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颜永红---这里是我干事业的舞台

2008-10-23 |
颜永红 1990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1995年8月于美国俄勒冈研究院获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1995年起在俄勒冈研究院任教,1998年被聘为副教授。后任英特尔微处理器实验室的主任工程师,和人机界面总框架师,1998年底派驻北京,任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和首席研究员。2001年回到美国,任俄勒冈科学和健康大学的副教授。2002年回国,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任声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信利语音实验室主任。
两年多以前,国内媒体曾经爆出了这样一条新闻:曾任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的颜永红和曾是他麾下的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语音部的6位科研人员先后"跳槽",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共同组建了一个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科研团队--中科信利语 音实验室。
近日,在我们采访颜永红的时候,他首先说:“这不符合事实,出入太大。我是从俄勒冈大学来声学所的。”
颜永红长期从事人机界面(特别是语音语言的处理和识别)的研究工作。在语种识别研究领域取得较大影响并得到同行的广泛引用。1995年和1996年曾经在美国国防部和标准局举办的年度比赛中于两度夺魁。他还领导了英特尔集成性能库语音部分的开发。目前有29个专利(含已授权和已提交专利局的)。已发表论文50余篇。
颜永红介绍,2001年11月,中科院声学所所长田静向颜永红发出邀请,希望他来所工作,当时颜永红正在美国俄勒冈大学任终身教授。2002年1月,颜永从美国回到北京,那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未曾料想的是下了飞机之后,与我从未谋面的田静竟举着一个写有我名字的接站牌在机场迎接我。”田所长的求贤若渴让颜永红深受感动。“在国外或在外企干,你会觉得永远是给人家打工,永远不会有自己的成果。现在我们聚集到声学所,就是想让世界最先进的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诞生在我们中国。”颜永红如此诠释自己的归来。
虽然目前颜永红等人的收入只有在英特尔时的十分之一,但中科院也已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了优厚条件。中国科学院“关于引进杰出人才的管理办法”规定,杰出人才在聘期内可获得200万元一次性专项经费资助,同时享受杰出人才岗位津贴,而且聘期内的研究成果产业化后还将按国家规定取得相应的产权收益。
不过,颜永红更看重的是事业前途。这位国际一流语音技术专家说:“在国内发展的机遇更多了,特别是奥运,将给北京带来无限的商机。”
事实证明,颜永红他们的选择非常正确。几年来,颜永红带领他的团队一路奋进,在业界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目前,这个年轻的团队已经获得了4项授权专利(正在申请的有20多)和7项软件著作权。实验室得到了包括“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语音实验室。在“863”项目和其他重大应用评测中,他们的成果多次荣获冠军。
颜永红说:“我们重视源头的创新,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搞好技术成果的转移,实现产业化,也就是大规模的商业应用。”为此,在中科信利语音实验室下面,他们成立了北京中科信利技术有限公司公司,负责实验室成果的产业化,颜永红兼任董事长。目前,他们开发的嵌入手机的无线增值服务技术已被国内20个省市应用,市场份额占到25%以上。而在他们的产品出现之前,是百分之百被国外厂商控制的。他们的成果还包括为2008年奥运会服务的“数字奥运模拟系统”。
颜永红(左4)颇为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在他的实验室里有7位清华校友,见照片:

潘接林(左3),1989年电子工程系硕士毕业;庹凌云,1990年计算机系学士毕业;张建平副研究员(右1),1999年电子工程系博士毕业。赵庆卫副研究员(左2),1999年电子工程系博士毕业。吕萍(右4)副研究员,2003年电子工程系博士毕业。汪俊杰(左1),2001年在清华大学获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学位。他们都是颜永红在研发工作中倚重的骨干,清华人扎实的业务功底,严谨、实干的作风成为中信利语音实验室成功的保证。
《清华人》2005年第二期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