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初(1968)
我于1968年7月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
清华给我最深的理念是:不但要学习知识,更要掌握学习知识的本领。入校后我曾经问过老师:所有的大学用的都是一样的教材,为什么清华就能培养出那么多出类拔萃的学生?老师说关键是有一个好的校风,有一个好的学风,诚如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不仅给了我们知识,还教会了我们怎样去掌握知识,怎样勇于实践运用知识;清华特别强调“求实”,要求学生实实在在地做学问。这种求实、务实的学风对我以后的工作影响至深。如果说在以后我当市长的工作中比较求实、务实,做什么事情都要争取做得最好的话,就是受了清华学风校风的影响。
治市理念和座右铭
1996年11月,我被任命为郑州市的代市长,翌年3月,在郑州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被人民代表推选为市长。走上市长岗位以后,我反复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作为一市之长,要为人民多办实事,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体来讲,无非表现在以下16个字上:“幼有所学、成有所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此,我在向人民代表大会致就职辞时,就提出要做到:“让适龄青少年能够背起书包,走进课堂,充分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劳动者能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无愧地承担起对家庭和社会的义务;老年人能够深切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从容、温馨、幸福地度过晚年;每一位工作在郑州的人,为建设郑州而自豪;每一位生活在郑州的人,为郑州的发展而骄傲”。在长达6年的市长岗位上,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提起市长,有人称其为地方百姓的“父母官”,我觉得这有点居高临下的味道,不好。我常常把市长看作是纳税人的大管家。我们应该知道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老百姓用纳税钱来养活我们,我只是一个大的服务员,要管好、用好老百姓的钱。为此我对全市公务员提出了“高效、务实、廉洁、为民”八字方针。我认为,高效是基本准则,务实是作风要求,廉洁是纪律规定,为民是根本目标。这八个字,紧密结合了政府工作繁重、复杂、具体的特点,是一个公务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要求。
在我办公室的会议桌旁边挂着“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这九个字。这个座右铭的产生,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起来的。开始,我提出来的只有六个字:“说实话、办实事。”初衷是想:我自己以及我们的干部首先要讲实话,解决工作中的虚报、浮夸等问题;第二就是一定要为我们的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让老百姓满意。但在后来的工作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同志办事情愿望是好的,动机是好的,但劳而无功,甚至劳民伤财,事情做是做了,但没有取得老百姓满意的效果,老百姓得不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于是,后来我就又加上了三个字“求实效”,即不仅要办实事,而且一定要取得好的效果,让老百姓满意,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为城市“把脉”当持之以恒
记得当代市长的第一天,我徒步考察了金水河,并同随行的工商、城建、市政管理等部门订了一条规矩:每个星期六上午,由市长牵头,有关部门和各区主要领导同志参加,对全市卫生状况进行检查,这就是后来被人们所称的“周末卫生检查制度”。在1997年4月2日的郑州市城区工作会议上,又将其正式作为一条制度固定下来。从此,每到周六上午,除外出开会或有外事活动等特殊情况外,我都坚持亲自深入大街小巷检查卫生,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有同志劝我:一市之长,日理万机,像检查卫生这样的区区小事,找人代劳也就罢了,何必事必躬亲,赤膊上阵?我的回答是:身为一市之长,必须把握城市脉搏,坚持周末卫生检查制度,是为城市“把脉”,对把握全局,做好工作大有益处。由于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了这一制度,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城市日益亮、绿、净、美,2002年郑州市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
绿色周末——承担起培育青年人的责任
天资聪明但缺乏参与性和创造力,是中国学生的最大缺陷。社会各界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也往往把“听话”作为第一条件或重要条件。因此,增强青年人的创造意识和开拓精神,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这正是郑州市“绿色周末”的创意所在。对青年人的素质教育,应当从教室和社会两方面来做,作为政府,应当为青年人创造条件。为此,我倡导并力主开展了“绿色周末”活动——每周五政府免费为中小学生举办一场音乐会,演出古典音乐和传统戏剧。在文化、教育等部门的努力下,已经举行了100多场,不仅青少年学生乐于参加,而且社会反映很好。
拆墙透绿——唤起人们的绿色意识
郑州素有“绿城”之称,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绿色的蚕食,绿城美誉一度名不副实。各大公园周围,被一排排经营红火的门面所替代,把绿色与市民隔开。紫荆山公园北侧占用绿地建起的各式饭店因生意兴隆、价格不菲且多为公款消费,赢得了“白吃一条街”的戏称。绿色是郑州的特色,应当维护这一美誉;绿色属于市民,应该让它物归原主。1997年,我们市政府“一班人”以严厉的措施实施了拆墙透绿工程,取得了预期的目标,使绿色又回到了市民手中,市民无不拍手称快。拆墙透绿,其意义不在于拆掉了几间门面房,恢复了几万平方米的绿地,而在于通过透绿,重新唤起了广大民众的绿色意识。此举对于促进城市面貌变化作用巨大,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
还路于民——恢复道路的原有功能
马路供行走,市场做买卖,两种事物,功能各异。但在许多城市,二者的蹩脚结合,产生了“马路市场”这一影响城市观瞻的畸形儿。近200万人生活在100平方公里的市区里,郑州道路的拥挤程度,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加上马路被市场强占,市民出行苦不堪言,机关被迫实行错时上班。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 1996年底,我提出 “用一年半时间实现退路进厅,取缔一切马路市场”的工作目标。仅仅一年多时间,全市100条被市场强占的马路恢复本来面目,实现了退路进场,退路进厅,城市脸面净了,居民出行顺了。
公园公交免费何须夸
人民公园,人民游玩先掏钱;人民公交,老人无钱莫上来——多少市民和老人,发出了无奈的感叹。
人民市长,必须为市民办事。从1997年起,全市各大公园免费为群众开放,一向冷清闲置的公园被童叟嬉戏和欢声笑语的场面所取代。同年,全市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辆。
这件事很普通,为民做事是政府职责。
这件事很简单,公园公交本属于市民。
广大市民对此却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收到的感谢信、接到的感谢电话不计其数:感谢市长,感谢政府,为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我很纳闷:公园免费开放,老人免费乘车,连西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早已经做到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做了这样的事,难道真的很值得夸耀?
公园绿地本属于市民,公交车辆是无数今天已经退休但曾经为国家积累了财富的老人们的汗水凝成的,现在把它们物归原主,难道真的很值得称道?
原因很简单:我们做得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