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华(1996级中文) 钱伟刚(1992级中文)
学的是土木建筑,干的是“上层建筑”;本该当工程师建楼造屋,这些年却在用心构筑浙江广播电视的传媒集团……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的马雨农,已有三十年新闻生涯,虽然似乎是“学非所用”,可每到用时,却都能较快适应,应对自如。他说,这一切都得益于清华母校的培养,得益于清华打下的基础。
马雨农学长2000年毕业30年回母校
1946年,马雨农出生在浙江平湖市新仓镇的一个平民家庭。出生前后,当地连降大雨,因此家里便给他起了这个颇有几分诗意的名字。
上高中后,马雨农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文理各科全面发展,尤其作文写得好。1964年高中毕业,他原本想报考文科,理想是当记者、作家,然而又觉得文科不如理工科天地广阔。思虑再三,改报理工科,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成为他所在中学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
尽管学的是工科,但马雨农还是保持着对文学的偏爱,课余他参加了清华学生文艺社,进行文学创作和研讨活动。他习惯到图书馆里自修,做完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等习题后,便在阅览室里博览群书。
1970年3月,大学毕业的马雨农被分配到辽宁鞍山冶金部第三冶金建设公司,当了一名钢筋工。马雨农没有多说什么,安安心心在建筑工地干了两年,又被公司抽调到工会搞宣传创作。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197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马雨农进入了光明日报社,加入了新闻记者的行列。命运似乎在跟他开玩笑,当年的理想竟成为现实,马雨农开始用文字建筑人生。
用心来写作
虽然在学校、工地搞过业余宣传,可进入一家正规的报社,马雨农还是有点不知所措,毕竟周围的很多同事都是科班出身,而自己却是半路出家。不过,马雨农却靠着一股钻劲,很快就弥补了先天的不足。
马雨农勤奋工作,逐渐脱颖而出,受到报社领导的器重。1980年公审“四人帮”的时候,光明日报社只有一张采访证。这样的机会当然很多人都想争取,但报社领导却选中了只有五年多新闻工作经历,但是思想成熟、工作踏实的马雨农。他和另外两名同事组成采访组,轮流上场参与报道这一重大事件。他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在历时两个多月的采访报道中写出了众多优秀稿件。
随着一个个重大采访报道的实践,马雨农逐渐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变成了经验丰富的“老记”,而在此后的采访岁月中,诸如《知音曲———陈毅同志与知识分子》、《好样的,中国人!———记突破超导研究的科学家》等佳作也从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
在光明日报社工作20年,马雨农写了许多报道、通讯、特写和报告文学。1983年,他和一位同事合作撰写出版了《林巧稚传》。1999年,马雨农个人新闻通讯作品选集《知音曲》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吉学长为该书作序写道:“读雨农同志的文章,我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他是用心来写作。用心换心,才能达到真善美的境地,读者才有高山流水的共鸣。”
自强为“官
1986年,当了12年记者的马雨农开始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光明日报》科学部副主任,此后又先后出任《光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主任,直至报社编委。1993年5月,马雨农调回故乡工作,担任《浙江日报》副总编。
虽然已经成为报社的领导,但他却不丢记者本色。1994年2月的一天,正值夜班的马雨农在审看稿件,丽水记者站发来的一条200多字的简讯引起他的注意:里面说的是当地信用社的一位值班员在身中三十多刀的情况下,依然保护国家财产的事情。“这背后肯定有故事,远不是200多个字的简讯就能说完的。”记者的职业敏感让马雨农迅速做出了判断。后来,他亲自带队深入采访,写出近两万字的长篇通讯《当代青年的榜样———刘玲英》,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1995年9月,马雨农调任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台长。这又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不少人说,到电台是一个苦差事,一方面马雨农从来没有接触过广播,另一方面,当时的电台又可以用三个“不高”来描述:收听率不高,经营收入不高,队伍士气不高。
面对困境,马雨农励精图治,表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他提出“以改革促发展,以自强求振兴”的治台方针,与全台职工一起制订计划,决心三年为期打一个翻身仗。他首先抓人员结构调整,果断地“动手术”,让每个人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工作。然后,抓经营、抓管理,推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经营责任制。同时,下狠心搞技术改造,筹集资金购进最先进的发射设备,改善广播的收听效果和覆盖率。面对媒体竞争,扬长避短,敏锐地抓住机遇,适时创办了交通、音乐等专业台,开发了新的增长点。这一系列举措很快见到了成效,原定三年的奋斗目标两年就提前实现了。在马雨农任台长的四年多时间,浙江电台人还是那么多,但是经营收入翻了三倍,电台的声音又重新洪亮起来。
1999年底,马雨农出任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局长。主持工作两年中,他积极推进广播电视集团化改革。2001年年底,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成立,马雨农出任集团总裁、党委书记。浙江广电集团成了打造大型媒体集团的先行者,一直走在改革的前沿。
从工人,到记者,再成为一名管理者,每当面对一个几乎全新的挑战之时,马雨农总会想起母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他说:“清华严谨务实的作风,清华追求完美的精神,对我这一生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果有来生,我还想进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