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陵晚报 2008年10月20日
第31届世界戏剧节已在南京拉开帷幕,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26台参演剧目,10台展演节目以及一台祝贺演出节目齐聚南京,尽展戏剧的风采。精彩的节目中,就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推出的经典剧作《雷雨》,虽说它已是半个多世纪来第三代《雷雨》,但其全新的演出阵容,还是会勾起很多南京市民的回忆。
《雷雨》的作者曹禺生前曾在南京国立剧专执教,后又多次来南京。曹禺的前妻郑秀恰好也是南京人,两人是在南京平仓巷德瑞奥同学会结婚的。因此,曹禺也可以说是“南京人的女婿”,他的一生和南京结缘颇深。
“人才争夺战”曹禺来南京
1936年夏,成立不足一年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位于鼓楼薛家巷,以下简称“国立剧专”)里,最令校长余上沅振奋的,是他请来了负有盛名的曹禺执教。
在这一场世人瞩目的人才争夺大战中,余上沅“战胜”了上海复旦大学戏剧系主任洪深(也是著名的剧作家)。这里面,同乡之情起到了作用,因为曹禺和余上沅都算是湖北老乡。
曹禺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出生于天津。潜江离余上沅家乡沙市很近,他们父辈间在清末民初就有交往。
曹禺自小喜爱文艺,天赋过人,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1933年,他推出处女作《雷雨》,震惊中国戏剧界,可谓一鸣惊人。几年里,这部话剧造就了唐若青、白杨、王人美、舒绣文、陶金、刘琼、金山等数十位话剧明星。
来南京国立剧专执教后,曹禺又成为教授中最受欢迎的一位。他开课时,听课学生最多,一些青年教师职员还挤到大教室外的走廊上专心听课,课堂纪律也最好。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高校还应师生们的强烈要求,派车接曹禺前往授课,薪酬优厚。学生办的多家剧社争相邀曹禺前往指导排话剧……
可以说,在南京时期,曹禺拥有的崇拜者非常多。
正是由于曹禺慧眼识才,他建议余校长破格录取了当时漂泊江湖的山东进步文艺青年王象坤(后改名项堃,成为知名影星)。
曹禺还乐于扶持有才华的学生。后来成为影星的崔嵬(时名崔景文)原来并非国立剧专学生,但十分爱好话剧。崔嵬一度流落南京,因为宣传抗日被当局逮捕,后被曹禺发现后营救,得以进入国立剧专旁听。
某日,曹禺无意中得悉特务又要对崔嵬下手,便设法通知他迅速离开南京,上世纪60年代初,崔嵬因为在电影《红旗谱》中成功扮演朱老忠而荣获中国电影百花奖,颁奖大会上,崔嵬表示曹禺永远是他的老师。
与周恩来共进晚餐
八年抗战胜利后,曹禺随同国立剧专从四川江安返回南京,仍执教于国立剧专,致力于培育人才。
这一时期,他的名气更大。在抗战时期,曹禺担任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倾向进步,他的创作取得丰收,创作出《日出》、《原野》、《全民总动员》、《蜕变》等七八部话剧,影响很大。曹禺与常驻重庆的周恩来交往亦多,始终在戏剧界贯彻中共中央的指示,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做了不少工作。到南京后,曹禺依然延续着与周恩来的友谊。
1946年5月某日,周恩来夫妇派人去国立剧专送来请柬,邀曹禺夫妇赴马祥兴菜馆吃饭,提前预订了包间,同时还邀来阎宝航、萨空了、周新民三位民主人士作陪。这次酒宴上没多谈时政,主要是感情交流。周恩来想通过聊天了解文艺界不少知名人士的思想动态和情绪。
又过了几个月,曹禺主动写信给周恩来,表示美国方面派人找他,希望他去美国十所大学讲学,曹禺想征求周恩来的意见。周恩来特派出自己的小汽车去国立剧专接曹禺夫妇来梅园办事处商议。
周恩来明确表示:能去美国各地走一走,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有利于拓宽视野。周恩来的表态令曹禺受到感动。当日,在梅园,他们共进了晚餐。
留下最后佳话
1948年,曹禺从美国回到内战烽火弥天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禺被任命为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继而又兼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
上世纪60年代初,曹禺着手写历史多幕话剧《胆剑篇》和《王昭君》。为了更多地收集史料和素材,曹禺专程来到南京,在太平南路江苏饭店住下,连日去南京图书馆古籍部查阅相关史料,记下了不少笔记。
他听说江苏省委统战部长高啸平以三年业余时间完成了京剧剧本《吴越春秋》初稿,正着手广为征求意见。他甚感兴趣,特通过熟人与高啸平联系,希望能拜读《吴越春秋》本子。高啸平很感吃惊和意外,因为抗战初他在新四军里搞宣传时就排演过曹禺的《雷雨》,对曹禺很是崇拜,视为心中偶像,不想如今曹禺这般虚怀若谷,竟想读读自己一个业余剧作家的剧本。
高啸平立即托友人送上打印初稿,表示“请大师多多赐教”,二人的这段交往,成了曹禺在南京留下的一段佳话。
曹禺于1996年辞世,享年86年。他的话剧作品,尤其是《雷雨》影响力至今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