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好男儿志在四方 何辞艰辛与僻壤

2008-07-18 |

胡运重(1986级电机)

1991年,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当年由于种种原因,“边远省份”的学生毕业分配都只能回本省,作为贵州来的学生,我与北京某单位签订的合同也成了一纸空文,不得不返乡了。在外读书几年,我深切感受到,贵州在人们心目中不仅仅是和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更多的是生存于被遗忘的空白之中。但那毕竟也是我的家乡,于是,带着几丝怨意、几许无奈、一句“志在四方”的自嘲、一点重回故土的慰藉以及那渐生渐强的挑战命运的雄心,我回到了贵阳,到贵州省电力公司报到。

左起:胡运重、吴文盛、王纬、姚小洪、李波

一开始我想得很简单,我是学高电压技术专业的,作为专业对口应该分到试验研究院,可二次分配时我才发现不那么简单,我只能在贵阳之外的某电力技校和某电厂之间选择。几经周折最后才改派到贵州电力设计院,到了设计院领导问了句“身体好不好”,我说“没问题呀”,“那就去搞线路设计吧”。到人事科报到我才知道这是野外工种,难怪领导问我身体行不行。搞电网线路设计就必须到现场去选线、定位,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四处崇山峻岭、沟壑纵横、森林密布、交通困难,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这就不仅仅是考验技术水平,还是考验身体条件、精神意志了。刚一来就有不少人在议论,说“清华大学的学生干这个,用不了一年他就走。”这些反而激发了我挑战命运、挑战困难、挑战偏见的斗志,我就不信别人能干的事我就干不好。决心一下,这一干就是八年。

线路设计还真是半体力半脑力的活,先说这体力活吧,选线、测量、定位都是野外的活路,地点也不固定,每天都在挪地方。大清早起来先使劲吃饱,带点干粮就上路,凭着手中的一张军用地形图找准方向就开测,贵州很多地方原始森林密布,人一进去四周参照物什么都看不见,爬这山看一眼爬那山又看一眼,走上走下、走进走出好几回才找得准方向,可万一定位下来杆位不好、通道上有障碍等还得返回来重新选线测量,测定一公里的线路人可得走上五六公里。往往是到中午水壶里的水就喝光了,下午嗓子直冒烟,干粮咽不下也顾不上吃,原来看书上写“饿得发慌”,在家里、学校没体会,到搞线路测量时我可明白了这胃里除了胃酸没东西时心里真会发慌。贵州山区雨多雾多,只要天气好能开工测量大家就玩命干,不到天黑不收工,收工乘车回到驻地已是很晚了,拿起大碗可以一口气吃下去五碗饭,还要一碗农民家烧酿的包谷酒,一饮而尽,一股热流从胃里直串过全身,酸痛疲劳感消解了不少,这份粗犷豪迈可不是装出来的。等到晚上十点、十一点钟,测量人员把断面图绘出来后,别人休息了我还要开始在上面排杆制图。为了保证质量和工期,哪怕再疲惫我干的工程都是当天排完断面图、填完明细表。常常夜里只能睡上四五个小时,第二天清早照样出工。参加工作前我晕车很厉害,在野外跑这么些年身体也不得不适应了,我还练成了一个绝活——在车上再怎么颠簸都能闭上眼就睡着,全凭乘车这点时间补睡眠、养精力。

要说线路设计艰苦,这可一点不假。光“吃、住、行”就够伤脑筋,吃住往往都在农村小旅店或农民家,人家可从来没接待过这么多人,有的地方经济落后、土地贫瘠,农民家里没啥东西,能买到粮食吃饱就不错了。曾有人问“你们在乡下艰苦时可能一星期吃不到肉吧?”我告诉他这还不算什么,惨的是有次一个星期只有煮猪脚却没蔬菜吃,最后没胃口也得硬往肚里咽。人多了住宿也成问题,住过地下室,睡过阁楼,我还躺过门板,农村人忌讳,说死人才睡门板,我想那也总比躺地上强呀。“行”才是咱搞线路的基本功,全凭两条腿吃这碗饭。有一年冬天我的两脚在又冷又湿的稀泥里浸久了,膝关节发炎了,到晚上下楼梯膝盖都弯不了,心想明天上山下山怎么得了,可我请假休息又得影响大家,第二天一咬牙贴上厚厚的伤湿膏又上山了。也记不清爬过多少山、走过多少路,反正搞一个工程总要掉十几斤肉,夏天还得晒掉几层皮,鞋走坏了无数双,衣服也挂烂了不少,讨厌的是有时还会碰到毒蛇,一次一根“枯树枝”搭到了我的脸上,可怎么感觉是冰凉的,回头一看原来是一条倒挂着的蛇。和我一起及后面来线路室的还有几个名牌大学的学生,都受不了这份苦走了,我算是挺过来了。曾几何时,夜深人静躺在乡下木板房中,看着屋顶缝里透出的星空,不由问苍天何以安排给我这样的命运,难道就此耗尽青春、了此一生,但转念一想,也总强过碌碌无为、无所事事地活着,既然来了就要干好。

线路设计有一半是技术活,大学里可没这专业也没这课程,电专业的知识用了一点,悬链线的力学计算倒成了基本功,相当于改行了。好歹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可不能连工作也拿不起让人笑话。我赶紧找规程规范、设计手册、设计图纸来看,刻苦钻研,四处学习,下班时赖在计算机房不走,说是待会儿帮你们锁门,实际已经打定主意不出去吃饭了,自学AutoCAD、AutoLisp语言,逮什么图都画,逮什么学什么,琢磨着编程序搞计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我就掌握了线路电气设计的知识,顶上了工作岗位。而且,我搞的第一个工程便开始用计算机制图,当时这在贵州电力设计院线路电气设计上还是第一次,此后我逐步利用业余时间自行编写了线路电气设计的基本计算及自动成图软件包,通过了院级评审鉴定,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中,直到九十年代末大型的线路设计商业软件包投入运行前这套软件应该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贵州院的线路电气计算基本实现了电算,CAD出图率也由原来的0%提高到了近100%,设计质量和水平应该说是打了翻身仗。

经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上获得了大家的认同,原来持怀疑态度的人也服气了。有了大家的支持,我干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在我还只是一个助理工程师时就已经开始担任了工程的设计总工程师了,前前后后担任了8个工程的设总,还参与了很多工程的设计。哪怕是别人承接的工程,只要需要我都主动帮忙画图。我的出图率在全院也是最高的,很多图纸还广泛套用于各个工程。我知道,干得越多,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也就越多,这种收获是金钱报酬远不能相比的。我担任设总时总是吃苦在前,比别人走得要多,野外工作不到位、不准确掌握情况,你就没有发言权,有一次晚上我看图纸时发现有一处角度和我在现场的感觉有差别,第二天我坚持要测量人员返回去重测,来回下深沟翻大山要两三个小时,最终证明是把32度记成了23度,再辛苦别人也是服气的。野外选线还有一个特点,有些局部地段选线人员多爬几座山、多看几个方案就可以找到更加合理的路径,但凑凑合合别人也很难知道,要做一名合格的设总必须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坚韧的意志和追求完美的执著。感谢母校,在清华的五年为我炼就了这样的品质,支撑着我的信念。我承担的很多线路配给我的人手都很少,自己既当设计人又是设计组长、设总,责任重大,工作起来那可真是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我干的工程都是保质量保工期,初设深度做得充分,初、施设吻合较好,这么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未反映出现过什么差错,竣工后到现在也运行正常,施工、运行单位的评价都非常好。

辛勤的努力终会获得认同,这么些年来我获得了很多先进、标兵的荣誉,获得了贵州省电力系统首届“十大优秀青年”称号,还当选了贵阳市南明区人大代表,很多选民、职工并不认识我,但他们都知道有那么一个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希望这样的人能够代表大家,我感到极大的鼓舞和欣慰。其实,最大的骄傲莫过于看着自己设计的蓝图化成一条条雄伟的电力线路穿行于贵州的崇山峻岭中,那种感觉带着几分亲切、几分酸楚,还有十二万分的成就感。

1999年,由于工作需要我调到了贵州省电力公司农电局,我又一次“改行”了,从技术工作变成了管理工作,从研究线路设计转为研究农村电力。八年来穿行于贵州的穷乡僻壤,我深切地感受到贵州农民的淳朴厚道和落后蒙昧,我很高兴现在能直接为他们做点事情。从搞技术到搞管理的转型同样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喜欢接受新的挑战,我认准了一条——踏实苦干就能成功。在领导的帮助和同事的支持下,无论是工程管理,还是农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我都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2001年担任了农电局的主任工程师,在管理岗位上同样充当骨干主力,同样争当先进。

由于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参与了贵州电力的建设,我感到自己的收获很大,贵州电力在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了“西电东送”的主力军,为贵州的富强发展找到了一条希望之路。回首毕业十三年,我的贵州之行无怨无悔,很有意义,我想自己并不是什么黄金璞玉,至多只是一块普通的煤块,不过感谢命运把我放进了一只点燃的炉子里,让我可以燃烧,可以释放自己的能量。

在我的周围还有好几位清华年轻校友奋战在贵州的电力系统,如在贵州中水能源发展公司担任总工程师的姚小洪(80级水利)、王纬(86级水利),以及在黔源电力公司的吴文盛(86级水利),还有省电力公司安生部的李波就更不容易了,他是1991年电机系本科毕业、1993年硕士毕业,2000年在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为了家乡的繁荣富强和电力事业的发展,放弃了优厚的条件回到了贵州。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同样精彩的人生故事,都在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维护着清华的荣誉。

记得才入清华时,大家的理想都是做科学家、当院士,取得重大的科研成就。现在我明白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你面对的很可能只是一座座无名的山峰,你需要做的同样是要征服它们,而只有征服了它们你才是个强者。

相关新闻

  • 112024.03

    成如容易却艰辛

    “一枚火箭从研制、运输,直到发射,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关卡,只有步步精准才能确保完美收官。”为了火箭腾空起,成如容易却艰辛。这是一份对于浩瀚宇宙的求索,更是一个中国航天人努力践行“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的使命担当。

  • 262020.05

    大师之道|梅贻琦与《英汉四用辞典》

    1911年到1949年,中国共出版了近百种各类英汉双语词典。而在这其中,蔡元培、梅贻琦、黎照寰、张伯苓这几位著名教育家曾经共同以“嘉宾”身份为一部辞典....

  • 282017.12

    星陨滇南——西南联大在昆明辞世的四位教授

    西南联大仅仅存在了8年,却铸就了辉煌。西南联大的辉煌,是西南联大的师生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这其中,包含了把生命留在彩云之南的四位教授所作的奉献。

  • 242014.10
  • 122012.06
  • 162009.12

    新年致辞

    新年致辞

  • 312007.12

    新 年 献 辞

    新 年 献 辞 校长:   伴随着新年的轻快脚步,2007年悄然走过,2008年的缤纷画卷又展现在我们面前。

  • 012007.11
  • 252015.04

    校庆贺辞

    校 庆 贺 辞   四月的校园,水清木华,春意盎然,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校庆时节。

  • 012016.03

    清华的精神

    毕业二十周年了,时光恰如泰晤士河的绿波滚滚而去。二十年的功名尘土,四十载的人生如棋,蓦然已是中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今天,志在四方的游子们都回来....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