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第二集团公司012基地副主任翁金山(1970精仪)
012是飞机制造基地,生产的大型“运八”飞机是我国目前自行设计制造的最大的军民两用运输机;405厂是我国重要的核燃料生产基地。有一批校友在那里艰苦创业,茁壮成长。
翁金山学长
我是在1964年从江西南昌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工程系,报考清华精仪系的原因是因为我哥哥1961年考入这个系。记得当时的系主任是金国藩,教研室主任是严普强。可能因为我出身于工人家庭,我当上了班长。我们这一届正规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也就两年,后来文革开始了。1970年毕业时我们班共有7位同学分到国防科工委系统,拿到报到通知单才知道我要去报到的地点是陕西洋县马畅公社307工地。和我同时分到这个厂的清华同学一共有5位,其中有自控系一名,冶金系两名,动农系一名。
记得当年交通很不方便,从陕西略阳下火车后,厂里就派车来接,路很难走。到了012系统办事处,吃饭馒头都是发黑的。心想在汉中都这条件,到了洋县就更没谱了。饭后,卡车继续在崎岖的山路上往东进发。大约两三个小时后,车子才开到307工地,这才知道是搞飞机起落架的。厂里当时只有两百多人,都是从老厂过来的。工地的军管干部和人事干部非常热情地来接我们几位大学生,并请我们吃了一顿大米饭。对我们五位家住南方的小伙子而言,能吃上大米饭,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高兴之余大家也忘记了旅途的疲劳。
307工地(后来改为572厂)从1967年就开始筹建,我们去了后才开始动工。当时规划在更远的山沟里建厂,我们几位接受的第一项任务是修路,5月1日下达的计划,7月1日要完工,每人负责一段,带领三线战士施工。后来,由于规划的调整,我们就在原307工地的位置建厂搞基建,我们的工种定为泥瓦工,按照标准,每人每月粮食定量40斤。我们当时的基本思想是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刚到达的第二天正赶上运水泥的车来了。我们五位学生二话没说就去和工人一起卸水泥,一次扛两包。工人们当时并不认识我们,后来听说是清华大学刚分来的大学生,都赞不绝口,这件事给工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修厂房修路需要片石,我们就上山去放炮开采,从山上往山下运。由于我们吃苦肯干,又是清华分配来的,厂里的军管干部对我们都很重视。后来大家陆续都安排到了不同的岗位。
我们都是单身,干起事来特别投入,所以上上下下评价都很好。随着工程的进展,对基建技术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面对着一些具体的问题,如基建中大的金属构件,需要“看大样”、“放大样”,虽然不是自己的专业所学,也没有老师指导,但通过反复琢磨也能处理得比较好。
基本建设完成后,我们工程连队改为机修车间。我开始在车间担任技术员,没多久又担任了工艺室主任。1972年我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我们厂里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我作为知识分子代表进入厂党委,如果说有什么原因使我进步得比较快,那就是母校好的声誉使厂里对清华的毕业生特别看重。1974年我担任车间支部书记,其实主要干的是车间主任的活。在车间干了六年后,来到厂里的科室。1977年后,先后在计划科、生产科、技术科、人事劳资教育科都当过科长。1982年我被任命为厂副总工程师兼企业整顿办公室主任。1983年担任副厂长,1984年就调任012基地副主任一直到现在。
我们那一批分到基地的清华70届两届同学大约有五六十位,目前在基地的只剩下十来位。都已是基地的管理和技术骨干。
回顾几十年的经历,有几件事情让我至今难以忘记。第一是开始建厂时我们和工人兄弟打成一片,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第二件是“运8”飞机起落架试制成功。当时外界称“草棚里飞出了金凤凰”。第三件是80年代初企业整顿,厂里产品质量下滑,管理下滑,我当时担任厂里的副总工程师兼企业整顿办公室主任。花了两年的时间,使得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台阶。起落架厂到目前为止,其基础管理工作在基地都是数一的。第四件事情是军转民。对航空工业来说军转民是一个很大的转弯,看得早一些的企业主动一些。主要看企业是否能把自己的技术优势发挥出来,一度有些企业搞洗衣机、电冰箱都垮了。而我们厂的民品生产主要利用了本厂液压技术的强项,搞液压油缸,所以一直做到现在,是比较成功的。正确的产品决策,走什么路,是非常重要的。
我到基地后,主要抓管理。可以说,各个方面的管理都做过,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是三线企业的脱险搬迁。从“七五”末期开始立项,“八五”实施搬迁,“九五”收尾,前后有十多年的时间,基地有七个单位实现了整体搬迁,两个单位实现了部分搬迁,极大地改善了三线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和职工的生活条件,也为企业进入市场经济,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第二是近几年来重点抓了企业结构调整。1999年8月6日,在十大军工企业挂牌之后,我们汉中航空工业集团也正式挂牌。从此,汉航集团作为汉中航空工业各单位的资产出资人出现,而不是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出现,这样就把汉航集团做实了,同时作为一个集团公司,可以享受到优惠政策,有了这些国家给军工行业的优惠政策,企业改革脱困的步子就比较快。我们012基地下属有18个企业,4个事业单位,职工三万五千人。我们将企业分为三类,分别采取措施改革脱困。对好的企业争取项目进行技术改造,使其减轻债务,组建股份公司争取上市。对于中间状态的,有一定潜力,有发展优势,但负担比较重,债务比较重的企业,主要通过债转股和技术改造,使其减轻债务,积蓄发展后劲。对于一些小的,比较困难的,确实缺乏生存能力的企业实行破产。破产后利用有效资产进行改制重组,使其焕发生机。同时所有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实行三产剥离,使之面向社会,独立经营,实现主业和辅业分离,做到精干壮大主业,放开搞活辅业。到目前为止,基地的结构调整改革脱困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效益明显好转。我们抓住军品重点型号任务研制,着力进行技术改造,大力提升研发和制造能力,为基地后一步的强势发展打下基础。
33年弹指一挥间,回顾这几十年来的工作经历,我本人没有太多要求,比较容易满足,不刻意去追求什么东西。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厚德载物是我们的校训。几十年来,我和企业以及企业的职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国家给了我很多,正厅级干部,研究员级高工,政府特殊津贴,中航二集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最为重要的是我得到基地上上下下同志们的信任。这一生虽然都在西部三线地区奉献,但我确实没有什么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