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在杨廷宝先生辞世不久,《新华日报》刊登了建筑学界泰斗杨廷宝事迹的长篇通讯《广厦万间栋梁千章》,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杨廷宝(1901~1982),1915~1921在清华学校读书,后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他的名字和国内100余处优秀建筑联系在一起
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图书馆的设计有他的心血;北京天坛、国子监、雍和宫等古建筑的修葺,凝结着他的才智;中山陵音乐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中央体育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下关火车站、雨花台烈士陵园、大校场机场、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沈阳火车站、北京和平宾馆、王府井百货大楼是他的杰作;张学良少帅府的红楼、孙科的延晖馆、宋子文公馆是他匠心独运的建筑珍品……他的名字和100余处优秀建筑联系在一起。
他,就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建筑学家之一、史称“南杨(廷宝)北梁(思成)的”东南大学教授杨廷宝。他从1940年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起,在东大工作了40多年,历任建筑系主任、南京工学院(东大前身)副院长、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政协名誉主席等职,先后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7年和1961年两次当选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
杨廷宝 (油画) 冯健亲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东大建筑研究所名誉所长齐康教授1949年考进中央大学建筑系,在杨廷宝先生身边学习、工作了30多年,杨老廉洁奉公的精神一直铭刻在他的心间。他告诉记者,杨老最厌恶请客送礼,弄虚作假,不浮夸、不张扬,总是默默地做着他应做的工作。他清楚地记得,一次从外地出差归来,他送杨老回家,到家门口时,杨老拿出客人送他的一盒绿豆糕问:“齐康,这盒绿豆糕,要不要上交?”还有一次,他俩一起到上海出差住在锦江宾馆,主人为杨老安排了一个套间。杨老不愿住,就让齐康去找领导,要求换个双人间住在一起,说这样住宿费可以节省一点。2001年,在杨廷宝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齐康院士写下了《思念》一文,抒写了他对恩师的思念和敬仰:“宗师追求的是境界,在建筑上这个境界不但是功能的、艺术的、还是技术的,但更高的境界就是建筑文化的高山……它是永恒的,永远存在我们的心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大博士生导师钟训正教授也是杨廷宝先生的弟子。钟院士回忆说,杨老在教学和工作上要求很严格,批评起学生来很严厉,同学们私下称被批评是“刮胡子”,称他为“杨老板”。那时,我们最怕被杨老板“刮胡子”。我在大一上学期时,有一次杨老给我们班布置一次素描作业,时间是4小时。同学们那时有些浮躁,以为一般作业嘛混个及格就行,所以只用了个把小时就把作业完成交上去了。杨老看后非常生气,给全班刮了胡子:“画素描最需要的是揣摩,用心来画。看看你们的作业!有几人是用心揣摩后画的?就凭这个态度,还学什么建筑?都给我转系算了!”被杨老狠狠刮了一顿胡子后,班上学风大变,期末作业同学们做得格外认真,进步比较明显。杨老看后喜上眉梢,一下把系里的童寯、刘敦桢等几位先生都请了过来,让他们一起看,一起批改我们的期末作业。
杨老学习上对学生要求很严,但他奖掖后学的良苦用心和无私情怀让人非常感动。钟院士说,1984年,那时杨老已去世两年,学校有两个去美国做访问学者进修的名额。学校分管副校长通知钟训正,决定派他去美国,并告诉他这是杨老生前就安排好了的,而钟训正本人此前却从没有听杨老说起过这事。
“我1978年考进东大建筑系学习时,杨老年事已高,所以没有听到过他的课。但一次讲座,杨老说的一句话让我这位刚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一下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这句话就是:留心处处皆学问。”现任东大建筑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建国教授这样说。多年后,王建国担任了建筑学院领导,更是让他充分感受到了杨老建筑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特别是杨老提出的“严(要求要严)、实(学风要实)、活(思路要活)、透(理论要透)、硬(基本功要硬)”五字方针,对东大乃至全国的建筑教育影响很大。谈及杨老的建筑作品,王教授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随手翻开桌上的《杨廷宝建筑设计作品选》,一幅一幅地为记者讲解它的设计精奥:你看中山陵音乐台的设计,既充分尊重中山陵主建筑,又依山就势,与地形和环境浑然一体……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在20世纪中国建筑的壮丽交响乐中,杨廷宝先生的建筑实践和他独树一帜的建筑教育思想,就是其中永不消逝的一个华美乐章。(徐勇)
来源:新华日报 2008 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