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黄薇:做经典建筑的最佳女配角

2009-02-05 |

来源:中化建筑报 作者:李佳 20081210

  北京市海淀文化艺术中心、鸟巢、北京饭店、河南体育中心、中关村化学所科研楼……这些经典建筑有一位共同的设计者,她是一位知名女建筑师。

  北京市女建筑师协会会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第九设计所所长、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手……这些荣誉属于同一位知名女建筑师,她就是黄薇。

  自由飞翔于建筑的天空

  “发生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改变了北京人的生活习惯,那之后,我们都不住在屋子里了,而是在院子里搭棚子、挖地窖。”

  为了住得好一点,当时读中学的黄薇和父母一起,像农民那样脱坯。大人们搬运坯子觉得很累,而黄薇却觉得整个脱坯的过程太有意思了,充满了乐趣。当一间简易的泥房子建成后,黄薇为自己能参与创造新建筑而充满成就感。黄薇说:“其实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建筑实践,我立志做一名建筑师的理想便由此萌发。”

  高三那年,黄薇专门去了一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院陈列柜里精致绝伦的建筑模型深深地吸引着黄薇,那段脱坯的记忆被再度拾起。黄薇看那些模型暗下决心:这就是我以后要做的事。半年后,黄薇考进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将最好的设计献给建筑

  无论是做建筑师,还是做管理者,黄薇都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作为女建筑师,她常常告诫下属:到了单位,就不要把家事带到工作中;下了班,也不要把工作带回家。作为管理者,她招聘员工,无论男女,首先要求其对工作负责,其次要求其基本功要扎实,再其次要求其要有实干精神。这些也是黄薇的一贯风格。

  其实,黄薇性格上最大的特点是不轻言放弃,正如她对建筑的挚爱。

  一次,北京东三环某建筑工程招标,黄薇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因为她设计了鱼鳞造型的玻璃幕墙,这吸引了甲方。可是中标后,甲方考虑到成本问题,决定不用鱼鳞造型的设计方案,把幕墙改成平的。黄薇非常郁闷,因为这个创意是整座建筑的亮点,放弃的话无异于断臂求生。于是,黄薇一次次地查找资料,做效果图,每做好一个改良方案,就找甲方开会论证。每一次甲方的态度都有变化。直至最后,甲方负责人对她说:“我们被你感动了,还是保留你的鱼鳞方案吧!”

  为建筑做好配角

  座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的海淀文化艺术中心,是黄薇的代表作之一。对这一作品,黄薇的评价是:“没有夸张的造型,没有奢华的材料,没有标新立异的创意”,一切与周边的地域环境和建筑文化相融相生。

  黄薇说,刚接到这个项目时,心里很矛盾。一方面,文化类建筑可以发挥空间较大,而建筑师能充分发挥自己想法的机会不多。另一方面,海淀文化艺术中心集博物馆、剧院、商务办公楼等功能于一身,布局复杂,规模庞大。如果设计方案时只注重自己的个性,就会忽视甲方的意愿、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最后,黄薇决定放弃将这个项目做成标志性建筑的想法,而把全部精力放在挖掘这座建筑的文化内涵上,让建筑的造型与周边的文化氛围相契合。即确立了以弧形及三角形结合方形为主题的设计构想,讲究各种形体的穿插,整体造型的处理则采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最后,此项目获得了十佳建筑设计方案奖及建筑长城杯的殊荣。

  海淀文化艺术中心既体现了中关村的高科技氛围,又体现了海淀区的文化特色。不做地标,却胜似地标,这正是黄薇的高明所在。她自己这样说:“剧院建筑本身就是给演员搭建舞台,让他们去演好主角,而我要做最好的配角。”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