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王永志(52—53航空)
把中国人送上天,是我一生追求和奋斗的理想?我曾在沈阳最好的实验中学上学,原想成为生物学家,朝鲜战争爆发后改变了自己的理想?美国飞机总是侵犯东北的领空,没法学习了?这给自己非常深刻的印象?搞什么物种改良,你要没有强大的国防,你啥事也干不成?后来朝鲜战场上咱们的空军把美国的王牌驾驶员都打下来了,特别解气?从这开始就想学飞机?是班主任老师告诉我,要考你就考清华大学航空系?这就下了决心报考清华大学?
2003年12月11日,王永志院士(后排左4)返校和清华学子座谈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我拿到的是清华大学航空系的录取通知书,挂的是清华大学的校徽,听清华的老师上课,在清华学习了一年?清华的环境,大师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月16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日子?39年前的这一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声东方巨响使中国人民在世界面前挺直了脊梁;39年后的今天,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14圈后安全返回地面,中华民族实现了千年飞天梦想?回顾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的奋斗历程,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源于“863计划”,决策于“9·21”那天?1992年9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听取我们对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汇报后,讨论了一个上午?一致认为,搞载人航天意义重大?如果当年我们没搞“两弹一星”,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吗?如果不在载人航天这样的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今后我们的国际地位能得到巩固提高吗?而且搞载人航天,可以培养队伍,促进航天科技人才成长,同时还能带动相关高技术的发展?最后,江泽民总书记说,今天就作个决定,要像当年抓“两弹一星”一样抓载人航天工程?要坚持不懈地?锲而不舍地把载人航天工程搞上去?
从那时起,我就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面对重任,我的压力非常大?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总体上分为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等7大系统?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给中国飞船定位,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按照前苏联及美国人所走过的路从头走起,还是瞄准当时的先进水平跨越赶超?经过反复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我们要不畏艰难,力争一步到位?中国的飞船一上天,就要和国外搞了40年的飞船比翼齐飞,不相上下?
我们把赶超目标瞄准当时在用的俄罗斯“联盟—TM”号,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经过两次改型的第三代飞船?我们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自主创新,跨越发展,一起步就搞了三个舱段: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而且设计了更先进?更完善的逃逸和救生系统?即便发生意外,也能让航天员安全回来,那是我们的国宝啊!
要跨越发展,就不能墨守成规,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我们前几次发无人飞船,没有上过一只猴子,没有进行大动物试验?因为到2002年8月,世界各国的航天员已经有906人次上过天了,有男有女,他们从太空返回照样生儿育女?这说明,人能适应升空和返回段的过载,也能适应飞船在轨运行的失重状态,我们没有必要跟在人家后面走“猴子变人”的漫长试验过程?但是,人家的飞船能上人,不等于我们的飞船也能让中国的航天员平安返回,必须保证航天员在太空的生存条件?为此,我们搞了个“拟人代谢装置”,能像人一样呼吸,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我们利用无人飞船连续试验了几次,证明我们的飞船完全可以达到3人飞行7天的供氧要求和其他生存条件?2002年,有些同志还问我,美苏飞船都是先做动物试验?你怎么一下子就要把人弄上去?我告诉他们,我们的办法更科学,不会有风险?如果不创造性地前进,40年的差距,什么时候才能赶上?!
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胜利归来时,与他一块儿上天的轨道舱还在太空继续运行?它如同一颗卫星在轨道上运行,还在对地观测,继续做空间科学实验?更重要的是,下一步我们还可以用它搞太空交会对接?国外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时,每次必须连续发射两艘飞船,一艘上去后,紧接着再发射一艘上去和它对接?而我们中国飞船的轨道舱可长期留轨运行,等待着与下一艘飞船对接?这样我们做一次对接试验只需发射一艘飞船,每次就省下一枚火箭和一艘飞船,还可少建一个发射工位?我们不就省钱了吗?发射一次就是好几个亿啊!俄罗斯飞控中心的技术主任巴丘卡耶夫听说后,感叹了一声:“哎哟,都说中国人聪明,真是名不虚传啊!”
2001年4月,我到俄罗斯参加加加林上天40周年庆祝活动时,回母校莫斯科航空学院接受荣誉博士称号和杰出毕业生金质奖章?在这个仪式上我应邀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特点?我刚讲完,我当年的老师米申院士就大声说:“你们都听到了吧,中国飞船不是‘联盟’号,中国飞船就是中国飞船!”这个声明很有分量,因为他就是联盟号飞船当年的总设计师?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我国搞载人航天工程,始终把航天员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央领导指示,为确保航天员安全,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为此,我们大力提倡并要求全体研制队伍一定要强化载人意识?什么是载人意识?就是可靠第一?安全至上!经过科技人员刻苦攻关,我们采取的安全措施比世界其他载人航天器更周全?更完善?发射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可靠性达到0.97,而安全性达到了0.997?我与全体航天员座谈时说:“你们放心,我从中国的第一代运载火箭干起,研制了好几种火箭?我们现在用的长二F火箭是最好的?而且,这次载人飞行,我们把所有能想到的安全措施都用上了,我们一定会对你们的生命负责?”
我们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系统,会同设计师系统一起严把质量关?当然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神舟”三号飞船运到发射场不久,就发现有一个穿舱插座的一个点不通,拆下这个插座解剖检查后发现,插座设计存在根本性缺陷,是批次性问题?尽管飞船设计时每个信号都采用了双点双线的冗余措施,但是很难保证类似问题不再发生?于是两位工程副总指挥?飞船总设计师和我一起,专程到生产厂进行调查研究,认为按照“不带问题出厂?不带疑点上天”的要求,这个问题不能放过,要重新设计?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并全部更换?这个决心可不好下呀!飞船上一共使用了77个插座,共有1500多个点,如果全部更换,飞船的发射至少要推迟3个多月?为此,指挥部专门向中央作了汇报,得到了中央的批准?这件事,极大地震动和教育了全体研制队伍?这也是我们真正树立载人意识的转折点?我们在质量管理上还采取了一些硬性措施?根据工程指挥部的要求,“神舟”三号发射前,我就主持制定了《首次载人飞行放行准则》,各大系统按照标准一条条严格把关?我曾对各系统的总设计师们说过:“第一艘飞船的乘员,应该是我们这些总设计师?我们什么时候敢坐飞船了,才能让航天员坐?”
“神舟”五号发射前,有的记者发现我在观看女足世界杯比赛,感到很吃惊?他们问我,你对飞船在发射场没出一点问题,放心吗?是真没问题,还是有问题没有发现?我告诉他们,这次我是放心的,不出问题是符合规律的?
航天员返回是载人航天飞行的最后一个环节,而且是航天员罹难最多的阶段?今年年初,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在返回时失事的?为了保证航天员安全着陆,工程上马之初,我对原定的主着陆场进行考察后,想提出改址方案?但原方案已经过中央批准,我这个“马后炮”要不要放?我再三考虑,为了对国家负责,对载人航天工程负责,我如实作了汇报,建议改在人烟稀少的内蒙古草原,改小轨道倾角,使主着陆场能够位于船下点轨迹的“弧顶”,增加飞船返回主着陆场的机会?这个方案最后得到批准?我又提出将飞船变轨时机由第十四圈调整到第五圈,再加上应急轨道的设计,飞船每天都有返回主着陆场的机会?如果发生紧急情况,航天员还可以启动应急程序,驾驶着飞船自主返回?过去我们曾发射过一颗返回式卫星,由于返回程序出错飞走了,过了好几年它才回来?由此我联想到,如果飞船出了这种事,总不能让它老在太空上转吧?既然飞船上有人,我们就要发挥他的作用?于是,提出为航天员设计手控制动返回程序,让他们自己能控制飞船安全返回的要求?这可给具体设计的同志增加了不少困难?可他们就是聪明,成功地把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
我们还立足中国国情,研究制订了海上搜救对策?因为飞船发射后很快进入海洋上空,如果出现意外需要救生,我们面对的将是5200公里范围的茫茫太平洋,说“大海捞针”一点也不过分?可我们必须在24小时内把返回舱捞回来,否则航天员有生命危险?美国当初派了3艘航空母舰,21艘舰船和126架飞机,动用了2.6万人;前苏联为了实施海上救生,布置了7艘舰船和110架飞机,动用4500人?我们难以组织这么庞大的搜救力量?怎么办?我们的对策就是利用飞船自身的能力,控制飞船就近飞向三个预先设定的海上应急搜救圈?这样,定点等候的6艘船很快就能找到,减少了搜救力量,提高了时效?这是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世界上绝无仅有?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举国欢腾?群情振奋的场面令人激动不己?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发射现场和北京航天指控中心视察指导?11月7日,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最高规格的庆祝大会?这对我们航天战线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现在我们实现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第一步,第二步我们要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建设空间实验室,第三步还要建造空间站?我们将继续开拓进取,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为开发太空资源?造福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