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城市建设的“追梦人”——访天津市发展海河经济办公室总规划师肖连望(1979级建筑)

2009-01-15 |

丁文魁(1964自控)

从做客北方网“嘉宾网谈”节目中,我们认识了肖连望学长,也为他所描绘的那一条绚丽多彩的海河的未来所感染。

肖连望学长

五载寒暑,感悟清华精神

肖连望1961年生于天津,他从小生活在海河岸边,深怀海河情结。他说:“在我家附近,除了殖民者留下的洋楼外,多是低矮的平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很差,从而就想将来有一天我一定给人们盖好多房子,我那时以为学‘建筑’就是盖房子。”所以,1979年从第二南开中学毕业后,肖连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

他很幸运,入校时恰逢清华进入“文革”后的恢复发展时期,老教师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之中。吴良庸、汪坦、朱自萱等名师纷纷执鞭授课。耳闻目睹名师风范,受清华氛围熏陶,“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的理念深入人心。他流连忘返于图书馆、教室、运动场之间,不知疲倦地在这块肥沃的土壤里汲取着营养。五年,清华带给他的不仅是扎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训练,更重要的是一种清华人所特有的综合素质。

贡献家乡,回到母亲河畔

1984年毕业,凭着改变家乡面貌,为家乡多做贡献的美好愿望,肖连望放弃了考研,回到天津,在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当然,那时他早已了解了“建筑”的意义。他说:“我赶上了好时候,全国大发展、天津大发展,有许多百年难遇的大工程都让我们赶上了。”

1985年,肖连望主持了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规划项目——天津市古文化街规划。这是一条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传统商业街。然而在解放后逐渐衰落了。回忆起二十年前初上战场,他满怀激情地说:“当时让我这样的年轻人担当主持人的重任,我自己是有些紧张的。但是凭着在清华学到的系统的古建筑知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再加上我在校的毕业设计是做北京鼓楼大街的规划,我很快地把工作开展起来。当时体会最深的就是清华学的东西真管用!”一年多的时间,他参与了这个当时天津市重点工程的全过程。古文化街1986年元旦建成并开始营业,这个项目的规划获得了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奖”。这是改革开放后天津城市规划的第一个部级优秀奖。后来古文化街被评为天津十景。

1986年,他又开始主持天津市铁路客运站改造规划。该工程的难度非常大:首先是地形的限制,由海河和现有铁路包围的三角形地段既不规则面积又小,其次是施工期间火车不能停运,时间要求也非常紧。当时市政府和铁路部门组织各路人马,做了多套方案,通过反复比较最终选中了他的方案。他的设计方案特点是结合天津站特殊地形,提出了主、副广场的概念,将进、出站口设在不同的方位上,从而解决了进出站人流的疏解。这在当时是具有独创性的。随后,他调到天津站改造指挥部,负责天津站总图,一直奋战在施工现场,直到工程顺利完工。这个项目也获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奖”以及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肖连望还获得了1988年铁道部、天津市政府联合颁发的“天津铁路客站建设一等功”表彰。1993年获得天津市十佳优秀青年称号。同年获得天津市团委授予的“津门建设青年功臣”称号。

从规划所主任工程师、规划院海河分院总工程师,到规划院副院长、规划局副总工程师;从普通的技术人员到研究员级高级规划师,凭着饱满的热情、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肖连望在事业的征程中,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脚印。

矢志不渝,打造魅力海河

20033月,受市政府委派,肖连望到天津市发展海河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任总规划师。负责海河两岸地区综合改造的规划和景观设计的组织、协调和审批。

“规划”是龙头,总规划师这个角色很重要,责任也很大。肖连望说:“和在规划院不一样,现在进入了管理层,角色变了。过去,是自己做别人审,出现问题还能改,现在是别人做我来审,审完就实施了,改不了了。”由于这项工程规模巨大(仅基础设施投资就有150多亿),目标定位也非常高,请的设计公司大多数是国际著名的公司。要给他们来挑毛病,所以说是一次新的考验。

按照“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肖连望在工作中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人性化设计。注重利用世界一流的智力资源,引进国内外独特设计风格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先后组织了6段堤岸、12座桥梁、6座公园、20个经济区域以及若干个建筑、规划设计的国际招标,有120多家国内外知名的策划和设计公司参加。这些设计方案,体现了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先进的设计理念,为高水平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海河重点工程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其中,堤岸景观设计获国际水岸复兴规划2005年度大奖;大沽桥获世界著名桥梁大奖——尤金·菲戈奖,水上运动世界在中国地博会上荣获“最具自然景观价值奖”。为表彰肖连望在开发海河经济中的贡献,2005年他荣立天津市政府“天津海河经济开发一等功”。

现在,肖连望又着手海河中游区域的详细规划,这是一个更具发展潜力和挑战性的工作。

相关新闻

  • 012008.04
  • 302007.07
  • 212016.03

    优秀工程师的铸成 ——清华大学[1979级] 李艺 访谈纪实

    在北京市政总院大厦顶层的总工程师办公室里可以看到这样一位慈祥而专注的工程师。他和很多清华毕业的优秀校友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几十年如....

  • 162021.06

    清华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决策者和奠基人——纪念刘达同志诞辰110 周年

    刘达同志早年投身革命,曾经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和根据地斗争,浴血奋战。建国前后又转而从事教育事业,主持创办了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并先后担任黑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刘达同志1977年来清华主持校务工作不久,就于1978年提出要在清华建设经济管理学科和专业,并亲自领导、决策定向、具体指挥与部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达校长是清华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决策者和奠基人。

  • 112024.05

    春天的故事:1979年清华校庆

    有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叫《春天的故事》,第一句是“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每当我听到这个歌曲,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1979年那个令人难忘的春天,那个属于中国,属于清华,也属于我的春天。对清华而言,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都会迎来建校纪念日。在清华百年风云变幻中,除了因为历史原因而中止外,春天里的“校庆”从来都是全体清华人为自己庆生的盛大节日。1979年4月26日《新清华》刊登的校庆预告1979年是清华大学建...

  • 172016.03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清华大学[1979级] 刘亚东 访谈纪实

    走进刘亚东学长的办公室,一位亲切和蔼,眼神爽利的中年男子站起来向我们致意。亲切的交谈,爽朗的笑声,与许多关于他的传记别无二致。

  • 072024.04

    我的1979——从预备留学德国到加入清华79级

    我有幸在1978年被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录取,并被推荐公费留学,但是阴差阳错,我与留德的同学们分道扬镳并回到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加入79级无91班继续学习五年,在无线电系电真空专业毕业。

  • 172016.03

    博学铸深广,奋斗扬其名 ——清华大学[1979级] 李鹏程 访谈纪实

    春寒料峭,阴沉的天空淅沥沥下着小雨。李鹏程学长轻快地走进会议室,先热情地和水工83的同学们打招呼。看到大家有些拘束,他爽朗地一笑,说:“大家坐的离我近....

  • 172016.03

    无畏的追求 ——清华大学[1979级] 朱荣辉 访谈纪实

    2000年,朱荣辉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北京中关村创办了北京美髯公科技公司,当年承建完成中国第一数字政府“中关村数字园区”,....

  • 212016.03

    奋斗,从做人做事开始 ——清华大学[1979级] 张振清 访谈纪实

    到了约定地点——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所在的中电信息大厦。抬头仰望,大楼玻璃窗反射的阳光有些刺眼,一如中关村的其它高楼大厦。每一座写字楼都书写着不一....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