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与中国管道同行——访中国管道设计大师曲慎扬(1952土木)

2009-01-15 |

19577月,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背着简单的行装离开清华园,登上西去的列车,踏上了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在当金山口,他为自己留下了第一张管道踏勘的照片……49年后,这位已经满头银发的老人依然清楚地记得,当他放弃大学教师职业,奔赴条件艰苦的大西北,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管道——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的勘察设计工作时,中国管道建设还是一片空白。而今,在老人办公室悬挂的中国管道图上,建成的管道已经纵横交错,像一张大网。

曲慎扬学长

这位亲身经历并见证了中国管道发展历程的老人,就是国家级设计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管道设计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曲慎扬。

钻井套管和泥浆泵,造就第一油路

从国内第一条长输管道到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他是中国管道从无到有、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历史见证人。中国版图上已建及在建的所有重大长输管道,几乎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他参与建成的管道累计长达9000多公里,占中国管道总长的三分之一。他的工作经历,就是一部中国管道的发展史。

1952年,曲慎扬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来到北京石油学院开始了教学生涯。1957年的一天,学校领导找到他,交给他一项特殊任务——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的设计任务。当时,中国管道建设还是一片空白。他几乎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图书馆,也没能查到有关管道建设的资料。就在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可以找一下燃料化学工业部石油管理局的翁心源。

很幸运,翁心源,一位对中国管道未来充满期盼的老专家,把自己参与编写的一本抗战时期准备筹建但没有建成的印度至中国陆上军用管道设计资料,慷慨地交到曲慎扬手上。尽管全部是英文,但对曲慎扬来说,如获至宝。对这件难得的宝贝,他废寝忘食地边阅读边翻译。多次往返于北京和西北大戈壁,借助计算尺一遍一遍地计算,他终于完成了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的设计图。

曲慎扬回忆说,由于当时国内没有建设管道的专用设备和材料,只能因陋就简。管材是钻井用的套管,泵是钻井用的泥浆泵,动力用的是柴油机,管线只有100多公里,管径很小,输量只有几十万吨。

我国管道建设真正上规模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期、大庆油田大规模开发以后。曲慎扬被抽调到东北,成为主要设计人员。

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在工程领导小组“抢、闯、好”(抢时间,在干中学、学中干;闯出一条建设长输管道的路子;要确保工程质量,把管道建设好)的行动方针指导下,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庆传统,以野战为乐、艰苦为荣,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克服重重困难,从收集、整理、计算、确定工艺参数到绘图,仅用半年时间就交出了全部设计图纸,保证了整个工期。曲慎扬说,这是一段令他非常难忘的岁月。

拿来主义,学以致用

1986年建成的东营至黄岛输油管道复线工程,是中国管道实现密闭输送、自动化管理的标志性工程。它的建成,使我国管道建设达到了国际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对中国管道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国内管道行业树立了技术样板,获得了中国管道设计的最高奖——国家级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它的设计负责人就是曲慎扬。

1983年的一天,加拿大著名石油城——卡尔加里机场停机坪,走过来七八位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勘察设计院的技术人员,带队的是曲慎扬。此次到加拿大只有一个目的,与NOVA公司合作,进行东营至黄岛输油管道复线的初步设计工作。东营至黄岛输油管道复线工程,是管道勘察设计院的技术人员第一次走出国门,与国外公司进行设计合作。曲慎扬担任了工程设计的总工程师。

在加拿大6个多月的时间里,国外公司先进的电脑软件,快捷准确的电脑计算,生动形象的电脑制图,以及先进的密闭输送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等等,这一切都给曲慎扬心灵上带来了从没有过的强烈震撼。

曲慎扬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他太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国外公司先进的设计技术都装进自己的脑子带回去。他抓紧一切时间,尽可能多地了解国外先进的技术。这次合作,曲慎扬收获颇丰,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东黄复线的初步设计工作,而且还学到了不少国外公司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管理经验。与他同行的技术人员说:“归国人员的行李,数曲总工程师的最重。在他的行李中,装的都是一本本厚厚的学习笔记。”

19867月,是曲慎扬最难忘的一段日子,东营至黄岛输油管道复线正式投产了。尽管这条管线只有240公里,但它的意义非同寻常。这项工程的设计,不仅获得了管道局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前身)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而且摘取了中国管道工程设计的最高桂冠——国家级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从此以后,密闭输送、自动化控制开始在国内管道建设中广泛应用。

曲慎扬说,正是从那时起,管道勘察设计院开始积极引进国外的新技术、新设备,大量购买国外先进的计算机软件,重点解决计算问题,兼顾制图,力争做到从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的主要计算和制图全部都由计算机完成,并首次提出应用遥感技术分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踏勘选线的方法。管道设计开始向多功能、全方位方向迈进。

深受国外管道先进技术触动的曲慎扬,把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消化、吸收、应用和推广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上。在他的书柜里,英、俄词典就有20多本。由他主编的《原油管道工程》及《原油长输管道工程设计手册》,成为国内管道设计人员必读的书籍。

西气东输,一丝不苟

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以多项中国管道建设之最,成为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使我国的管道建设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更以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大型管道之列。已经74岁高龄的曲慎扬亲自挂帅,毅然出任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设计总工程师。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跨入新千年,中国管道建设步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涩宁兰、兰成渝、西气东输、忠武线、冀宁联络线等颇具规模的管道工程的相继建设,逐步形成了中国版图上纵横交错的管道网。管道输送介质日益多样化,由最初输送原油,到输送成品油、天然气、矿浆、煤浆;管道里程由几百公里,上升到 4000 公里 ;管径也由早期的 720 毫米 ,跃为 1016 毫米 。所有这些变化,都深深地印在曲慎扬的脑海里。

当西气东输设计联营体的领导征求他的意见,问他能否出任西气东输工程设计总工程师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说:“能参加西气东输建设,一生足矣!”

初步设计文件近百册、500余万字,这位当时已74岁高龄的老人为了尽快、尽细地审阅这些文件,很少走出办公室。因为患有白内障,视力不好,白天办公室里也要亮着灯,每看一张都要借助眼镜和一副放大镜,头差不多都要挨到纸上。曲慎扬把工作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领导和同事担心他的身体,劝他要多注意休息,重要的文件把把关,一般性的文件就不要看了。曲慎扬却说:“没有一般性的文件,所有文件都重要。西气东输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马虎不得,凡需要我签字的,都必须要看。”

除了整个工程设计的把关,曲慎扬亲自主持了西气东输大江大河穿越方案的设计。他患耳后三叉神经痛已经有七、八年了,经常疼痛难忍。主持西气东输设计以来,每天要吃四次药。 2002 4 15 ,他到上海主持江河穿越工程研讨会,疼得实在坚持不住了,会议结束后,自己悄悄到上海瑞金医院做了手术,全身麻醉,手术整整进行了8个小时。

曲慎扬住院,没有告诉任何人。事后他说:“公司有那么多事情等着大家去做,不能影响工作。”他住院一周,没有痊愈。为了攻克黄河穿越的难题,老人贴上药布坚持工作。由于伤口感染,造成严重化脓,左耳肿得变红、变硬,不得不再次住进医院。他就在病床上坚持审阅设计文件,解决设计难题。耳朵疼睡不着,他就半靠着,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拿着图纸,累了就换换手。

就这样,曲慎扬在病床前审核了一张又一张图纸,确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仅整体调峰分析计算就有40多次,上百个方案,提供5个正式报告。病情刚一好转,他又急忙出院,跟年轻的设计人员一样,起早贪黑地工作。在初步设计提交的关键时刻,他甚至一星期吃住在办公室。在他的主持下,摞起来近 2米 高、上百册、500多万字的西气东输工程初步设计终于完成了。

曲慎扬说:“由于没有经验,我们在做初步设计方案时对起伏大的地段均采用了弯头连接。后来调研发现,西气东输这样的大口径管道所需要的弯头数量,即使全世界加工厂家一起生产也赶不上工程进度。”尽管这已是过去的事情了,但从他说话时略感遗憾的语气中,我们依然能感觉到这件事情对老人的影响。

曲慎扬很乐观,他说:“只要我能动,就一直干下去。”他希望中国再多几条像西气东输这样的世界级管道。“就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赶上当今世界管道的领先水平。”这是曲老的希望,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希望!

(原载《石油与装备》,作者张杰)

相关新闻

  • 252008.04
  • 202007.08

    中国管道设计大师曲慎扬

    管道设计大师 曲慎扬 1957年7月,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背着简单的行装离开清华园,登上西去的列车,踏上了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在当金山口,他为自己留下了第一张管道踏勘的照片……47年后,这位已经满头银发的老人依然清楚地记得,当年他服从组织决定,毅然放弃条件优越、令人羡慕的大学教师职业,奔赴条件艰苦的大西北,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管道——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的勘察设计工作。那时,中国管道建设还是一片空白。而...

  • 262007.12

    中国管道设计大师曲慎扬

    1957年7月,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背着简单的行装离开清华园,登上西去的列车,踏上了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在当金山口,他为自己留下了第一张管道踏勘的照片……  47年后,这位已经满头银发的老人依然清楚地记得,当年他服从组织决定,毅然放弃条件优越、令人羡慕的大学教师职业,奔赴条件艰苦的大西北,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管道——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的勘察设计工作。那时,中国管道建设还是一片空白。而今,在老人...

  • 112008.12
  • 192023.10

    我的父亲曹乐安: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

    曹乐,著名水利专家,长江水利委员会原副总工程师,长江委首位“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1915年出生,194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1945—1947年在英国电公司威荪顾问事务所学习。曾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副总工程师兼葛洲坝工程设计代表处主任工程师、水利部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等。先后参加荆江分洪、丹江口、葛洲坝等工程的设计施工,主持杜家台分洪工程的设计。“葛洲坝...

  • 152009.01
  • 232016.03

    清华大学1952大事记

    6月6日 教育部规定,自1952年暑期起,各高等学校一律废止以往一般性的招收转学生办法。9月19日 教育部批复清华、燕京、北大三校工科院系调整人事方案。清华大学原有的文、法、理三学院各系除留下20多人外...

  • 092021.03

    郑天挺先生与1952年的北大史学系

    1946年秋后北大复原,史学系主任为姚从吾教授,教授有郑天挺、毛子水、向达。这四人中均是西南联大时期的北大教授,姚、郑、毛为北大的老教授,向为1938年北大特聘教授。1946年,北大又聘杨人楩、邓嗣禹、杨联升(未到校)、余逊、邓广铭、张政烺、韩寿萱诸教授。杨人楩原在武汉大学。抗战中朱光潜在武大任教务长,此时他回北大任西语系主任,乃推荐杨来北大。余、邓、张原均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且有成绩,此时代理...

  • 062022.01

    七位清华人当选第十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2022年1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十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名单,共35位专家获得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其中包括1位清华教师和6位清华校友,他们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张利(1988级本、1993级博,建筑)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建筑结构研究所所长王翠坤(1981级土木;2011级硕,经管)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结构总工程师)陈彬磊(1983级土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

  • 202023.04

    电机系一行看望1952级校友毛裕贵

    2023年4月18日,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康重庆、党委副书记郑泽东、校友办公室韩丽英一行前往陕西省定边县看望1952级校友毛裕贵。上午,电机系一行前往定边县的支边广场参观以“毛裕贵”为代表的支边人塑像。史小伟(毛裕贵外孙)讲述了老学长支边的故事和塑像的由来。随后,电机系一行来到毛裕贵学长家中,当老学长见到一行人后热泪盈眶的说,“没想到我离开清华这么多年,母校还能来看我”。老学长回顾和讲述了他怀揣建设祖国的梦...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