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抗联将领冯仲云传奇

2008-07-01 |

史义军

  2008323是东北抗日联军著名领导人冯仲云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冯仲云,江苏武进人,1927424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4月,在北平青年会搞飞行集会时被捕。10月被释放后,由老师介绍到哈尔滨商船专门学校教书,以此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他开始了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这里采撷冯仲云抗战中和光复后在东北工作的几个小片断,以纪念这位传奇的抗联将领。

  家是省委机关

  冯仲云从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到哈尔滨商船专门学校任数学教授。该校位于太阳岛东北200处,是青岛海军学校分校。冯仲云以教授身份为掩护,在江北区委做宣传工作。

  19315月,薛雯在北平读完中大附中时,来哈尔滨太阳岛与冯仲云结婚。结婚以后,薛雯每天划着小船过江汊子送冯仲云去上课,晚上再划船把冯仲云接回来。

  当时,北满特委领导及哈尔滨的几位左翼作家,如罗烽、白朗、萧军、萧红等都时常来太阳岛,在冯仲云家开会,商谈抗日救国工作。每次开会,都是薛雯给他们烧水,放哨。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中共中央巡视员罗登贤正在哈尔滨巡视工作,得到事变发生的消息后,罗登贤召集了北满党的负责干部会议。会议就在太阳岛冯仲云的家里开的。

  九一八事变后一个多月,设在沈阳的中共满洲省委领导机关遭到破坏,领导成员大部被捕。罗登贤在危急中受命组建新省委,并于1932年把省委机关迁到哈尔滨。满洲省委转移到哈尔滨前后,与中央的交通联系一度中断,得不到中央的汇款,就靠冯仲云在学校教书挣钱和四处借贷作为活动经费。

  设在沈阳的中共满洲省委领导机关遭到破坏后,为了防止牵连到哈尔滨的党组织,冯仲云举家迁往南岗区河沟街一间俄式木屋,后来转移到现为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的哈尔滨市南岗区光芒街40号(小戎街2号)俄侨的红顶木屋。从此,这栋俄式住宅成为省委秘书处。冯仲云任秘书长,薛雯担任文书兼做内部交通工作。冯仲云的女儿冯忆罗曾回忆说,从小她就听妈妈薛雯讲,在她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就抱着她在哈尔滨市内跑来跑去传送秘密文件。敌人到处设岗搜查行人,妈妈常常机智地将文件藏在冯忆罗的身上。其实,发生在小戎街的事,大多是冯忆罗长大成人后才知道的,小时候,出入家里的伯伯和叔叔,有很多是中共满洲省委的负责人,这些人是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韩光等。

  据赵亮、纪松的《冯仲云传》记载:

  1932年初夏,党在哈尔滨组织一次伪军士兵的起义。为了这次行动,需要大量的宣传品。时间紧迫。一天夜间,就在冯仲云的家里进行着紧张的印刷工作,省委书记罗登贤用毛笔蘸着阿木尼亚药水写蜡纸,薛雯和赵尚志印刷,冯仲云一面放哨,一面数着纸张。冯仲云和薛雯出生不久的女儿媛媛睡在机器旁边的藤箱里。阿木尼亚药水的臭气熏得人直打喷嚏,媛媛也被熏得尖着嗓子哭。印刷机开动有嗒嗒的声音,很需要用她的哭声来淹没。但是她哭累了就又睡着了,慢慢地她也适应了屋里的空气。午夜两点多钟,附近的狗叫起来,接着有脚步声。凭经验知道是巡夜的过来了。冯仲云急忙提醒大家注意。但是时间不允许停止工作。尽管窗户已用厚布帘子罩上,还是怕灯光透出去。薛雯瞧了瞧熟睡的女儿,灵机一动,狠了狠心在女儿的身上拧了一把,孩子哇哇地大哭起来,孩子的哭声淹没了机器声。外面的脚步声时断时续,一有声音,孩子就受一次折磨。望着可怜的孩子,薛雯的心像刀绞一样难受。罗登贤也非常心疼,工作结束以后他立刻抱起媛儿,抚摸她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轻轻地吻着她满是泪痕的小脸,疼惜地说:“可怜的小囡囡,让你受苦了,为了安全完成任务,不得不让你参加我们的工作啊!”

  装哑巴捡回一条命

  193210月,冯仲云作为满洲省委巡视员去汤原。在那里,他整顿组织,发展党员,解决了党团员民族分布不合理的现象;领导秋收抗租,办党员积极分子培训班,整顿并重建受了挫折的汤原游击队,历尽艰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抗联老战士李在德在回忆母亲――烈士金成刚的文章中谈到自己的奶奶让冯仲云装哑巴的故事:

  “一次冯仲云来到我们村开展抗日活动,住在我们家。有一天正在准备开会,突然有一群穿着便衣、带着枪的人闯进村子,他们见到外来人就抓。母亲怕冯仲云受害,就将他的东西和近视眼镜藏好。正在这时,敌人已闯进院子里,将冯仲云堵在屋中。在这紧要关头,奶奶急中生智,让冯仲云装哑巴。敌人进屋抓住冯仲云就打,母亲和奶奶急忙上前阻拦。奶奶说:‘他是我的二儿子,从朝鲜来看我,他是个哑巴。’敌人不相信,要拖出去枪毙。母亲和奶奶拽住冯仲云死死不放,哭着喊着不让带走。母亲又急忙上前说道:‘他是我的哑巴弟弟,你们欺负一个不会说话的人算什么能耐!’说得敌人无言对答,不得不问周围群众,群众都异口同声地说:‘他是老太太的哑巴儿子。’敌人无可奈何,只好灰心丧气地走了。”

  冯仲云一直都记着这件事,他说他这条命是装哑巴捡回来的。

  步行500多公里回哈尔滨汇报工作

  19334月,冯仲云在老交通员李生的带领下从汤原步行500多公里回哈尔滨汇报工作的时候,身上满是虱子,棉袍破旧不堪,和乞丐已无区别。薛雯在《我任中共满洲省委交通员期间的战斗生活》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

  一天,我由于头天夜里赶抄急件,快到早上三点钟才睡觉,上午还昏昏沉沉地打着盹。孩子在我身上爬着玩,突然听到“咯,咯咯,咯”的敲门声。这是芝英(即左芝英)来了,我开门让她进了屋。她显得很激动,一面脱大衣,一面低声说着:“薛雯,快些去看看,老冯回来了,他穿着太破烂了,不敢直接来这儿。他就坐在前面花园的西北角上,你走过去就可以看到他。”她说完把孩子接过去。我得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一股暖流冲上心头,立刻向指定的地方走去。这个花园乱草丛生,不能说是花园,仅是一个林园,人迹稀少。对着这个花园的西北门是个熟悉的杂货铺,门口站着一个小伙计在望着我。当我进西北门往前看去,果然看见石头上坐了一个又瘦又脏穿得又很破烂的人。我怕那小伙计望见我们的行动,忙说:“你跟我后面走,咱们一边走一边谈吧。”他理会了我的意思,在后面跟着,碰到生人,就把手伸出装作向我乞求的样子。

  “你怎么不给我写信呢?”我用有点带埋怨的口吻问。

  “你的通信关系调走了,又因为封江交通不便,不好派交通回来找省委。大家都好吗?孩子呢,长大了吧?”

  “我们都很好,孩子也很好,你是怎么回来的?”

  “走回来的,我这个样子不便去道里、南岗找你们,找了三天,才算找到了一个关系。我同交通两人到昨天只剩下四角钱,吃了就住不了店,因此不敢吃饭了,昨晚幸而找到了一个同志,若不然不知又要饿几天呢?”……

  和妻子薛雯的忠贞爱情

  193410月,中共满洲省委机关遭到日本侵略者的破坏,小戎街秘密地点暴露,冯仲云离开省委被派往珠河游击队工作,薛雯的交通员工作交给冯仲云的妹妹冯永莹负责。薛雯带着冯忆罗和刚刚4个月大的儿子,转移到上海寻找党组织。

  “那是一次难忘的生离死别。”冯忆罗回忆说,当时,日本宪兵队拿着薛雯的画像,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四处搜捕。爸爸和妈妈已经几个月未见,临别时的一面,妈妈流泪了。爸爸嘱咐妈妈:“这可能是长期分离,也可能是永别。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无愧于革命。”“给囡囡起个名字吧。”也就在这一天,冯仲云得知了原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在南京雨花台就义的消息,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者、革命家,他和妻子薛雯给女儿起了个庄重而又不易重复的名字叫“冯忆罗”。

  那一别竟是12年。

  12年中,冯仲云在白山黑水间浴血奋战,无数的战友在他身边倒下,他自己也曾染过伤寒、负过重伤,用草根、树皮充饥,在零下40度的严寒里露宿野外,面对着篝火,思念着远在他乡的妻儿。

  从春到秋,从秋到夏,冯仲云对妻子、儿女的感情就和他所秉持的理想一样坚定。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抗联将领再婚者不乏其人,有人也曾给冯仲云介绍过,也曾有女战士追求过他,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为此,他还专门写过一首小诗示人,以表心迹:

  从军伍,少小离家乡;

  念双亲,重返空凄凉。

  家成灰烬,墓生春草,我的妹妹流落他乡。

  兄仲云,妹妹薛雯;

  十年前,同居于太阳岛。

  松花江上,乘风破浪,分别后藕断情长。

  风凄凄,雪花霏霏;

  夜朦胧,寒鸦觅巢回。

  歌声声我妹能听否?茫茫天涯我无家可归。

  关于这首诗,据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说,每当冯仲云深情地吟唱这首诗时,我们就问他是否想薛雯了,他都毫不隐讳地回答说:“是的。”

  1945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回到东北的冯仲云立即通过组织关系寻找妻儿。

  19467月,冯仲云和爱妻薛雯、女儿忆罗在哈尔滨重逢。不久,陈云、彭真、林彪、林枫四对夫妇在道里区一家小饭馆聚餐欢迎薛雯,大家共同赞扬冯仲云和薛雯的忠贞爱情。

  我是按命令来报到的

  1945826,远东苏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会希金中将召见了抗联教导旅旅长周保中,下达了远东苏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的指示:八十八旅中现有的中国人员和苏联人员要分别行动;苏联人员暂时不动,中国人员要随苏军各方面军分别占领东北战略要点,并准备接受驻各城市苏军卫戍副司令的任命;规定29日前报送出军官提级授衔名单。当时,冯仲云被授予上尉军衔。为配合苏军抢占东北战略要地,抗联部队主力在周保中、李兆麟率领下,从9月初开始分批由苏联返回东北,到达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地。

  抗联部队的战略要地共有12个中心点,这些中心点是:长春,周保中负责;哈尔滨,李兆麟负责;沈阳,冯仲云负责;吉林,王效明负责;延吉,姜信泰负责;齐齐哈尔,王明贵负责;北安,王钧负责;海伦,张光迪负责;绥化,陈雷负责;佳木斯,彭施鲁负责;牡丹江,金光侠负责;大连,原派去董崇斌等7人,后因苏军接管大连,董崇斌等人撤到长春。

  冯仲云带领的沈阳组,于910由长春奔赴沈阳。到沈阳后,冯仲云来到苏军沈阳卫戍区司令部报到就任副司令,苏军司令卡夫通见到冯仲云后傲慢地说:“我是少将,你是上尉,怎么能当我的副司令呢?”

  听了这句极不礼貌且带侮辱性的话,冯仲云说:“我是按命令来报到的。”说着把带去的苏联红军司令部的命令送上。命令是不可违抗的。就这样,上尉衔的冯仲云当上了沈阳卫戍区的副司令,职权是有关中国事务的联络。

  日本投降后,给中央写信,希望中央尽快派人来东北

  迅速与中共中央取得直接联系,这是东北党组织多年来的愿望。为了尽快与中央联系上,东北党组织委托负责沈阳地区党和军队工作的冯仲云就近设法与关内联系。1945910,冯仲云电告在长春的周保中:“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的先头部队曾克林已率3000人进驻沈阳。”

  这一消息让周保中异常兴奋,他马上向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求助,要求派飞机送代表去延安。当时,华西列夫斯基也正要求就八路军出关事宜与中共中央联系,就同意派出飞机。他命令进驻东北的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马里诺夫斯基备好飞机,先到沈阳接冯仲云、曾克林等,然后飞抵延安。飞机到沈阳后,冯仲云临时有事不能去延安,便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汇报了抗联回到东北配合苏军占领各战略要地的情况,并“希望中央派人来,越快越好”。

  914,曾克林乘飞机到达延安。15日,向中共中央转交了冯仲云给中央的信,汇报了东北的情况。中央政治局听取汇报后,对东北的实际情况加深了了解和认识。当天,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19日,中共中央代理主席刘少奇,在取得当时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的同意后,当天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出指示:“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由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证中国人民的胜利。”

  依据上述战略方针,从19458月中旬到11月中旬,中共大批军队和干部先后进入东北,一路由热河和北宁路开进,一路由胶东渡海进入东北。到11月底,东北的部队有20余万人,党政干部2万余人,其中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20人。

  不穿军装的将军

  1946515,《东北日报》报道了一则消息,标题是:《五百万人民朝夕盼望下松江省民主政府成立,抗日英雄冯仲云当选省主席》。松江省政府成立后,百废待兴,但冯仲云没有忘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捐躯的英烈们。194677,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一个重要的纪念日。这一天,松江省和哈尔滨市各界20万群众举行盛大的集会和游行,冯仲云在会上发表讲话并提议把哈尔滨的3条主要街道改名为靖宇街、尚志街、一曼街,以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并获通过。早在194510月,还在沈阳工作的冯仲云就曾建议把珠河县改为尚志县,以纪念牺牲的赵尚志将军。此后,吉林省蒙江县改为靖宇县,距赵尚志牺牲地最近的合江省鹤立县梧桐镇改为尚志村。

  哈尔滨第一所烈士子弟学校继红小学也是他提议创办的。

  电影《中华儿女》、《赵一曼》都是在冯仲云的直接关怀和指导下拍摄成的,为宣传抗联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955927,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表彰人民解放军战功卓著的将领,举行了隆重的授衔、授勋仪式,毛泽东为朱德、彭德怀等将帅授衔、授勋。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位身着便装的人,那就是冯仲云。

  勋章是对军人的奖励,而在当时拍摄的影像中,冯仲云身着便装十分引人注意。由于冯仲云当时已离开部队到地方任职,所以不能被授予军衔,但由于他的功绩显赫,所以被授予两枚勋章,一级八一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便装授勋,在这一殊荣的背后,是共和国对他和抗联的高度表彰。

  东北抗联与日寇浴血奋战了14年,他们在七七事变以后,几乎被人忘掉了。他们孤悬白山黑水,为着全民族的自由苦苦奋斗着。为了大众的解放,全民族的幸福,他们受尽了饥渴风霜之苦……有的竟没能亲眼看见抗战的胜利,甚至有些人死后连个名字也未曾留下……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的冯仲云和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一起,领导了大小兴安岭、松嫩平原等地的一系列游击战斗,曾攻克过克山、讷河、肇源等县城,震动敌垒,给呻吟于敌人压迫下的同胞以极大的鼓舞。

  冯忆罗回忆说:我母亲曾经跟我讲,我父亲在授勋以后,回到家里特别激动,手里捧着两枚金色的勋章,当时跟她说:我呀,这个不光是给我的荣誉,而且,这个是给我们满洲地下党省委和东北抗联的同志14年浴血奋战的一份荣誉。他说:毛主席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我特别激动。毛主席对他讲:你是冯仲云,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毛主席还说:你们东北抗联,比我们长征还要艰难、艰苦。

(转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8年6月30

相关新闻

  • 072016.09

    冯仲云:抗联精神的传承与记忆

    抗联精神的传承和记忆,因为有了冯仲云的忠实记录、挖掘保护和不遗余力的宣传而更加光彩夺目。而冯仲云奋斗的一生,无疑又是抗联精神的一个真实写照。

  • 122015.06
  • 272017.06

    沈从文的胡同传奇

    仅就个人居住条件而言,沈从文的后半生的确有些动荡、狼狈。胡同传奇的终篇虽然涩重却也足够辉煌,让人深受震撼与鼓舞。或许这正是“传奇”的本色吧。

  • 132020.08
  • 042019.06

    首届“冯仲云奖学金”颁奖

    5月30日下午,以老一辈革命家、清华第六任地下党支部书记冯仲云的名字命名的“冯仲云奖学金” 首届颁奖仪式,在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史馆举行。

  • 042019.06

    首届“冯仲云奖学金”颁奖

    5月30日下午,以老一辈革命家、清华第六任地下党支部书记冯仲云的名字命名的“冯仲云奖学金” 首届颁奖仪式,在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史馆举行。

  • 082010.10
  • 192024.03

    她,一个世纪的传奇

    3月16日,周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物理所)主楼前,巨大的红色幕布上印着一位白发老太太的照片。聚集于此的长者和年轻人,都称她为“先生”。他们口中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还原出这位老人近一个世纪的传奇人生——她打破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弹道专业不收女学生的先例,成为首位德国军工女博士;她和丈夫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她是中国核物理、高能物理与高能天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名字是我国第...

  • 112012.07

    书生靶场写传奇

    来源:解放军报 2012-06-04 王铁 曾磊 朱宝书  主人公小传:葛爱学,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某所办公室副主任兼高工,国防科技大学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出版...

  • 062004.09

    传奇清华学子余龙文

    传奇清华学子余龙文 传奇清华学子余龙文作 者:黄文辉 郭梁 发布日期:2004-09-06 按:余龙文,1984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95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毕业后来到团中央工作,曾任团中央青工部企业家工作处处长,兼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2002年挂职广西北海市副市长,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招商区副局长。 在清华校友人物中,余龙文是一个不能不...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