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柳克俊研制军用计算机的激情岁月

2008-06-24 |

“那确实是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时隔半个世纪,回忆起当年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台军用计算机的始末,柳克俊仍旧兴致盎然,十分激动。

柳克俊学长

清华高材生扎根中国海防

1953年,时年20岁的柳克俊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即被钟士模教授录取为研究生。但为了向苏联专家学习,第二年柳克俊随着苏联专家到哈工大做研究生。

初到哈工大的日子对柳克俊来讲十分难挨。清华大学的教育有英美风格,注重英语教学,柳克俊的英文水平也很高,但是哈工大的学生则大多数学俄语。加之当年正是中苏交往最密的时候,一边倒严重,苏联外教为哈工大研究生授课时采用全俄语,没有翻译。只会俄语读写的柳克俊想到回清华,然而导师钟教授在长途电话里说:“清华的人怎么能说不呢?”柳克俊还是没有信心,教授继续激励他,“学吧,你能行,你能用俄语翻译书,怎么会学不会口语呢?赶上去,肯定行!”

有了导师的鼓励,柳克俊起早贪晚,每天在昏黄的路灯下恶补俄语,把原本1.5视力的眼睛也累成近视,硬是用了三个月时间攻下了别人要六个月才能完成的口语课程。从此,他也可以和苏联专家自由地交流了。而导师的教诲,则伴随他一生。“每次在我艰难攻关的时候,都会想起老师的话。”

柳克俊毕业后本该回清华建立新的专业,但是,当时哈军工刚刚建校,急需高科技人才,经过严密的审查,还未毕业,他就被调到“哈军工”海军系筹建鱼雷射击指挥仪专业。柳克俊最初还一门心思回清华,但当他一进入“哈军工”海军系大楼正厅,迎面看到毛主席对海军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和墙上绵长的中国海岸线图时,顿时深感责任之重大,“从此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干!”

那时候,“哈军工”鱼雷射击指挥仪专业只有一名特种电工的教员和一名大专毕业的实验员,以及简陋的快艇三角瞄准器和从苏联引进的潜艇鱼雷射击指挥仪。在这个几乎为空白的基础上组建起一个专门负责鱼雷射击指挥控制仪器设计的“鱼雷射击指挥仪专业”,其难度可想而知。当时我国的海军装备事业刚刚起步,“军舰上本来空间狭小,苏式的机电模拟式指挥仪笨重又难以控制,并且很昂贵”,柳克俊至今对第一次出海看到的情景仍记忆犹新,船舱内十分拥挤,用计算尺原理操作的机电模拟指挥仪几乎占据了指挥舱的所有空间,指挥员站不得蹲不得,只能半蹲着操作,十分艰苦。

设备本身技术限制,加之作业条件影响,射出的鱼雷经常不能射达指定目标。柳克俊介绍说:“鱼雷有三个特点。一是造价高,一枚鱼雷比三架飞机还要贵;二是瞄准难,鱼雷的瞄准与炮弹不同,不能调整方向,又由于鱼雷的攻击目标为军舰等移动目标,因此必须在发射之前精密计算,才能提高命中率,这就要求鱼雷有精密的解算装置;三是危险性大,鱼雷多为快艇携带,每条艇只能携带一枚鱼雷,一旦没有命中目标,快艇就会暴露目标导致全艇覆没,这些士兵要么命中目标,成为英雄;要么就要葬身海底。”

了解了鱼雷的特性,柳克俊真正感到自己身上担子有多重,鱼雷控制装置是海防一条重要的保险绳,他开始致力于设计制造更精密的鱼雷发射指挥仪,“我们要用最好的装备武装我们的海军。”

第一流是买不来的,我们中国人必须建设自己的海军

1956年中国海军百业待兴,柳克俊认识到海军是技术密集、装备复杂、战斗在多维空间的综合兵种,必须数字化、指挥自动化,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海军之林,于是决定从自己正在创建的专业入手改变这一局面。而开创这个领域,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资料,虽然在各行各业都有苏联老大哥援助的身影,但是一旦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苏联顾问便守口如瓶,必须一切从零开始,自力更生。

柳克俊想对进口装备进行革新与改造,经过无数个昼夜的思考,他想到了用数字式代替模拟式,用电子器件来取代机电操作,凭着年轻人的敢想敢干,搞电子数字式计算机的设想就初具雏形了。

当时整个中国还没有电子数字式计算机,柳克俊也没见过那玩意。另外,柳克俊日常工作量相当大,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相关资料,从逻辑代数、自动机理论、数值计算、程序编程等方面着手研究。

听到中国要搞计算机,苏联顾问很不服气,“我们苏联才刚刚开始研究计算机,你们刚刚制定的‘十二年规划’里也只是说要根据我们的计算机制造而已。你一个年纪轻轻的柳克俊怎么可能搞出计算机?不可能,不可能!”

“为什么什么东西都只有你们能发明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数学计算工具的祖先——算盘,还有圆周率,就都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中国人有智慧,为什么不能搞计算机?难道非用你们苏联进口的、昂贵的、庞大的模拟解算装置?”柳克俊据理力争,他坚信他的算盘模式是正确的,能够涉及制造中国人自己的数字军用计算机。

值得庆幸的是,“哈军工”的领导们都很支持柳克俊,院长陈庚大将连连夸奖柳克俊“有志气”。柳克俊至今珍藏着19579月,系政委刘易非对他的设计、制造中国第一台军事计算机的设想的批示,并记忆犹新,批示说,“柳克俊同志的报告,写得很好,同意搞。要有中国人的志气,一定能搞好。相信一定会搞好!”当时计算机被命名为33-1计算机,柳克俊是技术总负责人。于是计算机的研究正规化了。

“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峰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柳克俊一直用马克思的这句名言鼓励自己。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研究军事计算机上,在哈尔滨多年,除了去新华书店和去过一次松花江之外,他没有去任何地方游玩过。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他就利用周六、周日借用“哈军工”的雷达实验室,周一上班之前,他又必须把实验室完全恢复原样。为了节省时间,他甚至自己带饭,不分昼夜地做实验。1958年,他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一套成熟的计算机设计图纸,这与他之前艰苦的准备工作密不可分。

当时内部也有不少人不理解,不支持。但是,柳克俊通过积极宣传,通过讲解计算机的优越性、重要性以及它的发展前景,争取到了各方面的支持,使工作能顺利进行。研究人员从无到有,研究队伍从小到大。同时随着大跃进的到来,在整个形势的激情鼓舞下,大伙干劲冲天,日夜奋战,终于在1958年国庆前夕,我国第一台军用电子数字式计算机——901研制成功了!柳克俊至今想起仍激动不已。

1957年,柳克俊曾随中国第一支军事代表团出国访问。在苏联,他发现出口给我们国家的机器设备都是人家淘汰的垃圾,柳克俊受到很大的震动:“第一流是买不来的,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国家。”

归国后,柳克俊又带领科研组向第二代半导体计算机发起冲击。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实现了我国计算机升级换代的飞跃式发展。

国家的需要

就是我奋斗的目标

半个世纪以来,柳克俊一直战斗在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柳克俊直到34岁才解决了个人问题;中年得子,却到儿子三个月才见到第一面。他常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奋斗的目标。”

柳克俊是我国海军装备数字化、指挥自动化的创建者和实践者。现在,年逾古稀的柳克俊,不仅担任着北京大学等高校的教授,还是我国信息系统工程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1986年,柳克俊倡导和组织筹建了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现在我们要面对许多跨学科、跨部门的工作,要取得完整的、满意的结果,必须全面地、综合地、系统地考虑问题。这就是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初衷和目的。”至今,柳克俊仍旧担任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为各种信息系统工程问题不停地奔忙。

虽已年届古稀,柳克俊仍关心着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柳克俊的书房里有四台电脑,他每天都在里面进行各种相关实验,“我们必须有自主研发的软件、芯片,这样国家才有希望。”带着这样的理想,柳克俊用不断创新的科研精神,诠释着“祖国利益重于泰山”的热血情怀。

(原载《中华儿女国内版》2007年第1期,作者华南)

相关新闻

  • 302016.03

    计算机系分会

    2012年12月15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校友会(简称系友会)正式揭牌成立,同时设立了计算机系发展基金。

  • 232017.06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分会工作办法

    第一条 本会官方名称为: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分会(简称:清华计算机系校友会)。第二条 本会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下简称“清华计算机系”)校友自愿组成的联合性团体,为全球性、非管理性...

  • 042016.03

    计算机系计85班

    计算机系计85班

  • 262023.05

    计算机系举办“园丁计划”分享会

    4月30日上午,在清华大学112周年校庆期间,计算机系在东阶教室召开了“园丁计划”分享会。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尹霞、副系主任刘洋,计算机系陈文光教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计算机系2002级博士后单志广,中科院计算所教育处处长、计算机系2008级博士后王元卓等出席了分享会。80余位研究生、博士后、校友参加了分享会。会议由计算机系研究员许斌主持。许斌主持尹霞在致辞中欢迎各位园丁校友在112周年校庆返回...

  • 202023.06

    计算机系举办香港校友日活动

    紫荆同心,携手共进。6月17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了专场校友日活动。1952级校友、香港清华同学会副会长宗家源,1980级计算机系校友、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院士,计算机系党委原书记、深圳市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友会计算机系分会会长杨士强,计算机系主任、计算机系分会会长尹霞,计算机系党委副书记、计算机系分会秘书长刘知远,副系主任李国良,校友办公室主任许斌等出席活动,近40位在港校友相聚中环,...

  • 162024.05

    计算机系举办“园丁计划”活动

    4月27日上午,计算机系“园丁计划”活动在东主楼10区103会议室举办。计算机系主任尹霞、党委副书记赵颖,1980级校友、南开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张玉志,1988级校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邓俊辉,2018级博士校友、北京邮电大学特聘副研究员翟建旺,2018级博士校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助理教授骆昱宇,以及2010级校友、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助理研究员马为之出席了活动,40余位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参加了活动。活动由...

  • 012023.11

    计算机系举办沈阳校友日活动

    秋风送爽,银杏飞扬。10月28日,计算机系在沈阳举办了今年的第四次地域性校友活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计算机系分会会长尹霞,清华大学沈阳校友会联席会长兼秘书长哈刚,计算机系党委副书记赵颖、韩文弢等出席活动,1973级刘玉春、张德安、杨士强,1974级丁礼哲,1975级刘延明,1977级党建武、潘毅,1983级张开云,1987级杨天若、于向前等共计约60位校友参加了活动。活动由系友基金办公室主任许斌主持。哈刚致...

  • 262023.09

    计算机系举办合肥校友日活动

    9月24日,计算机系在安徽举办了合肥校友日活动,系主任尹霞、副系主任李国良出席了活动,来自安徽地区政府、高校、企业等行业的校友近20人到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系友基金办公室主任许斌主持。现场合影活动现场,尹霞向校友们介绍了计算机系近年来的学生培养、学科发展、新系馆建设、校友活动开展等情况。1990级校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李向阳和清华大学安徽校友会秘书长方沁作为合肥地区校友代表致欢迎词。随...

  • 302018.08

    顾险峰:奏响计算机与数学交织的乐章

    打开顾险峰的博客和微信朋友圈,上面全是前沿的数学与计算机知识,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数学和计算机的热爱。他和他的团队把微分几何以及代数拓扑等数学理论与计算....

  • 102022.06

    孙广宇:筑梦计算机新黄金时代的“设计师”

    计算机体系结构,处于软硬这一“接口”位置,对计算机指令、硬件功能分配和对软件、硬件界面确定等,承担着基本的“规划”功能。随着摩尔定律放缓和新兴应用不断涌现,如何改进计算机体系结构来满足应用不断增长的需求,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图灵奖得主约翰·轩尼诗(John Hennessy)和大卫·帕特森(David Patterson)指出了计算机体系结构未来发展趋势——“领域定制的软硬件协同设计”,并称“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将迎来下...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