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时松海校友荣获全球“青年科学奖”

2008-12-10 |

20011210日,是诺贝尔奖百年华诞之日。来自中国的27岁的青年科学家,我校1996届毕业生时松海,作为特邀客人观摩了诺贝尔奖100周年的颁奖仪式。在这之前5天,125日,他刚刚在这座建筑物里,接受了另一个大奖,就是著名的美国《科学》杂志和阿默舍姆生物科学公司联合设立的“青年科学家奖”。

一共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和中国的6位青年科学家获得了2001年度的“青年科学家奖”,而中国的时松海获得的是惟一的大奖。他也是自1995年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个获此荣誉的中国人。

时松海的获奖,真正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认可。美国《科学》杂志的主编埃利斯•鲁宾斯坦告诉笔者:时松海所得的大奖,奖金虽然只有2.5万美金(其他获奖者的奖金是5000美元),但是“规格非常高”。这是因为,“第一,评委是由《科学》杂志的编辑挑选的,评选过程也由《科学》杂志监督;第二,评委会不仅是由一流科学家组成,而且还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任主席;第三,大奖和二等奖是在诺贝尔奖周期间在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特别颁奖仪式上颁发,所有获奖者都应邀飞往那里领奖;第四,获大奖的论文还要在《科学》杂志发表”。

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系学习的5年里,时松海不仅仅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还被引入作为实验科学的生命科学,接受了生物科学实验的系统训练,拓展了在生物科学领域“如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证明假设”的研究能力。

时松海1996年从清华毕业后,前往美国,加入到冷泉港实验室(CSHL)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一个遗传学联合项目做研究。19977月,他在冷泉港实验室师从罗伯托•马利诺博士,开始了博士学位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长时程增强机制(简称LTP),它被认为是脑神经思考和存储信息的机制。在200012月得到博士学位后,时松海又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休斯医学研究所,在美国科学院院士詹裕农教授的指导下作博士后研究。从1999年到现在,他已在《科学》和《细胞》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其中有两篇他是第一作者。他于1999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还被这家著名刊物评为当年的十大科学进展之一。这次他的获奖论文《AMPA受体动力学与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就是关于大脑学习与记忆研究的。

海外媒体对这一获奖消息给予极大关注。美联社记者在125日,即“青年科学家奖”颁奖当天,从斯德哥尔摩发了简短的报道:《中国农民的儿子赢得“青年科学家奖”》。

《科学》杂志执行主编莫尼卡•布莱德福德说,“像时松海这样的青年科学家的突破性思想,可以引发一种连锁反应式的发现,因为其他研究者会谋求重复并拓展新的发现。”

时松海坦言,我在农村长大,我上的小学和中学都是我故乡很普通的学校。清华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我觉得我在那里受到的训练非常重要。美国的研究生培养主要以研究为主,即如何发现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并找到答案。对于他获的奖,他说:“这与其说是一种成就,不如说是对我的鼓励。我现在还谈不上是一个好的科学家,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我肯定要尽我最大的努力。”他还认为,在美国,有很多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他们都很敬业,也很勤奋,“我只是他们当中的一个,而且比较幸运”。

(中国特稿社 蕾)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