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事业使人生如此美丽

2008-12-02 |

——记空军某研究所我校自动化系1986届校友刘宝生

钱锡康 黄文辉

听说空军某研究所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叫刘宝生,他设计研制的导航定位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空军的战斗力,他的科研成果每年都能产生明显的军事和经济效益,他所获得的奖励和荣誉可以罗列长长两页稿纸……

刘宝生学长在实验室

带着敬意和几分好奇,我们来到了该研究所。

刘宝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普通:中等身材,小平头,一身军装干净利落。热情、憨厚的笑容很快就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陌生。

1964年,刘宝生出生于延庆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就以聪颖且喜爱读书而远近闻名,号称神童。他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常常站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望着不远处的飞机场上,偶尔有几架战鹰飞过时内心唤起的渴望,渴望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在蓝天上展翅飞翔。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儿时记忆的召唤,大学毕业时,刘宝生进入了空军某研究所成为一名军队科技工作者。

我的工作必须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

刘宝生选择工作有一条原则:我的工作必须能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作用。1992年,所里分配给他一项任务,要求完成一个导航定位系统,具体就是为飞机驾驶舱内设计一个小监视器,这个监视器要求能随时反映出飞机所处的经度和纬度。刘宝生接受任务后,带着课题组成员到飞行员和领航员中去了解情况。飞行员们反映,这样的设备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因为知道了经度纬度并不能知道飞机飞行时偏离航线有多远,离目标还有多少距离,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刘宝生心想,要研制就搞一个能满足部队需求的、能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东西。他给部队机关打报告,请求修改原方案。由于新方案所需经费比原方案增加了,并且需要在飞行员座舱仪表盘区提供较大空间,他的方案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刘宝生与主管部门和协作单位反复沟通协调争取支持。新方案最终设计成一个较全面的、能独立提供飞行过程多项参数的导航仪器。该项导航仪器研制成功后,经过专家评审鉴定投入部队使用,特别受欢迎。在这之前,飞机上没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导航设备,飞行员需要的数据必须经过计算并且看地标才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一旦地标找不到,就有可能迷航。这套设备使用后,飞行员可以随时掌握自己飞行情况和所需的飞行参数,尤其是在天气不好和陌生环境中飞行时,其高空飞行误差不超过100米,也就是0.5秒的时间。不但解决了飞行安全问题,也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1996年,根据部队实际情况和演习需要,刘宝生在军队首次提出具有盲投功能的导航系统,即飞机在气候条件恶劣,地面目标无法使用光学瞄准的情况下,飞行员完全凭借本系统提供的参数,完成轰炸任务。1996年的一天,汇报演习。主席台上坐满了国家与军队高层领导,三艘靶船摆在离主席台仅仅二公里外的海面上。天上,密密的乌云仿佛紧贴着地面,正是演习的好时机。过了一会儿,飞机引擎的嗡嗡声由远而近,但却连飞机的影子也看不见。紧接着,一排炸弹从云层中倾泻而出,仿佛神兵天降一样,把三艘靶船炸得粉碎。一时间,全场领导们不由得起立鼓掌,掌声经久不息。这就是1996年包括刘宝生在内的10名研究员与一些地方工业部门合作,推出的大手笔:国产某型飞机组合导航轰炸系统,使飞机在极其复杂的气象条件下仍能进行准确轰炸。

不断学习 反复实践

1986年刚到部队,经过20多天紧张的入伍训练,刘宝生被派遣到杭州参与飞行实验。所里的领导很重视这位新来的年轻人,1986年下半年,就让他独立负责课题。刘宝生在校学的是自控专业,对空军领域内众多陌生又棘手的技术问题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怎么办?学!,领航学》,轰炸学》……刚从象牙塔走出的他又埋进了书堆中,嗜书如命的天性又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80年代我国的单片机行业刚刚起步,刘宝生认为这个新玩意儿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就坐火车到上海615所搜集到了所有关于单片机的资料。他住在一个条件简陋的用地下室改造的招待所,整天足不出户地看资料,饿了吃一点东西,困了就睡一会儿。这样二十几天下来,用他的话说,吃透了单片机。再次回到研究所,他发现课题里单片机正好可以派上用场。此刻身怀绝技的刘宝生大显身手。于是中国航空领域终于出现了第一个敢吃单片机这个螃蟹的人。如今谈起此事,他仍为自己当时灵敏的嗅觉而得意。

虚心向别人学习、善于利用已有的成果是刘宝生的又一个特点。一次,刘宝生在一项设备的实验中遇到问题,他在实验室里闷着头苦苦干了两个月总也找不到答案。在沈阳出差开会期间,他也不忘记向有关专家请教。其中一位专家告诉刘宝生,苏州半导体总厂在做类似的工作,可以去问一问他们,也许能了解一些东西。刘宝生返回北京后,立即直奔北京火车站。当时已临近春节,乘车的人特别多,刘宝生买了一张站台票上了火车,一路站到苏州。到苏州后,他顾不得旅途的劳累,就直奔半导体厂,到厂大门口,门卫不让他进,说厂里已经放假了。刘宝生强忍着内心的失望,反复给看大门的师傅解释、恳求帮助。师傅最后告诉了他厂研究所一位副所长家的住址。等刘宝生找到这位所长的家时,天已经黑了。副所长听到敲门声打开了家门,又立即关上了门。他着实被吓了一跳,以为遇到了坏人。刘宝生后来讲起这件事,笑着说:我想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狼狈。但我还是鼓足勇气又敲开门,拿出工作证,并反复说明了来意。他可能被我的精神所感动,给了我一份有关资料,受他们的启发,我回来后很快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面对课题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刘宝生喜欢克服,也善于克服。一次他在处理电磁兼容问题时碰上了麻烦:显示字幕总是不稳定。业内人士都说:电磁兼容是个鬼这个鬼也没有给我们的刘宝生留情面,改换不同方案,反复试验,总是不行。刘宝生苦恼了,然而清华人典型的犟劲也上来了:他把自己反锁在屋内,门外挂起请勿打扰牌子。这样苦苦地思索、思索……一个多星期过去了,黑暗中忽然闪过了灵感的火花,他发觉问题出在电容身上。改换电容大小,成功了!

到部队工作要能吃苦

不怕吃苦、精益求精是刘宝生做人做事的一贯作风。在靶场实习熟悉情况时,刘宝生观察到部队打靶训练费用很高,而且由于多次训练,飞行员对靶场地形和地理位置已很熟悉,不利于提高训练水平。他设想并建立了一套模拟轰炸系统1989年这个项目进行试验,地点在山西原平靶场。那里远离城市,位置偏僻,生活条件极差,平时只有几个维护人员和少量士兵留守,刘宝生到基地后和士兵们一起住工棚,睡大通铺,每天吃盐水煮面条。

一次,实验用的一块电路板出现了故障。为了争取时间,刘宝生二话没说,连夜赶乘回京的火车,到单位时已是第二天下午,他忘记了在火车上站了一天的疲劳,接着开始修理调试仪器,一直到第三天凌晨3点将电路板修好后,才回宿舍煮了一碗面条填饱了肚子。此刻,他想起还没给在工厂上班、已怀孕6个月的爱人打招呼。他又匆匆搭乘公共汽车赶到爱人单位,只简单交代了几句,又掉头回到山西实验基地。

在野外实验不但苦,有时也会遇到生命危险。地处山西的原平靶场周围是一条环绕着的河流,一般水深也就到达膝盖以上,需要时工作人员得趟水过去。一次,刘宝生和同事们一起经过这条河进入靶场。走着走着,突然,他脚下一空,眼前一黑,掉入水中。他立刻明白自己碰到了弹坑,凭着在母校练就的游泳本领,他奋力向上游了几下,抓住了弹坑边缘,爬出了水面。当时正值初春季节,寒气袭人,刘宝生穿着全部湿透的衣服站在风中,更是寒冷难耐。岸上的同志们都喊着让他回去,去还是不去?刘宝生犹豫了片刻就拿定主意,既然来了,还是去吧。他一直坚持到把事情做完,等回到驻地时,刘宝生发现自己的衬衣已经被身体暖干了。说到这里,刘宝生有些激动:那时确实很苦,可是想想当初那些搞两弹一星的前辈们,我的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刘宝生硬是凭着一股干劲,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经过无数次采集和整理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并将模拟系统测得的数据和实际落点数据相比较,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最终也得出了满意的结果,平均误差率仅为22米。

荣誉奖励并非只归我所有

尽管他踏实、朴实、不事张扬,不贪名利,但荣誉和奖励还是接踵而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空军科技工作贡献奖;被确定为空军拔尖人才,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空军级专家(全空军定额200);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空军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空军刻苦钻研科技知识优秀青年标兵;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

刘宝生本人谦虚地说:我觉得自己的确也没比别人多做什么,荣誉奖励并非只归我所有

由于他的突出贡献,2000年刘宝生被母校破例允许免试入学,成了控制工程专业的硕博连读生。工作的重担,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应尽的义务,再读书确实是很费力。但他很珍惜这次机会,也很努力,用政委的话说,他不是像有些人用钱买文凭,他在踏踏实实地充实自己。

人一辈子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一辈子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刘宝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应该干一些对国家和民族有益的事,要有所作为,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尽管曾经一度,金钱成为一些人价值的取向,但刘宝生的信念却不曾动摇过。他说,金钱并不是衡量价值的惟一标准,对国防事业还得讲奉献,当兵就是尽义务。一个人如果丰衣足食也就够了,不是一定要去挣更多的钱,应该把精力用到更有意义的工作中去。部队现在的政策、条件已有了很大改善。对刚工作的人来说,困难肯定会多一些,但不能要求太高,要能忍受寂寞。只要自己踏踏实实地去干,最终总会崭露头角。正是因为刘宝生工作拼命,做事情让人放心,领导也总是愿意将担子压给他。

刘宝生的科研成果在部队推广后,每年创造的价值达千万元以上,有人建议他转业自己干,他一笑了之。也有人愿意出年薪50万元聘请他到地方工作,刘宝生婉言谢绝了。他觉得是部队培养了他,给他提供了发挥才能的舞台。他难以忘记在成长过程中,思想上遇到问题时部队领导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技术上遇到难题时同志们齐心协力一起攻关的感人情景。他始终认为,到外企、到民办企业,可能待遇高一些,但是,国家的许多重大研究任务是不可能交给这些部门去干的,对于一个想干事业的人,这不一定是最佳选择。他说,我不可能走了,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充实、很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事业,来自工作,不搞科研的人是体会不到的。难怪他的一位个人资产上亿元的同学说:刘宝生是我们当中最富有者,他的人生最美丽。

是的,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刘宝生一直在踏踏实实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那就是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并创造自己美丽的人生。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