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82级建筑系校友吕红波、刘勤夫妇
默契的韵味
“我是特典型的听话的清华学生,在建筑设计课上老师说什么就听什么,而他是不听话的典型,他非常有个性,常有自己的想法,对老师的话心里面都要先问一个‘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刘勤学长说道
我本来很想问一问学长们是怎样面对和接受如此鲜明而不同的个性的,但他们就像排练好了似的,一个说话的时候,另一个静静地望着对方,一方想要补充的时候,另一方似乎马上就会感应到,干净利落地停下来等对方先补充,这样的默契,在很多非常著名的主持人之间也是极其难得的——是啊,有什么比心灵的默契更有韵味呢?
这时吕学长意味深长地插了一句:“她大一大二的时候成绩比我好。”刘学长接着说,“有一次老师催大家交图,并且警告,晚交要扣5分。他本来已经画完了,但是觉得其中一张图不满意,就硬是扔掉了那张图,熬夜重新画了一张。”“我没有那么看重分数,只是为了让自己觉得满意,心里想,不就是扣5分嘛!”吕学长趁势画龙点睛。
两位学长固然是各有个性,但他们有更多更本质上的共性。
“踏踏实实地做事,一定会有回报的”
谈起清华精神来,学长们都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
“清华人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易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诱惑。”“表面上的、昙花一现的风光是有悖于清华精神的。”“无论大环境是怎样的,我们都要能够沉静下来。”刘学长开宗明义。
“我俩在英国的谢菲尔德大学留学的时候,我就告诉她,我们要集中所有精力搞好学习,其他的一切暂时放在一边。”吕学长举例论证。
“当时身边的好多中国同学都去找兼职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怂恿我们也加入其中。我们俩却毫不动心,看着别人在身边数钱,我们就埋头学习。”刘学长摊开事例。
“毕业的时候,她的硕士课程的成绩创造了学院的一个新记录。”吕学长扼要陈述战果。
“而他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成绩拿到了博士学位。”“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毕业后刚到加拿大的那年,加拿大的经济非常不景气,在我们之前去的同学当时几乎都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找到Professional工作的,但我们在三个星期内就找到了一份建筑师事务所的工作,并在半年之后分别进入了多伦多当时最著名的两个建筑事务所工作。朋友们都说我俩简直是一个奇迹。但我们知道,这主要是得益于我俩的专业积累。”刘学长慢条斯理地说。
“在回到北京工作并很快成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公司后,我们发展得还算顺利。当有同行得知我们从来不做市场,从来不跑项目,从来不为了得到设计项目而陪甲方吃吃喝喝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置信,但我们确实是这样的,而且,项目从来就没有断过。”
“我们从来都不认可那种设计方案被甲方‘通过了,认可了,就行了’的态度,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令自己比较满意,使得建筑在实施后能真正经得住推敲。虽然超出合同要求的付出并不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设计费。”
“从容地生活,就是幸福”
谈起对母校的建议和对学弟学妹的期望也是不假思索地说:“清华对好学生的界定偏于单一,不能容纳太多矛盾的东西,课程设置也不是很完善,有些相当重要的课程没有设置或予以强调。”
吕学长对学弟学妹的建议主要有三点。第一,要善于观察,善于观察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要勤于思考,要培养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和说服别人的能力。第三,要勇于超越,不要将大师神圣化,不要以为他们是不可逾越的,而要大胆创新,敢于往前冲。”
“其实,从容地生活,就是一种幸福。” 刘学长诗意般地总结道。“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活得踏踏实实,坦坦荡荡,对任何事情都不必遮遮掩掩。”
《清华人》1982级毕业20周年纪念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