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石化茂名分公司副总经理李永林(1985级化工)
初次见到李永林校友的时候,不禁惊讶于他朴素的装束和打扮,丝毫没有一个大公司副总的架子?他憨厚而亲近的笑容,很快就把我们的思绪带入一个在石化战线上奋斗了13年的清华人的经历中?
李永林学长
“农家孩子”的选择
一个出生在西南偏远省份——广西的农家孩子,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李永林于1985年考入清华大学,就读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专业?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见识也不如大城市来的同学开阔,李永林在大学头两年里深切地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大学期间,李永林选择了“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第二学位?他回忆说,在这个专业上所学的东西影响他的不仅是思维方式的改变,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沉默寡言的孤僻性格,使他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大大改观,为他后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以至于走上领导岗位之后,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意无意地深受其影响?
坦然面对基层工作
李永林来到茂名的时候,茂名石化已经是一个经济实力十分雄厚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从属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它是一个以石油化工为主,兼营页岩开发利用?建材生产?机械制造?建筑安装等多种行业,生产?经营?外贸为一体的经济实体,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石化基地?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李永林开始了实践他报效祖国石油化工的志向的征程?
1990年,李永林被分配到茂名石化下属的一个千万吨(850万吨)级炼油厂制氢车间跟着工人师傅进行基层的锻炼?三年的三班倒,生活无规律,不但培养了李永林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使他学会了坦然面对困难,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和认识?他还承担了大量的技术工作,主持了厂里各种大型设备的改扩建设计和计算机优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干活科研两不误?李永林深情地说,这三年,是他最艰苦的一段时期,也是学到的最多?最难以忘怀的一段时期?
1993年初,由于李永林在基层的优异表现,他被提拔为车间里的“工艺管理员”?1996年,李永林被评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走上管理岗位
1996年上半年,李永林被提升为“加氢裂化”车间的副主任?同年下半年又成为车间主任?
加氢裂化装置,全国至现在已经引进了4套,主要用于解决国内军用“航空煤油”的问题?这种装置,高压?高温,异常危险?当时80年代初引进时,引进一套装置需要3亿美元,现在估计也要6亿美元?将这么重要的装置交给李永林来管理,也足可以显示出领导对他的期望和重视?
在“加氢裂化”车间创下连续4年安全无事故的运行后,由于工作需要,李永林于2000年初离开车间,从炼油厂被调动到茂名公司旗下的另外一个大的子公司——38万吨规模的乙烯公司当经理助理,2000底又提升为副经理?茂名乙烯工程于1996年建成投产,总耗资173亿,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乙烯工程?截至目前,茂名乙烯已经连续安全运行了58个月,对石化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长周期?它反应一个企业综合管理水平?设计?施工?工艺技术?运行管理等,是评价一个企业质量的重要指标?这在国内石化企业并不多见?
2001年,李永林从乙烯公司又调回炼油厂任党委书记?于2001年9月7日去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马歇尔大学进修了半年的MBA课程?在美国一学期的学习中,他系统地学习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艺术》?《组织结构设计》?《市场营销》等课程?在国外的学习,使得李永林真正地开阔了眼界,也为他后来回国从事更重要的领导工作奠定了基础?回来后,李永林发起了一个名为“培养学习型干部”的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谓领导工作,用他的解释就是:做好员工工作,调动积极性,把人才留住,把人员潜力发挥出来,做好上下级沟通,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从2002年开始,中石化改革,“扁平化管理”——压缩管理机构,这也是一个世界的潮流?
2003年初,李永林荣升为茂名石化股份公司的副总经理,成为4个副总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的任务是分管生产?安全?后勤?保障等,也是副总当中任务最重的一位?
“双肩挑”的领导
所谓“双肩挑”,就是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两不误,一个人承担两个人的活儿?用李永林自己的话来说:“我们清华人,技术是不会丢的!”从三年在车间倒班开始,到成为茂名石化股份公司的副总经理,他都一直没有丢掉技术?直至现在他手头上还在搞“化工原理”?他也深切地体会到,要管理好如此大的一个公司,他所需要学的很多,学无止境?
谈到领导的艺术,李永林强调要团结大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技术方面,多多发挥大家想想办法,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证安全生产;同时专业上自己也要不断学习?任何一个好的领导,都需要从这两方面来加强他的工作?保证企业正常?安全运转,工作到位,是一个领导的核心任务?
成绩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回顾这十三年,李永林谦虚地说,自己没有做出什么值得自豪的大事业?但是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务实?肯干?在位期间,做出的或大或小的成绩,李永林归结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来的,是大家团结努力的结果,个人仅仅是其中的一分子?
和同龄人相比,李永林属于为数不多的在国企扎下根的?他归结了两条原因:一是,自己对化工这门专业的兴趣;二是,领导的培养和重视,企业给他提供的诸多机遇?
在谈到对青年学子的期望时,李永林说:“一个人在社会上,证明自己的不是学校的背景,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这才是我们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实质?”
(周巍 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