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三代清华人 接力创辉煌

2009-05-21 |

有人说,北大是一首诗歌,清华是一篇论文;北大是思想家的沃土,清华是工程师的摇篮。

非常巧合的是,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的三任院长都毕业于工程师的摇篮——清华大学。

近半个世纪以来,这三代清华人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带进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发扬光大,在管理工作中兼容并蓄,广纳贤才。

在三代清华人的带领下,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奇迹。

南宁水利人 不一般的水利情

吴锡瑾,1979年至1984年间担任南宁水电勘测设计专业队(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的前身)队长。

1958年,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哪里有困难哪里上”的号召,自愿到少数民族地区支边,被学校分配到广西,以后长期在水利一线工作,其中有20年是在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度过的,直到1983年才离开他喜爱的水利电力设计工作。

20年是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打基础的20年,专业配备逐渐全面发展,队伍建设逐渐规范化,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业务在全区排名前列。

设计院的一位老职工,向记者说起 “35元事件”。他说,在当时计划经济的年代,这可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当时工作条件相当艰苦,工资不高,福利又少,吴锡瑾作为院领导关爱职工,想给他们改善一下生活,但是因为条件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1981年春,为了能让大家过个好年,吴锡瑾和书记商量给职工每人发了35元奖金,没料到上级领导有不同意见,要求查办。幸好最后以“下不为例”了结,大家提到嗓子眼的心才放下。

1984年底至199110月间,同样毕业于清华园的余万程出任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院长。

当时,国家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设计院作为企业如何重新定位,如何勇立潮头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重大课题。余万程敏感地意识到,市场经济不能没有主动出击,他敢于带领员工第一个吃螃蟹,首创一条龙服务,从图纸设计、工程施工到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全程负责,被客户形象地称为“交钥匙工程”。

这仅仅是一个例子。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在业务、财务、人事等管理工作上快速作出调整,完成了自身的嬗变,并不断发展壮大。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

2000年,院长的重任落在同样出身清华的周瑞祥身上。

以人为本 书就大写“人”字

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履新之初,周瑞祥想得最多的就是人才,想的是如何书写一个大写的“人”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因为在他看来,人才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

为了筑巢引凤,实施新时期的人才工程,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提出了“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的立院方针,注重人才开发、培养和使用,切实抓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把人才视为创业之本、竞争之本、发展之本。

人力资源管理办法、优秀工程负责人评奖办法、职工教育培训计划……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为人才工程夯实了基础。制度对各类专业人才的任用、培训、学习、奖励进行了明文规定,在全院职代会上,系列制度均获通过,经颁布实施,极大地激发了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被外派到苏丹、赤道几内亚、越南等地,把妻儿留在南宁,院里不但在工资待遇上给予优厚照顾,而且经常对“留守”的职工家庭嘘寒问暖,解决他们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解决了后顾之忧,外派员工工作起来充满激情。

挥洒豪情 再创新的辉煌

四十五年奋斗不息,顽强不息的南宁水利人兴科技,重人才,挥洒豪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多年来,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凭借自身的优势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打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的科技团队,强大的人才队伍为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保证。

目前,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已拥有高级工程师51人、工程师70人以及相配套的现代办公设备。持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水库枢纽、城市防洪、灌溉排涝甲级设计资质证,以及建筑、土地整治、水力发电、工程勘察、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工程测量等乙级设计证书,可以承担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察设计和工程咨询。当初只是小小的、功能单一的设计院,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工程勘测设计单位。

几十年来,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始终坚持“一业为主,两头延伸,多种经营”的方针,先后承担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等项目300多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100多项。特别是2000年以来,先后承担了隆安金鸡滩水利枢纽、左江山秀水电站、百色东笋水电站、龙州一级和二级水电站以及南宁市六县六城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不但服务和做好市内外的工程项目,而且业务已拓展到云南、广东、辽宁、浙江等省,以及苏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王年红 陆福恩)

转自 南宁日报 2009年5月21

相关新闻

  • 172022.08

    祖孙三代皆为清华人,这个福州家庭不简单

    65年,祖孙三代,这是福建福州何文焜一家与水木清华的不解之缘。何文焜一家祖孙三代合影。受访者供图1957年,何文焜的祖父走进清华大学,就读于土木建筑系供热通风专业。在他那用毛笔写就的毕业证书上,是蒋南翔校长的签名。老人经常会小心地拿出这一纸黄卷,摩挲着岁月刀刻斧凿留下的褶皱,向何文焜说起建校之初与西迁之时的往事。陈寅恪先生如何在传统文化式微的时代,以一己之力赓续中华文化血脉;梅贻琦校长如何带领学生们...

  • 212021.04

    高乔•布尔根:三代人三十年的清华缘

    高乔·布尔根(BULGAN Gochoo),蒙古国留学生,清华大学2008届博士毕业生,是第一位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的蒙古国留学生。

  • 102021.11

    三代人三十年的清华缘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42018.10

    蒲明书:台前幕后一代清华人

    10月13日晚,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团庆联欢会,在新清华学堂如期举行。清华上海校友会艺术团表演了自创节目——诗朗诵《一代清华人》

  • 082022.11

    清华磁共振轶事:2022中秋磁共振三代忆春秋

    磁共振实验室是一个既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又拥有温暖的社交氛围的大家庭。几十年来,实验室人来人往,有人常驻,有人短暂停留,有人飞向更广阔的天空,每个人都为这个实验室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贡献,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聚焦到某一时刻,2022年的教师节,也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大家欢聚到一起,一起聊聊自己在实验室的独家记忆。

  • 072011.09

    一个家族的五代清华人

    唐氏家族是一个显赫而低调的大家族,唐家五代人中都有清华学子,且与辛亥百年史有着极深的关系。最早的留美幼童唐绍仪、唐国安——前者为民国首任总理,后者是清华第一任校长;作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的唐悦良是唐家祖父辈,而执教清华五十载的清华图书馆副馆长、我国机电学专家唐统一和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的唐虔则是父子俩,还有今天的第五代“海归”唐宛枫,他们历经了一百三十多年的风云跌宕、时代更替...

  • 282024.04

    接力奔跑113圈,庆祝清华建校113年

    4月27日清晨,清华园里日暖风和、夏意初现。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王宏伟等来到西大操场,与师生校友一同参加“清华建校113年,西操接力113圈”接力跑活动。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校党委原副书记王凤生,原副校长、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最早倡议举办同跑庆祝校庆活动的1977级自动化系校友牟文殊和清华大学体育部、校友总会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由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主办、清华校友跑步爱好者协会承办。7点3...

  • 292023.06

    吕莉:清华人的凝聚力——赞清华回声网络合唱团团长任光霞

    你似一朵美丽的紫荆花/根扎水木清华/花香天下/几年前/在校友们的建议下/你组建了清华回声网络合唱团/她是回声合唱团的延续/是校友们艺术之家/在你精心的策划下/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校友们/从世界各地聚拢一起/如同一丛丛绚丽的紫荆花/盛放在/回声网络合唱团这个艺术庭院……

  • 052017.01

    周北川:清华三创大赛,清华创业者的答辩新考场

    清华校友三创大赛首届参赛者的回顾和感悟。

  • 112020.08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