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刘旭红
方兴东,1969年出生于浙江义乌,1987~1994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学位。互联网实验室、博客中国和义乌全球网共同创始人兼董事长,出版IT专著和诗集20多部。十多年来为互联网、创业精神、挑战微软、Web2.0、义乌等摇旗呐喊,被称为“中国信息产业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网络旗手”、“博客教父”。
他搞互联网研究,写IT业评论,创立并掌管多家网站;他批判对抗微软公司,他把博客的概念引进中国。一个曾想将写诗作为终生职业的诗人,一个IT界的异类,一个喜欢当先行者并觉得自己身负使命的人。融诗人的浪漫、科学的严谨及商人的敏锐于一体,他就是方兴东。
周五的黄昏,阳光洒进清华南门外万圣书园二楼茶社的玻璃窗,温暖而惬意。方兴东走进的时候不由让人眼前一亮:高挑修长的身材,温文尔雅的书卷气息,齐整的西装、粉色的衬衫更衬得他的年轻帅气。而举手投足间的斯文儒雅,言谈间平和µ定的神态,都和之前构想的形象判若两人。唯一可以联系得上的是他特有的快速语调,清晰明了的思路¡¡
孤独的诗人、战斗着的旗手
方兴东出生于浙江义乌,1987年高中毕业前夕,因为读了一本名叫《平凡的世界》的小说,从小爱好文学的方兴东便满怀理想和热情地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这个孕育着中华古老文明的城市没有让这个电机系的文学青年失望,厚重神秘的古城墙、钟鼓楼的晨钟暮鼓、恢弘而苍凉的黄土地,还有那片土地上活跃的文化都深深打动着他。在西安的七年里,方兴东写了很多诗,他还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和诗社,并成为社长。七年里,他熟悉了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更熟悉了和这个城市有关的电影、文学名家,并有了很多与张艺谋、吴天明、黄建新、路遥等人面对面的机会。
1994年夏天,硕士毕业后,方兴东来到了北京。工作近两年后的1996年3月,方兴东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攻读高电压技术方向博士学位。
这年夏天,应一位当时在戴尔公司做企业宣传的大学同学之邀,方兴东写了一篇关于戴尔公司的文章。方兴东的IT评论文章一写出来,就因立场鲜明的观点、批判的冲击力、措辞激烈的语言风格而受到了业内的喜爱,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一头扎进了计算机行业,文章大量见诸于各行业媒体的报端。工科背景、文字功底扎实、加上英文好,更重要的是对计算机行业的了解和熟悉,融合这几点,独树一帜的方兴东名噪一时。
在并不具备IT教育背景的前提下,为成功涉足这一领域,方兴东将当时两年内的《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报》及其它一些媒体上的电脑专刊等·了一遍,并做了几十万字的笔记。他还阅读了大量的英文资料,国内外互联网业界分析评论性资料、高科技产业及市场的非技术类书籍等等都成为了他写作养分的源泉。正是在此学习过程中,方兴东发现IT产业分析既充满乐趣,也很符合他的个性。
1999年,微软提出的“维纳斯计划”,引来方兴东的质疑和不满,同年3月,方兴东的《“维纳斯”计划福兮祸兮》发表,第一次把IT事件引入大众的关注视野,也在一夜之间扭转了“维纳斯计划”在中国的命运,成为目前为止中国IT史上最有影响的文章。两个月后,方兴东将他两年来的研究所得和部分别人的作品组织起来出版了《起来,挑战微软霸权》一书,在书中方兴东再次批判了微软的“维纳斯计划”和其提出的信息时代知识霸权的概念,当时还是博士二年级学生的方兴东一举成名。
严密的逻¼、独到的眼光、完备的专业知识以及犀利的笔锋,使被方兴东的利笔所涉及者,强大如微软亦心起恐慌。微软中国公司荣誉总裁唐骏谈到方兴东时曾评价道:“不说恐惧,至少也是畏惧的。¡¡因为每个公司,无论多么实力强大,都会有它不完美和漏洞之处,若拿了放大镜来仔细搜索,没有一个人能逃得过利眼。¡¡尤其他(方兴东)对问题拿捏得又是准确而精到的。”
我创业,我精彩
还是1999年,互联网在中国大热,眼看着第一批互联网同仁纷纷自立门户开始实战打拼,作为网络旗手的方兴东自然不甘示弱。1999年8月,离毕业还有半年的方兴东开始休学,同好友王俊秀一起创立了国内第一家专业的互联网研究和咨询机构,方兴东任董事长兼首席分析家。他还给公司起了一个书生气十足的名字:互联网实验室。
2000年下半年,互联网的泡Ä显现,在这场危机中,互联网实验室也没能幸免于难,答应投资的机构纷纷撤出。互联网实验室不断缩小规模,多次出现发不出工资的情况,公司最低谷的时候,实验室人员只剩下了20个人。很多人都劝方兴东“关门”,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直到2002年,互联网业开始回暖。
2002年起,微软为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加大在中国打击盗版的力度。2002年7月6日,方兴东写了两篇声讨微软知识霸权伤害中国民族软件产业的文章:《向微软投降》和《微软为什么》。这两篇稿件在几家门户网站陆续刊出,许多都在重点推荐栏目上。但再过一两个小时,这些文章却不约而同地消失了。后来方兴东才知道,在微软的压力下,他的文章被封杀了。这是他进入IT业以来,第一次遭遇如此强大的封杀。
为互联网摇旗呐喊了五六年的方兴东突然发现,自己竟然瞬间失去了发表言论的阵地,这多少让他觉得可笑又可悲。就是那一刻,他决定自己做个网站来传播自己的声音,而不再受限于别人。
此后没多久,方兴东出差到杭州,有位好友告诉他,国外有种叫Blogger的专门网站,不仅可以放自己写的文章,还可以把身边的朋友都汇聚起来。方兴东看了后起初觉得挺没劲,但仔细一想后豁然开朗,似乎一下看到了互联网的未来:人人都是网络的主人,由网络的旁观者变成网络的创造者。
回到北京后他就与合作伙伴王俊秀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经过讨论碰撞,他们把Blogger的名字·译成中文,即“博客”。接着在2002年8月,他们推出了自己的专业博客网站即“博客中国”的雏形。
就在方兴东为博客这一新概念高呼万岁的时候,却饱受一些人的不理解和漠视,当时方兴东曾试图在报纸上发表一篇预测互联网未来发展、博客即将崛起的文章,也被认为是他为自己新公司的一次商业炒作。
所幸,靠着朋友们的赞助和帮忙,“博客中国”从服务器到带宽再到编程逐个完成。方兴东再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拉来最初的200个用户。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打拼,“博客中国”稳步发展,2003年年底,“博客中国”浏览量激增,成为全球中文第一博客网站。2005年7月,理想化的“博客中国”正式转型为商业化的“博客网”。
此时,一些门户网站也嗅到了博客上的商机,相继推出各自的博客频道,名人博客、博客大赛等活动也陆续推广开来。作为互联网上一种新的方式,博客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逐渐兴盛起来。
而此后,作为全球中文第一博客网站的“博客网”却问题无穷,波折不断。但对于博客网专做博客这一点,方兴东仍然坚持着。关于博客网的未来,方兴东说:“走了很多弯路,我们的情况正在好转。”他坚信:互联网是飞速变化的,未来三五年,在互联网用户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博客网一定大有可为!
创业多年,饱尝网络世界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涩,方兴东深有感触:在创业过程中,需要承担全部的责任,不管面对何种困境都要有韧性,越有困难,越要做好。而这种压力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因为“创业是无法短路的”。
如今,许多年轻人等待着在互联网行业实现自己关于创业的梦想,方兴东说:“创业精神让中国很有希望!”但他认为,做网站光有热情不行,还需要找准方向,不断吸引人才、资源、资金等。做一个网站容易,但是做大做好,发展为可成长的网站很难。“能否脱颖而出,在于是否有独特的东西”,而且创业过程中的偶然性很大,还有很多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这比传统行业难度大上很多倍。他笑言自己原来是非常鼓励年轻人创业的,历经磨难后的现在却不主张轻易创业了。
超脱的个性书生
西安交大七年,清华十年,谈及自己的求学经历,方兴东笑言自己“到哪个学校都不像哪个学校的”。但不管在哪里,方兴东都是勤奋、踏实、独立、要做他自己的。与IT世界的特立独行一样,方兴东在清华读博过程中也曾备受争议甚至掀起轩然大波。
2002年,在互联网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已经休学3年的方兴东决定回到学校把博士论文完成。2004年,结合自己实战中的博客网站运营体验,方兴东完成了题为《基于博客的传播模式和应用研究》的博士论文。关于这篇论文,他自言与写书、写文章、营运公司相比,花费了数倍心血。答辩时,方兴东的博士论文获得了评审会一致好评通过。但因文题范畴超前,无前例可因循,同时迫于社会上的某种压力、兼及体制等多种原因,方兴东只得将学籍关系转至传播学院,依程序补修了一些专业课程,并重新开题,这才在2006年申请到博士学位。
时过境迁,如今谈及有关清华的点点滴滴,方兴东的思绪飞扬:1号楼卫生间对面的宿舍,清华学生诗社、创业Ð会,班上同学,电机、管理、新闻三系的人和事¡¡
对于清华人一直强调的体育锻炼,方兴东说自己现在运动很少,应该好好补上。他充沛的精力,良好的身体状态,还真是得益于锻炼,尤其是在农村的劳动锻炼。童年的方兴东很早便懂得分担父母的农活,直到1994年毕业工作,每到放暑假的前两个月,“我就会开始锻炼身体,为的是回家干农活。”方兴东非常自豪地说,“我的插秧水平很高,是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还曾帮七八个高中同学家里干过农活呢!”
如今,身兼互联网实验室、博客网和义乌全球网董事长,以及多家互联网行业的顾问之职,还要搞互联网研究、写IT业评论,此外还要频繁地接受媒体的采访¡¡方兴东如何Ð调平衡这些多重身份,又如何实现多重思维的空间转换,让人心生好奇。
方兴东说其实自己的生活很单调,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工作基本不参加什么应酬活动。在众多头衔和身份里,他还是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介书生。方兴东现在还保持着阅读和积累的习惯,“任何时候手中少了本书就不自在了”。他每周还会去两三次书店,阅读10几本书刊杂志,经济、互联网、科技、商业、人文领域无所不涉。方兴东从来不开车,别人用来开车的时间他用来阅读资料、搜集信息。虽然涉猎广泛芜杂,但兴趣爱好主要还是专注于互联网领域。
公司的具体事务他已经放手了。“我很擅长判断一个趋势,把企业从无到有做起来,找到合作人,构建好团队后,就以他们为主以我为辅。我还是把研究和投资作为主要工作。”
从1996年写第一篇IT文章开始,10多年里,方兴东相继出版《21世纪的书》、《IT史记》、《博客》、《起来——挑战微软霸权》等IT专著和诗集《你让我顺流飘去》等20多本书。目前,他正着手编¼一本700多万字的《互联网百科全书》,收录成功的人物、企业,新的词汇概念,好的书籍文章之类的,并将新思想、新观念浓缩其中。并打算以后每两三年更新一版本,任何人想要查询互联网相关资料都可以在当中找到答案。谈到这本书,方兴东说:“只有当作爱好才能做好,如果当成商业化的书那就变味了。”他更强调“不能变成死板的工具书,文字要体现个人风格,要个性化,观点可以有争议,但够带劲。”
除了互联网,方兴东还有个爱好和特殊的休息方式就是看电影,欧、美、韩、港各种影片他都看,方兴东家里有一个房间,四壁全是碟,这些碟片算起来得有1万5千多张。为了综合各种信息,评判影片的优劣好坏,他还有满满一书架关于电影的书籍。在观看这些影片的过程中,除了不用思考获得各种信息,还可以体验各种人生和经历,获得身心的放松。
有人曾建议他写股评,但被方兴东婉言谢绝,因为“对股市始终没有感觉,不擅长的事物我不会轻易接触”,“每个人做自己很有感觉的东西那样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否则迟早会难受的”。
坚定乐观的研究者
方兴东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尤其在互联网方面,十多年来始终没有悲观过。
对于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方兴东认为,这是当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和满足网民增加的种种需要后,必然出现的状况,今后会逐步改善。但无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社会的结构,更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在中国,互联网的正面影响更多。
2001年,当互联网的第一次严冬到来时,负面言论铺天盖地袭来,作为互联网坚定的拥护者,方兴东也没少挨骂。有人写了《方兴东,你为什么不忏悔》这样尖锐的文章批判他,当时方兴东在上海交大作报告时,有学生直接质问方兴东,他鼓吹的互联网行业竟然让这么多人血本无归!对此,方兴东说:“泡Ä破灭后,人们在行业里的损失不超过20亿人民币,20亿是什么概念?在浦东建一幢楼都不是最高的楼,但是价值却很大,带来了一场社会变革。”在方兴东眼中,这样的学费显然是值得并且有意义的,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浸淫互联网行业十多年来,分析研究了大量信息资料,目睹了IT行业内的沉浮升降、成功与失败,方兴东对互联网行业的分析判断更有信心、底气和充分的理由。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中国的网民人数从早期的(2000年前)的几百万、几千万,发展到如今的2亿多。尽管如此,方兴东认为未来互联网还会有巨大的变化,未来3~5年,中国网民将从2亿上升到5亿,这是投资的最好阶段,蕴含着巨大商机。
对于中国互联网的长远发展,方兴东依然坚定地表示乐观。因为:没有哪一个产业的用户能够如此快速地增长。有了网民的增长,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都会越来越有底气和机会的。
中国现有6亿手机用户,未来用手机上网的人定会越来越多。方兴东又将互联网的未来走向锁定在手机用户这一庞大群体身上,他说,互联网与手机终端的结合,是未来的一个必然趋势,定会带来互联网的新一场革命,而下一个中国互联网业的巨头也将随之诞生。
面对近期的金融风暴,又有人提出观点,认为是上次互联网的泡Ä造成的。方兴东说,虽然互联网的影响力比较大,对于泡Ä的形成有导火索的作用,但互联网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很小,规模很有限,而且比起房地产和股市,互联网的风险投资者也是比较理性的。
互联网的第二次冬天已经到来,但是方兴东确信冬天之后,第三次互联网热潮也在酝酿之中。对于真正富有眼光的投资者和创业者来说,冬天的优胜劣Ì可能是更好的机会:冬天不会有太多一拥而上的模仿者,不会有过于惨烈的同质化,不会做太多多余的事情。而且没有泡Ä,价格比较低,正好可以踏踏实实地投资一批项目,等到下一波浪潮掀起的时候能有较大的收益。当然,第三次热潮何时掀起,方兴东认为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全球经济的走势。只要全球宏观经济转暖,互联网就会快速崛起。
如今,年近不惑的方兴东仍保持着早期互联网人特有的激情与活力,对互联网行业满怀热爱。从1994来北京住在北大同学宿舍伊始,十多年来,方兴东一直活动在中关村一带。谈起当时的中关村,方兴东回味无穷,“虽然有些乱但是朝气蓬勃,但如今的中关村已经失去感觉”。
庆幸的是,如今他又在杭州滨江地区找到那种感觉,“我很看好杭州滨江,未来五年十年可能创业环境更好,更接近硅谷”。未来几年,已为中关村摇旗呐喊多年的方兴东将为滨江摇旗呐喊;在滨江,他将通过投资项目推动创业,实现很多他自己未曾实践的梦想。
(《清华人》200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