隔绝的状态中。他们与外部没有任何的联系,得不到任何直接的援助,没有得到组织的领导……他们在空前严重压迫之下,在巨艰万难的环境中,本着共产党员的真正革命的精神,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不惜流血地向前迈进。……一息尚存,誓死抗日。”四万多抗联将士,在抗战胜利时仅存不到两千人。
抗战胜利了,他当选为松江省主席,虽然日理万机,但他不忘的是大力宣扬他的战友。他写出了“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在当时的报刊上发表,在他任上,杨靖宇、赵一曼、八女投江等烈士的英勇形象广为人知,在全国流传。为我们第二代、第三代的人树立英雄榜样,世世代代永远传扬。他到处找寻抗战烈士的家属,尽自己的力量予以关心和照顾。东北烈士博物馆和烈士子弟学校在他的关注下相继建立。他在世时,从来没有停止过用自己的收入来接济有困难的烈士的家属。
1955年9月27日,父亲获得了一生最高的荣誉,他同包括朱德元帅在内的战功卓著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们一起,获得毛主席亲自颁发的“一级八一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在授勋仪式上他是唯一的一个穿便服接受勋章的。回到家里见到我们的母亲薛雯时,他手捧两枚勋章,热泪盈眶地说:“雯,这两枚勋章不只是给我个人的荣誉。这是凝结了满洲地下党、东北抗联十四年苦斗中千万英烈的鲜血,也是他们的荣誉。”他还说毛主席在给他授勋时,紧握他的手说:“你是冯仲云,东北抗联的。你们抗联比我们长征还要艰苦啊!”父亲的眼泪流出来了,他说:“毛主席了解我们。”
父亲是从清华大学走出来参加革命的。在他的血脉中永远流淌着清华学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1952年他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当时刚解放,条件差、对新学科了解不够,父亲清楚要办好学校,师资最重要。他亲自写信到上海、杭州等地聘请教师,充实了教师队伍,完善了学校建制。又审时度势聘请苏联专家来哈工大工作,使哈工大很快由一所一般工业技术学校变成一所综合的五年制理工科大学。后来他担任水利部副部长兼华东水利学院院长,仍然投入了对科学的热情,他重视科研的作用,组建水利科学研究院,建立第一个泥沙研究所。那时,他就已注意核电,1960年在他的力主坚持下,从武水、华水和哈尔滨工大遴选30多名优秀大学生到北京学习核电技术,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这个计划夭折了,但这些人才在此后都是中国核工业各行业的骨干。1964年他患心肌梗死,病情稍稳定后,他在病床上就开始重读《高等数学》、《核物理学》等书籍。从那一本本勾勾画画、密密麻麻的批注中,可见他读得认真、读得投入。我们曾不解地问他:已经休息了,为什么还这么努力?他说:我从小立志科学,我身体有病了,当部长可能有困难,但我还想为国家做工作。国家的发展需要现代科学。希望你们也能孜孜不倦地学习,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在“文革”中父亲身陷囹圄,在狱中仍坚持攻读《高等数学》。
父亲冯仲云1968年3月17日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含冤逝世。1977年11月24日,党中央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举行骨灰安放仪式。1980年1月17日获得彻底平反。
父亲离开我们已四十年了,但父亲的教导时时在我们的耳边响起,时时鼓励我们。在他们那代人身上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对理想执着追求、忘我的牺牲精神,对党对同志的忠诚不移不正是我们需要传承的精神吗?在父亲一百周年诞辰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缅怀他,永远记住他的丰功伟绩,永远学习他的精神,走好我们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