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投身军队信息化建设大业

2008-09-11 |

浩(1968数力,1982计算机硕)

:戴浩,现为总参某研究所信息化总体部研究员。戴浩长期从事指挥自动化总体研究和主持网络工程建设,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获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45,校友会和人事处有关同志访问了戴浩所在的研究所,所领导介绍说:“清华培养的人不仅在技术上过硬,在做人上更过硬。戴总在国防战线工作23年,勤勤肯肯,默默无闻,他的品学兼优、高风亮节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戴总是清华的骄傲,也是我们全军的骄傲。”

戴浩学长

一、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就要知难而上,迎接挑战。

我们这一代人,自幼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立志要报效祖国,但大好的青春年华被10年“文化大革命”耽搁了。当我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时,已经37岁。那时候我们国家百废待兴,科技人才青黄不接。我们这些新出炉的研究生,有的出国深造,有的考博留校,只有极少数人选择入伍。当时有人劝我说:“当兵是年轻人的事,你已快到不惑之年了,到部队去干什么?”人到中年的我,之所以做出这个抉择,是因为当时我了解到,军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能够到专业对口的军队研究所工作,是我施展才华,为国效力的理想归宿。

我入伍那个时候,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在进行,我了解到总部机关收发一份机要电报要经过多个环节,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看到我军指挥手段这么落后,作为一名从事指挥自动化研究的技术人员,心里很着急。19848月,总部下达了某网络二期工程建设任务。所领导点名由我担任副总设计师。该项工程建设面临重重困难。首先,课题组成员大多是刚毕业的本科生,对计算机网络只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其次,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我们没有任何技术支持。我和课题组的同志只能白手起家,边干边学。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我们初步弄清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但在方案试验阶段,遇到了第一个“拦路虎”,就是经常发生系统崩溃和死机的现象。我们想方设法再现故障,最后确定是网络软件自身的问题。我和几位年轻同志知难而上,主动承担了排查故障的任务。我们一段一段地排查程序,夜以继日地分析研究,终于找出了错误指令,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经过近3年的刻苦攻关,成功地建成了我军第一个大型计算机网络。在全国“七五”期间12个大型信息和业务系统中,率先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并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一等奖。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发展很快,如果不及时“充电”,很快就会落伍。因此,我始终密切关注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在学习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1992年,组织上派我到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我非常珍惜这次进修的机会,把每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很紧。这期间,有一件事令我至今难忘。我和同学去快餐店吃饭,在用汉语商量选什么套餐的时候,一个美国黑人故意站在我们面前,挡住我们的视线,做出挑衅性的动作,还蔑视地说我们是不会讲英语的黄狗!这个美国人的傲慢与无知,刺痛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我想,许多旅美的华人学者,虽然有优裕的生活条件,但在政治上常被人看成是三等公民,在事业上永远是替人家打工。只有在自己的国家里,才能挺起腰杆做人,事业上才有奋斗目标。想到这些,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在业余时间,我经常把自己关在宿舍,或泡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整理笔记。利用课题研究的间歇,我还翻译了一本60多万字的学术专著——《开放式网络与开放系统互联》,1994年在国内正式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开放系统互联的教科书,在我军指挥自动化网建设中起到了技术指导作用。

“八五”期间,为落实指挥自动化系统“成片建设”的战略思想,我承担了某战区指挥自动化系统综合立项论证工作。为深入了解部队的需求,我和部机关的同志跑遍战区的主要部队,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仅调研报告就写了10多份,并率先提出运用ATM技术建设我军第一个城域网的构想。

二、命令一张纸,责任千斤重。作为总体所技术负责人,不仅在技术上要高瞻远瞩,更要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

1994年,我被任命为所总工程师,在感受组织对我信任的同时,更感到自己肩负责任之重。我所担负着全军通信和指挥自动化体制总体论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有很强的前瞻意识,搞好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如何推进我军通信和指挥自动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1997年,总部赋予我所承担某重要网络的建设任务,由我担任总设计师。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网络体系结构的选择。当时存在两种选择:一种是沿用已有技术,难度和风险都比较小,另一种是采用新兴技术,风险系数大,与原来设备不兼容,但它代表着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人劝我:还是实际些,别给自己找麻烦。但我想,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果不着眼长远大胆创新,必然落后挨打。实践证明,我们当时的选择是对的。

在技术路线确定之后,我和课题组的同志们先后攻克了网络设计与管理,军用文电处理和实时信息处理等难关,使文电的差错概率降到万分之一以下,比民用电子邮件的可靠性高出一到两个数量级。工程还建成了军内第一批网络信息中心和门户网站,研制了军用防火墙、身份认证系统和安全管理中心。在各级通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一个覆盖全军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平台,实现了指挥网的升级换代,使我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3年,该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通信兵历史上零的突破。2004220,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获奖代表颁奖。我作为该项目建设者的代表,走上了最高领奖台。那一刻,我想了很多很多……该工程是集体智慧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在无数个攻关的日日夜夜里,课题组的战友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指挥自动化是一项全新的宏伟事业,如果从1978年算起,只有20多年的历史,我有幸成为这项事业的首批建设者。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必须加强指挥自动化理论研究,将具有我军特色的建设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1998年我主持撰写了“2000年中国军队指挥自动化技术”研究报告,提出了“点线结合,分片建设”的发展战略,以及成立全军指挥自动化建设委员会等措施建议,已被中央军委采纳。针对指挥控制系统需求不易明确的特点,撰写了“指挥控制系统军事需求分析方法研究”国防科技报告,还组织陆、海、空研究所编写了《指挥所自动化建设》专著,首次规范了指挥控制系统建设的内涵。我先后发表论文50多篇,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论点和见解,引起了军内外专家的关注,对我军指挥自动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乐做一个平凡人。

回顾我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有两件事是我终生难忘的;第一件事是,入伍后第一年定级时,没想到一下子就给我定了副团;第二件事是,入伍不满两年,我由一名普通的技术干部被破格提升为所领导,担任副总工程师,而当时我刚刚取得工程师职称。我十分感激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器重,决心不负组织的期望。

在副总工程师岗位上,我干了9年多,期间换了3任总工,其中一位原来还是我的直接部属。但我甘当配角,一如继往地协助他们的工作。后来,在总工程师岗位上,我又干了8年,期间换了3任副总。为了给年轻人腾位置,我曾主动提出辞去总工的申请,但直到20016月,我的申请才被批准。从总工岗位退下来的时候,我表示:在退休前的有限时间里,继续做一名普通的科技人员,做一些具体的技术工作。

在担任总工期间,我还是有一点权力的。有时也遇到一些人给我送钱、送物。在一次产品技术鉴定会上,某电磁屏蔽设备厂的厂长想求我为他们说几句好话,趁休息时间,在我的包里放进一部高级照相机和一对情侣表。我发现后,马上退还给了他。平时,凡是规定之外的待遇,我从不沾边。日常购买一些专业书,也不从课题经费中报销。退下来后,所里给我们几位老总相对固定了一台小车,我很少使用,有时生病去医院都是打车去的。前几年,所里淘汰了一批计算机,当时上大学的女儿想买一台折价处理的计算机,我觉得自己当领导要避嫌,没帮孩子这个忙。1996年,我被评为通信部廉政建设先进个人,这是我在所领导岗位上惟一获得的一次奖励。

今年是我入党的第40个年头。我在当学生、当工人的时候,周围党员很少,我曾告诫自己,不要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入伍以后,周围党员很多,但自从我成为一名领导干部时,我就告诫自己,不要做党内的特殊党员。我感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经常想一想自己为党做了些什么,而不应该总是去想得到些什么。对于名利、名次和评功评奖,我是看得比较淡的。由于政策的原因,我入伍后,从行政21级改定为22级,降了一级,我没有怨言。某网络二期工程建成后,所领导准备给我立功,我说还是把立功的机会给年轻人比较好。荣誉、名份重要不重要?提升、晋职好不好?这些常识我都知道。但我认为,这不应该是共产党员追求的主要目标。把年轻的同志推上去,为他们的成长进步铺路搭桥,甘为人梯,我觉得更有意义和价值。我坚信,只要你为党和人民做了有益的工作,组织上是不会忘记的。我入伍这么多年,没获过一次嘉奖,没立过一次功,没有得到过一次选优选升、提前晋级的机会。但在我年近花甲的时候,组织上和同志们把我推选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这些荣誉太重了,我从内心深处感谢组织的培养,同志们的支持!

我今年虽然60岁了,但我觉得自己还年轻,我要在有生之年,继续为我军信息化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