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一代文人吴晗的爱国、贫困与骨气

2008-03-12 |

苏双碧

编者注:作者为《求是》杂志原副总编辑。

吴晗同志如果活到今天,按虚岁算,该是100岁了。讲到吴晗,人们大都把他同文化大革命及《海瑞罢官》联系起来,和明史专家联系起来。其实,吴晗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事,这里应约谈一谈他的爱国、贫困与骨气。

吴晗的骨气体现在他的不少文章,尤其是杂文中。

吴晗生活的前半生,正是中国处在民族危亡的时代。“九一八”事变以后,吴晗在“读书救国”思想的影响下,没有参加什么学生的救国活动,但是,他的心情异常矛盾。他虽然一心想钻研古书,以便成名成家,可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卖国激起了他的义愤。他开始坐立不安了。19321月,吴晗在给胡适的信中直率地表达了自己的忧愤:“处在现今的时局里,党国领袖卖国,政府卖国,封疆大吏卖国听着若干千万同胞的被屠宰的哭声,成天听见的消息又只是屈服退让,假使自己还是个人,胸膛中还有一滴热血在着的时候,这苦痛如何能忍受”。

宁可不出书,也不改“红军”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吴晗应聘到云南大学任教,随后又转到西南联大。由于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加上夫人袁震有病,生活十分拮据。为解决生活的困难,1941年,吴晗应国立编译馆之约写了一部《明史》,为不耽误出书,吴晗先把写完的前四章的手稿寄了出去。不久书稿被原样退回,里面夹了一个条子:“红军之起,拟改为民军之起,以下一律照改。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元末农民战争中,有几支起义军头上包了一块红布,当时被称为红军红巾军。编译馆的有关人员认为,写了红军,就有同情今天的红军之嫌,所以要求把红军改为民军”。吴晗是个有骨气的、正直的历史学家,他复信表示,宁可此书不出版,也绝不能这样改动。他认为,编译馆所以要他这样改,一是因为国民党怕共产党的红军,连将近六百年前的“红军”也都怕了;二是“民军”在当时是地主的武装,专和红军作对,“红军”改成“民军”恰好把两个敌对的军队颠倒了。吴晗宁可不出这部书,也不改这两个字。

“书归天禄阁,人在首阳山”

那时已经在西南联大历史系教中国通史课的吴晗,目睹现实,在课堂上讲到“抗战救国”时,总是慷慨激昂地揭露国民党统治者的贪污、专制、不民主,大谈应当全面抗战,不做亡国奴。他的一个学生、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许寿谔(许师谦)后来回忆道:吴晗讲课时,对李自成、岳飞、文天祥和王安石,给了很高的评价。吴晗那时见人就发牢骚,常说:“大后方真和南京一样,是亡国现象,但我们是中国人,有责任挽救国家啊!至于如何挽救,他找不到办法,感到非常苦闷。

有一段时间,袁震严重贫血。学生知道此事后,主动提出给袁震献血,但被吴晗婉言谢绝。他自己却瞒着人经常给袁震输血。历史系的一些学生听说袁震需要住院动手术,而吴晗没钱,就提出要募捐。他们把这件事告诉了也在历史系任教的吴晗好友邵循正,请他劝吴晗接受学生的心意。邵循正听了,立即要他们赶紧停止。他说,吴晗宁愿借钱、卖书,也绝不肯接受同学们捐助的。后来吴晗知道了这事,对妹妹说:“同学们的好意我知道,但是同学们是从大江南北逃亡到后方来的,生活这么贫困,我怎能接受他们的捐款呢!最后吴晗还是忍痛把仅剩的珍藏多年的书籍,卖给清华大学图书馆,以解燃眉之急。吴晗的挚友——植物学家蔡希陶,为此风趣地书赠一副对联:

书归天禄阁 人在首阳山

吴晗高兴地把它贴在墙上苦中求乐。这副对联把当时吴晗的贫困,写得真实而又形象。

解聘了,我更自由

吴晗和昆明的地下党人有了联系,当他知道民主同盟是主张抗日的,就毅然加入了民盟。从此,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争取中国的光明、民主和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吴晗的进步活动,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有一天,一个同乡来见他,转弯抹角谈了半天,最后竟说:“你冒着生命危险反蒋,自己却生活这样苦。像你这样有名望的人,何必呢?只要你愿意,到国民党那里,完全可以当个部长或副部长……”话还没说完,吴晗气愤地打断了他的话,怒斥道:“国民党祸国殃民,我饿死也不会到他们那里去做官。我反蒋不是为了做官。你走吧!这个同乡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原来,他是国民党派来的说客。国民党当局见软的一手不灵,又换了硬的一手。1944年暑假时,西南联大原属北大和南开的教师都收到了聘书,只有清华的教师没收到,据说是因为当局强迫学校解聘闻一多、吴晗等几位进步教授。

而且特务到处进行恐吓,扬言要暗杀他们,说:“谁搞民主,跟着共产党跑,就得给他们一点利害尝尝。一天下午,吴晗正要出门陪夫人去医院看病,一个学生走进他家,焦急地说:“解聘和别的谣言,吴先生想来都听到了,同学需要你们,你暂时少出去公开讲演吧!吴晗瞪大了眼睛,连珠炮似地回答:“什么?要我少讲话?解聘了,我更自由。我是学历史的,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亡国时总有些殉国的志士,今天中国到这种局面,也该有殉难的人了,我早就准备好了,有什么关系!表现出吴晗的傲骨铿锵。后来,由于联大师生们的反对以及社会进步人士的声援,吴晗、闻一多还是收到了聘书。

(转自:新华网 2008311日)

相关新闻

  • 212016.11

    吴晗遗札摭谈

    现存的这通吴晗遗札,当时或未提供作展品,故幸存至今,成为他俩那段鲜为人知交谊的唯一证物。

  • 302009.10

    回忆吴晗同志二三事

    纪念诞辰100周年回忆吴晗同志二三事我是1944年至1945年在昆明西南联大认识吴晗同志的。当时,吴晗负责民盟联系民主青年同盟(简称“民青”)的工作,我是民青成员,在地下党领导下负责青年学生的医药救济工作,我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组织关系。我真正参加民盟工作,在他直接领导下,是从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事情。  独到的领导艺术  从北平和平解放到“文化大革命”前的这一段时间内,我在吴晗直接领导...

  • 152009.04

    梁方仲教授与吴晗

    梁方仲 吴晗1965年秋冬,导师梁方仲教授带我和叶显恩、鲍彦邦三个研究生到北京收集写作毕业论文的资料,多次参加梁老师与吴晗的聚会。后因撰写毕业论文,我遵梁老师指示,又数次到北长街吴晗家求教,间中听吴晗及其夫人袁震讲述他们在清华大学读书及以后的交往密切的经历,认识到两位著名明史专家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贯彻始终。1930年夏天,梁方仲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当即考入清华研究院攻读经济学硕土研究生。吴晗于1931...

  • 032009.09
  • 282009.08
  • 162009.10

    吴晗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隆重召开

    2009年9月24日,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坚强的爱国民主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吴晗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 292010.06
  • 102009.09
  • 082011.04

    深切缅怀吴晗学长活动在义乌举行

    扫墓仪式现场 前排左2起李晓、闻立雕、张友仁、韩景阳 吴晗、袁震夫妇之墓4月5日,深切缅怀吴晗活动在吴晗先生的故乡浙江义乌举行。

  • 212009.09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