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之花处处开

2008-12-10 |

———记科技流浪汉黄昭山(1975

黄昭山,湖南韶山人,19498月生。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1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分配到长沙市湖南省水利水电学校任教。自19761月到20021月为止,共26年,在这26年的悠悠岁月里,他都围绕“水电站动力设备”这七个字昼夜不舍地转、钻、研、动脑、动手、动笔。而阅读有关这个专业的中外书籍杂志,就是他惟一的消遣。为了帮助小水电站解决技术难题,他足迹遍天下。平均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各个电站之间忙碌奔波,风里来,雨里去,睡百家床,吃百家饭,爬山越岭,走万里路,从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好衣,一双像样的好鞋。他说:“我到处流浪,怕的是人随势转,迷失方向,因此我身上带着一个清华指南针,那就是‘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十六个字。我每因环境关系思想波动,便想起了这十六字,就能很快镇静下来,朝着这十六个字指引的方向走。如果说,我今天算是走出一条路来了,便是这十六字言所起的作用。”

黄昭山学长

他分配到湖南省水利水电学校的时候,正是教育界处于“休克”状态的时候,他担任“水轮机调节”课程,教材仅有当时华工编写的几本油印资料,至于参考书籍,更是凤毛麟角,既解决不了教学问题,更满足不了各电站技术人员的迫切需要。于是,他主动请缨,力排异议,前往当时执水电站制造业牛耳的天津,深入车间,不分昼夜地与技术员、工人一起参加实地设计、制作、装配、调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个人设想与群众智慧相参照,这样摸爬滚打,拉练了半年。回校后,编写了三十万字的《水轮机调速器的结构原理与电站调试》,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问题,也深受广大电站员工的欢迎与好评。从此他便小有名声。

广东丰顺九龙寨电站,发电十余年,调速器问题多,空载稳定性差,频率波动竟达34个周波,并网困难,多方设法,大修小修数年之久,问题依旧。县水电局慕名请他前去处理,他率领助手前往九龙寨,把三台机组的调速器全部大修成功,大小故障,一扫而光,耗时仅14天。

19944月,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部门之邀,前往南疆喀什、泽普、叶城、且末、莎车、英吉沙、皮山等县的水电站解决技术上的困难问题。他带领几位技术骨干,沿着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边缘,驱车近万里,饱受风沙之苦。每到一县,下车即直奔电站,检、修、调试。由于他经验丰富,考虑周密,准备了一切可能需要在当地很难买到的配件,因此,很顺利地为他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历年积下来的难题。

云南省景洪农场电厂是一个总装机容量18万千瓦的电站,其中两台机组的调速器在投入全自动运行时,均出现接力器大幅度来回摆动,机组无法稳定下来,有一台来回摆动量竟占全行程的40%。19984月,黄昭山同志受该站邀请,带着一名助手,对该电站的调速器进行了细致的调试,更换了有关配件,通过三天的努力,接力器大幅度摆动及主配压阀处高频跳动现象消失,机组稳定性大大提高,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受到电站领导和值班人员的赞扬。

河南省鸭河口水电站一台调速器,多年来,运行一直不稳定,有时自动溜负荷,有时又开不了机,请了国内有关知名专家来处理,问题仍没有解决,电站为此伤透了脑筋。20014月,电站领导邀请他到现场通过仔细分析,认为是飞摆部分的问题,通过解体重新组装调整,在空载扰动与带负荷试验中,一次验收合格,多年的难题解决了。

湖南临武黄沙坪电站是湖南省水头最高的电站之一:475米。压力钢管长达千余米。由于水头特高,各项试验危险性大。电站及单位提出请他到场指导。他到场后,从引水钢管看起,一直到机房,立即安排三十几个人对一千余米长的压力钢管进行分段守测,同时对调速器各部分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与调整,对协联机构及喷针接力器关闭与开启时间进行了精心整定与调试之后,在闭环试验中,结合钢管守测报告,所有机组空载扰动试验、带负荷试验、甩负荷试验均一次验收通过。

他在群策群力、众志成城的意念推动下,认为:我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为了使全中国的小水电站都能正常运转,发挥应有的作用,应该把光斗老夫子和清华各位老师的教导,中外理论的精华,个人的心得与经验,有教无类,广泛传播,辐射到全国各地,特别是边远山区,体现“知识就是力量”,作为机组正常运行的技术保障。于是大兴办学、办报。目前,他的学员来自东、西、南、北、中。这些成千累万的学员,带走的不仅是经验与学识,而且带走了黄昭山向每一个学员所宣讲的十六个字: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他说:我得益于此十六字,希望天下有心人都能从这十六字中得益。独善其身,好!兼善天下,这才是清华育人教人的最高准则,更好!Good, better, best!

(长沙校友会供稿)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