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关宏野的“铸造人生”

2008-08-01 |
关洪野,1932年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锡伯族,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是我国球墨铸铁和艺术铸造专家。曾任佛山球铁研究所所长和艺术铸造研究所所长、中国机械工程协会《球铁》杂志主编、中科院“中华和钟”总工程师、岭南美术学院艺术铸造客座教授。现任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国艺术铸造协会顾问,国务院津贴专家。

春节期间我访问了76岁高龄的清华学长关洪野,进到房间,发现他的书房里堆着好些资料并摊开好多照片,原来他春节仍未闲着,正在为参与编著“铜的艺术铸造”一书而工作。
黎明即起是关老长期养成的习惯,他从来都是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真是五十年如一日。“自强不息”一直是他的座右铭,老校长蒋南翔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一直激励他在科技事业上不懈攀登。五十年来,他以自己的辛勤奋斗,在科技事业上结出一个又一个硕果,他就是这样“自强不息”的清华人。
“中华和钟”响彻寰宇
新世纪来到的2000年元旦,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亲临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参加“中华和钟”鸣钟仪式,并亲自敲响了世纪钟声。在新世纪到来时,这钟声响彻寰宇,它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崛起,也向世界表达了我国“和平”、“发展”的主旋律。
在鸣钟仪式上,江泽民等国家领导欣赏了“中华和钟”演奏的乐曲,亲自接见了“中华和钟”工程的主创人员。关洪野是该项目的主要策划和创意人,并担任该工程的总工程师和安装总指挥。他在古稀之年仍走南闯北,顶风沐雪地日夜工作着,在冬天的寒风里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甚至因此病倒了,在病床上输液还用电话指挥工作。他和战友苏林、华觉明等用辛勤的劳动使“中华和钟”整个工程从设计、制作到安装竣工,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华和钟”的中央大钟上铭刻着江泽民主席的题词“中华和钟,万年永葆”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舞台双音编钟,已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当我们站在太庙大殿前看到那一字排开,长21,高3.88108枚和钟时,不能不为它的恢宏、精准、金碧辉煌、美伦美奂而感叹!
“中华和钟”的成果是关洪野与兄弟单位共同参与“曾侯乙编钟”复制工作的延续。当年湖北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曾被外国学者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应湖北博物馆馆长谭维四的邀请,关洪野经过十分艰苦的研究,以精准的复制高仿真地再现了这套国宝。就是这套复制钟在祖国的“东方明珠”——香港百年回时归敲响了钟声,成为二十世纪的最强音。曾侯乙编钟的复制研究获得了文化部的特别大奖,从而为“中华和钟”的创制打下了基础。
改写球铁史为国增荣耀
“球墨铸铁”现在已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的结构材料。长期以来,球铁一直被误解为是英国人莫罗1946年所发明的,但这不是历史的事实。关洪野和另外一位清华校友华觉明在普查中国古代铸铁史时,发现两千年前的西汉,中国的冶铁匠师已能铸造韧性很高的球状石墨铸铁。这些古代铁器的显微结构显示:其放射性球状石墨结构与现代球铁无异,经过关洪野和其领导的佛山球铁研究所的系列深入工艺研究,终于摸清了其冶铸工艺过程。经著名科学家于光远推荐,这一研究成果参加了第六届世界科技史大会,并在大会宣读,引起国际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国际著名科技史专家、英国科学院李约瑟院士指派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华道安教授专程来华访问了关洪野,认真观察了一系列西汉出土的含有石墨球的铁器,取走了关洪野模拟的古代球铁样本,最终确认了中国早在2000年前已生产出有球状石墨的韧性球铁;英国等三家杂志发表了关洪野和华觉明合写的论文,并以四种文字发表了论文摘要《谁是“球铁之父”?》。关洪野与华觉明以严谨的科学解析和艰苦的复原试验,将球铁的科学发展铭铸在世界科技史上:是中国西汉的无名冶铸匠师谱写了这一辉煌的篇章。他们也因此被公认为世界“球铁之父”,为祖国争回了荣誉。
成果硕硕 效益著卓
关洪野是一个务实的人,埋头干实事,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奋工作,为国家创造着财富。1958年毕业后他被分配至广东,1960年调入佛山水泵厂,主动要求到车间工作。他在落后的空气锤上搞固定模煅,工作效率提高十余倍,使许多肥头大耳的煅件加工余量减少2030%,甚至50%,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材料和加工工时。但是,当时厂里最薄弱也是最关键的是铸造工作,现实工作急需他在铸造工作中发挥作用,于是关洪野重新学习,使自己钻入铸造业务中去,他到清华找铸造教学研究室的老前辈王遵明、柳百城、肖柯则、吴德海等老师,得到铸造专业的各类讲义,结合工作重修了铸造专业课程,并学以致用。球墨铸铁是清华铸造方面的强项,于是他从球铁入手,根据这些锻钢件的使用性能,成功用球铁铸造出曲轴、连杆、高压泵体等主要零件,使材料利用率由50%提高到90%,加工工时节约了50%以上,生产工艺也不断改进,由压力加镁球化改为稀土镁合金冲入法,不仅操纵安全,而且显著改善球铁质量。上世纪七十年代,广东省科技展览会上展出了佛山水泵厂的球铁各项成果,关洪野也引起了时任广东省省长陈郁的关注,他派车接关洪野到家里讲课,并提出,当时广东建造大型电站需要大型锻件,远程协作十分困难,排队要等三四年,可否以铸代锻,以铁代钢?搞坝高70的水轮机以铸代锻是一件极端严格的风险试验,关洪野从艰苦细致的试验入手,结合我国资源特点,试验成功了“钆基重稀土球铁”,攻克了国际上也视为难关的大断面球铁芯部球化率低的技术难题,使广东锦江电站水轮机的大断面锻钢件除了钢板和螺钉外全部实现了球铁化。关洪野说,这可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责任大如泰山,如果大轴断了,高水位水坝蓄水倾泻而下,要毁掉一两个县。所以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试验研究,有着极大的风险,因而全部试验研究均十分严格、认真、踏实,不能有丝毫的闪失。现在锦江电站的球铁水轮机早已超过了额定寿命,尽管经过几次飞逸转速的试验,仍然安全工作了三十余年。用球铁代钢铸制水轮机大轴,在国际上也是个奇迹。关洪野钆基重稀土球铁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关洪野以“自强不息”为座右铭,苦干、实干、开动脑筋,不断结出硕果,他不仅建立了一个有名的球铁研究所,还创办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球铁》杂志,被当年中国机械工程协会会长汪道涵批准为专业会刊。他先后获得六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出版了《中华和钟——编钟之王》等多本专著,被聘为日本铸务协会外国会员,应邀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作专题讲座。他还获多项殊荣,被选为中国科协二大代表,广东省先进科技工作者,佛山市劳动模范,地方人大代表,政协常委,全国相关学术团体理事,委员,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等。
关洪野七十岁退休,但他实际上是退而不休,仍在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他带头组建了华南碧桂园朝霞老年艺术团,使社区老人老有所乐,老有健康,他们所排演的声乐、舞蹈、腰鼓、戏曲,不断在附近地区演出,当地报刊多有介绍。关洪野不无风趣地说:“我今年刚好完成老校长蒋南翔对清华学子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目标。”老年,也能闪烁着耀眼的彩霞。

(《清华人》2008-4期)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