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冯友兰临终谈哲学

2009-04-08 |

人类不会永远“仇必仇到底”

冯友兰(18951990)先生在1988年初开始写作《中国哲学史新编》的第7册,1990年去世前5个月,以95岁高龄完成。这是他最后的著作,后来叫《中国现代哲学史》。在这最后的著作里,他对毛泽东思想做出了独立的认识和分析。谨摘录介绍点滴如下。

“仇”与“和”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的最后,冯友兰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和中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比较,得出了发人深省的结论。

  他先做了一点理论的通俗解释:“一个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必须先是一个统一体,然后才成为两个对立面。这个‘先’是逻辑上的先,不是时间上的先。用逻辑的话说,一个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含蕴它们的统一性,而不含蕴它们的斗争性。”

  然后他说:“客观的辩证法只有一个,但人们对于客观辩证法的认识,可以因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别。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矛盾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是把矛盾斗争放在第一位。中国古典哲学没有这样说,而是把统一放在第一位。理论上的这点差别,在实践上有重大的意义。”

  怎样重大的意义呢?他说:“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张载把辩证法的规律归纳为四句话:‘有像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正蒙·太和篇》)这四句中的前三句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也同意的,但第四句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这样说了。它怎么说呢?我还没有看到现成的话可以引用。照我的推测,它可能会说:‘仇必仇到底。’”

  冯友兰的这个推测,让人想起在和平年代分裂人民,进行残酷的阶级斗争,搞“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或干脆把人民当作敌人,这些正是“仇必仇到底”的行为逻辑。

  冯友兰问:“‘仇必和而解’的思想,是要维持两个对立面所处的那个统一体……‘仇必仇到底’的思想,则是要破坏两个对立面所处的那个统一体……毛泽东是革命家,他所组织和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的政党,毛泽东思想也当然要主张‘仇必仇到底’。毛泽东常说‘将革命进行到底’,就是这个意思。问题在于什么叫‘到底’?‘底’在哪里?”

  他自己答道:“任何革命都是要破坏两个对立面所共处的那个统一体。那个统一体破坏了,两个对立面就同归于尽,这就是‘底’。革命到这个程度就‘到底’了。”冯友兰认为没有这种必要:“革命家和革命政党,原来反抗当时的统治者,现在转化为统治者了。作为新的统治者,他们的任务就不是要破坏什么统一体,而是要维护这个新的统一体,使之更加巩固,更加发展。这样,就从‘仇必仇到底’的路线转到‘仇必和而解’的路线。这是一个大转弯。在任何一个社会的大转变时期,都有这么一个大转弯。”

“和”与“同”

  怎样维护这个新的统一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全世界电视观众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汉字“和”,国内观众也看到了。它是什么意思呢?并不是统一思想、老百姓啥都忍着就和谐了的意思。20年前,冯友兰已经对这个字作出了哲学解释。

  他说:“张载说‘仇必和而解’,这个‘和’字,不是随便下的。‘和’是张载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张载认为,一个社会的正常状态是‘和’,宇宙的正常状态也是‘和’……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和’与‘同’不一样。‘同’不能容‘异’;‘和’不但能容‘异’,而且必须有‘异’,才能称其为‘和’……只有一种味道、一个声音,那是‘同’;各种味道,不同声音,配合起来,那是‘和’。”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如果只要求“同”,不能容“异”,就只会一步步重返“仇必仇到底”的道路。

  冯友兰放眼人类,说:“‘仇必和而解’是客观的辩证法……人是最聪明、最有理性的动物,不会永远走‘仇必仇到底’那样的道路。这就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和世界哲学的未来。”

(王克明 文)

转自 《炎黄春秋》2009年第2期 

相关新闻

  • 052021.08

    不到最后一日 弦歌不辍|父亲赵瑞蕻笔下的西南联大

    在这本书里,父亲引经据典,反复举例、论述,就是为了告诉读者和后人什么是西南联大的精神,这样的学校为什么行。我作为后代深受其影响,小时是熏陶,后来是有意吸纳,现在是自觉传承。

  • 242009.03
  • 192012.04

    季羡林——高处不胜寒

    ○顾建平 歌德说过,一个作家活着看到自己受人尊崇,成为不朽者,是非常难得的幸运事。学者的命运大体上比作家要好一些,但是一位人文学者从籍籍无名、坐冷板凳成为众望所归的大宗师,路途依然漫长而艰辛。季羡林先生算得上罕见的例外。季先生不强作才子姿态,口吐莲花满纸锦绣,他并不想借文章匡时济俗。他的生活平静如水,纯净如水,所以他的文章也平白如水。然而平白朴素之中,有对造化的感恩,对弱小的怜悯,对悲苦的达观,...

  • 072011.06
  • 182015.11

    “爷爷冯友兰把生命给了哲学”

    听冯珏(冯友兰外孙女,现TOM在线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讲冯友兰(1895-1990,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的家族故事

  • 292020.07

    用哲学抗战:冯友兰的爱国思想与哲学实践

    正是有感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冯友兰结合民族的危难和国家的兴亡的实际感受,系统地反思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并且把那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赋予其....

  • 192023.04

    冯友兰:一个“中国特色”的哲学家如何思考世界

    20世纪80年代,陈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时,曾师从张岱年和冯友兰。几年后,博士毕业,他遵从系里安排,为冯友兰先生提供学术帮助。这工作一干就是5年,直至1990年冯友兰去世前,陈来都常伴其左右。最近,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在北京大学开启首...

  • 142023.01

    冯友兰与国立河南大学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终生供职于高等院校,先后执教于五所大学,后来易名为国立河南大学的中州大学是他归国后任职的第一所大学。在纪念河南大学建校一百一十周年之际,冯友兰和这所大学的关系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其实,冯友兰在中州大学只有两年时间,虽然后来又去过两次,但都是借路顺便去的,并且时间很短。近几年有不少关于冯友...

  • 252015.11

    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召开

    11月21日上午,“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2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开幕式在清华大学中央主楼举办

  • 262012.06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