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沅,1926年生,幼年就极其喜爱音乐,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51年起茅沅在中央歌剧院工作,开始从事专业音乐工作。他的成名作是与刘铁山合作的《瑶族舞曲》(1952年首演);最著名的是小提琴曲《新春乐》,这首乐曲在当时几乎是家喻户晓,现在仍然是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的必拉曲目。
2008年11月10日晚,连南顺德文化广场灯火辉煌、人山人海,小城万人空巷,首届中国(连南)瑶族文化艺术节的“瑶山谣”歌舞晚会在这隆重举行。晚会以大型歌舞《瑶族舞曲》开场,又以该曲结束,而晚会中新稻子组合演唱的《瑶族舞曲》和珊瑚演唱的由陈建斌填词的《爱的月光》,则把晚会推向了高潮。《瑶族舞曲》第一次用如此恢宏而瑰丽的形式演出,而观众之多,也肯定超过世界上任何一间音乐厅。
……这一夜,《瑶族舞曲》使瑶族文化又一次鲜花般绽放……
在二十世纪中外名曲的大回响中,谁能忘得了独具魅力的《瑶族舞曲》呢?作曲家茅沅在给艺术节的贺信中深情地写道:“……该曲虽是我和刘铁山依据瑶族民歌曲调加工发展而成的一首管弦乐曲,但归根结底首先要归功于瑶族同胞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提供了美妙动人的音乐素材,否则《瑶族舞曲》也无从产生了。现在全世界都欣赏到瑶族美妙的音乐文化,这是全体瑶族人民的骄傲,我们也感到了万分的荣幸和庆幸……”毋容置疑,经典的《瑶族舞曲》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骄傲,也是世界民族音乐的骄傲。
而鲜为人知的是,当年《瑶族舞曲》的创作,却有着动人的插曲。1951年作曲家刘铁山参加中央民族慰问团,到广东和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创作。而在连南看了原汁原味的瑶族歌舞表演后,灵感这只美丽的精灵蓦地飞临他的心空……回京后,慰问团的艺术家们创作了一台题为《民族大团结舞》的节目,向首都人民作汇报演出,其中就有刘铁山的《瑶族长鼓舞曲》。
作曲家茅沅在接受香港《大公报》记者洪捷的采访时说:“……那时我去观赏一个民族文工团演出的少数民族舞蹈,而舞蹈中有一首歌(指《瑶族长鼓舞曲》)我听了很喜欢,于是回去找到乐谱,是文工团的简谱,加以发挥改动,写成了管弦乐作品,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刘铁山创作的,因此虽然当时尚未有版权意识,为了尊重作曲家,我把他的名字加上去……”他还说他当时还不知道谁是刘铁山,当时刘铁山所在的中央音乐学院在天津,而茅沅在北京中央歌剧院,因为信息闭塞,两位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作曲家近在咫尺却不曾相识。《瑶族舞曲》的诞生,是多么的富于诗意,多么的富于传奇色彩。
已使几代人沉醉的有着鲜明民族特色的《瑶族舞曲》,其内容健康向上,旋律优美生动,情绪欢快明朗,配器干净洗炼。乐曲使用单乐章复三段结构(A—B—A),第一部分让我们仿佛看到银色的月光下瑶家莎腰妹悄然起舞,仿佛听到长鼓的敲击声。第二部分改用三拍子,旋律凸现歌唱性,时而也出现跳跃性。在这部分中,我们可明显地听出连南排瑶民歌的旋律。而在乐曲的第三部分,旋律再次改变,气氛变得热烈,感情变得奔放。轻快活泼的旋律,使人感受到歌舞的瑶山强烈的青春气息,人的灵与肉同时绽放。谛听《瑶族舞曲》,我们仿佛可以看到白云生处梦幻般生动的瑶寨,看到山野热烈而温暖的篝火,看到皎洁的月光下瑶族青年男女的奔放与缠绵;仿佛听到牛背上牧童轻快稚嫩的五月箫,听到瑶家汉子粗犷的喊山,听到被爱情胀痛的长鼓的呼唤……而这一切,既有安祥又有躁动,有神秘又有鲜亮,有简洁的表达又有深沉的思考。
……那些或徐缓悠然或轻快紧凑的节奏以及优美和谐的旋律,让我们仿佛闻到了满山花卉的清香,神奇而美丽的瑶山由陌生而变得熟悉和亲切……《瑶族舞曲》是独一无二的,但一件杰出的艺术作品的诞生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瑶山给予了作曲家一种独特而新鲜的创作灵感,而作曲家又以自己杰出的才华赋予瑶族音乐一种现代而鲜活的灵性。2007年中央电视台“民歌·世界”栏目的记者采访了刘铁山和茅沅两位老人。刘铁山这位已84岁高龄满头银发的作曲家,他神采飞扬,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之情。他说他们上瑶山采风学习,听瑶族民歌,看瑶族长鼓舞,也听瑶胞吹牛角,他说他采用了他们的一些音调、一些节奏进行创作,主要是反映他们的生活情景。我想,那一刻,刘铁山老人的内心也许正在感谢以歌舞为美酒佳肴的瑶族人民。
……至于被人认为眼睛会笑的作曲家茅沅,他虽然没有亲临瑶山采风,但凭他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他对瑶族音乐的独到理解,经他的加工发展而成的《瑶族舞曲》,最终成为世界名曲。同样颇有诗意的是,茅沅这位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的作曲家,原来却是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高材生。他是个极力推动让西方人了解中国音乐的音乐家,《瑶族舞曲》是他以西洋管弦乐配器的。他这么做既便于西方人更好地接触和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同时也让中国民族音乐更好地融进了西乐的演奏中,可谓一举两得。可以说,《瑶族舞曲》的每一个音符,都诠释着刘铁山和茅沅两位音乐家对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深刻理解,都诠释着他们对瑶族音乐和瑶族人民的无比热爱,同时《瑶族舞曲》也表现出他们超卓的音乐禀赋……《瑶族舞曲》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彝族舞曲》、《新疆舞曲》、《嘎达梅林》和《梁祝》等一样,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一朵奇葩。而富于个性与新意的她,也和肖邦的《波兰舞曲》、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以及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一起,成为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一道迷人的风景。
客观地说,瑶族原始音乐是有不少缺憾的,而刘铁山、茅沅两位作曲家用大浪淘沙的方法,摒弃了瑶族音乐中原有的种种缺憾甚至消极的元素,为传统的瑶族音乐注入了许多富于生命和时代感的音乐元素,从而使瑶族音乐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从而让人们从崭新的角度审视和认识瑶族音乐和瑶族人民,也使瑶族音乐这很民族性的东西,变成了很现代化和很世界性的艺术精品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是多么的可贵!
《瑶族舞曲》创作的巨大成功,也给了我们极好的启迪和警示:无论是民族文艺的创作还是民族文化的建设,都应该站在民族和时代的高度,放眼世界,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夜郎自大,不要坐井观天,更不要只为了得到那些转瞬即逝的鲜花和掌声和只为了抓住那转瞬即逝的“眼球”,而把认真的文化和艺术变成应急的万花筒似的游戏,虽然萨特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转自 清远日报 2009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