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中国管道设计大师曲慎扬

2007-12-26 |

1957年7月,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背着简单的行装离开清华园,登上西去的列车,踏上了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在当金山口,他为自己留下了第一张管道踏勘的照片……

  47年后,这位已经满头银发的老人依然清楚地记得,当年他服从组织决定,毅然放弃条件优越、令人羡慕的大学教师职业,奔赴条件艰苦的大西北,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管道——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的勘察设计工作。那时,中国管道建设还是一片空白。而今,在老人办公室悬挂的中国管道图上,建成的管道已经纵横交错,像一张大网。

  老人说,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他从没有后悔过。离开北京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在渺无人烟、没有绿色的戈壁上踏勘,感觉很好奇,他觉得做一件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非常有意义。正是这份特殊的情感,使他与管道结下了不解之缘,甘愿把一生献给新中国的管道事业。

  这位亲身经历并见证了中国管道发展历程的老人,就是国家级设计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管道设计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曲慎扬。

  从国内第一条长输管道到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他是中国管道从无到有、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历史见证人。中国版图上已建及在建的所有重大长输管道,几乎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他参与建成的管道累计长达9000多公里,占中国管道总长的三分之一。他的工作经历,就是一部中国管道的发展史。

  1952年,曲慎扬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来到北京石油学院开始了教师生涯。1957年的一天,学校领导找到他,交给他一项特殊任务——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的设计任务。当时,中国管道建设还是一片空白。他几乎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图书馆,也没能查到有关管道建设的资料。就在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可以找一下燃料化学工业部石油管理局的翁心源。

  很幸运,翁心源——一位对中国管道未来充满期盼的老专家,把自己参与编写的一本抗战时期准备筹建、但没有建成的印度至中国陆上军用管道设计资料,慷慨地交到曲慎扬手上。尽管全部是英文,但对曲慎扬来说,如获至宝。对这件难得的宝贝,他废寝忘食地边阅读边翻译。多次往返于北京和西北大戈壁,借助计算尺一遍一遍地计算,他终于完成了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的设计图。

曲慎扬回忆说,由于当时国内没有建设管道的专用设备和材料,只能因陋就简。管材是钻井用的套管,泵是钻井用的泥浆泵,动力用的是柴油机,管线只有100多公里,管径很小,输量也只有几十万吨。

  我国管道建设真正上规模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期、大庆油田大规模开发以后。1970年,周恩来总理与当时主管经济建设的李先念副总理等领导多次研究,决定集中力量和资金修建大庆原油外输管道。周总理指示由沈阳军区牵头,沈阳军区与燃料化学工业部共同负责管道的建设。

  1970年8月3日,东北管道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称为东北“八三工程”,成立了工程指挥部,着手建设大庆经铁岭至抚顺的长输原油管道,开创了我国建设长距离( 663公里 )、大口径(直径 720毫米 )原油管道的先河。燃料化学工业部随即组建了专业化的管道设计队伍——东北输油管线指挥部勘察设计大队(后改名为设计研究所),由“八三工程”指挥部副指挥唐振华主持设计工作。曲慎扬被抽调到东北,成为主要设计人员。

  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在工程领导小组“抢、闯、好”(抢时间,在干中学、学中干;闯出一条建设长输管道的路子;要确保工程质量,把管道建设好)的行动方针指导下,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庆传统,以野战为乐、艰苦为荣,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克服重重困难,从收集、整理、计算、确定工艺参数到绘图,仅用半年时间就交出了全部设计图纸,保证了整个工期。曲慎扬说,这是一段令他非常难忘的岁月。

  1975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建山东东营至江苏南京的输油管道,简称鲁宁线。曲慎扬又被调入刚刚成立的位于河北廊坊的管道勘察设计研究院(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的前身),成为鲁宁线的项目负责人。鲁宁线是华东地区输油大动脉,是毛主席亲自圈阅的工程,也是管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成立后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当时设计院的周围是一片农田、水塘和坟地。职工们自己搭帐篷、盖板房建办公室,有的还住大车店、农民房。由于廊坊风沙大,设计人员每人发给一块布用来盖图板。夏天炎热、潮湿,只有把帐篷的四边卷起来,经常是苍蝇飞、蚊子咬、老鼠窜、青蛙叫。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曲慎扬带着大家不分昼夜,出色地完成了鲁宁线的设计任务。

  曲慎扬说,我国管道建设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步,到70年代初“八三会战”以后,都是因陋就简,自力更生,这是我国管道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页。由于受条件限制,当时只能建设 720毫米 口径的管道,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东黄复线建设和铁大线改造为起点,及随后的陕京线与库鄯线建设,开始以合作设计形式逐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大批建设与管理人才,我国管道建设水平才有了很大提升,为其后的管道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建成的东营至黄岛输油管道复线工程,是中国管道实现密闭输送、自动化管理的标志性工程。它的建成,使我国管道建设达到了国际八十年代初期的水平,对中国管道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国内管道行业树立了技术样板,获得了中国管道设计的最高奖——国家级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它的设计负责人,就是曲慎扬。

  1983年的一天,加拿大著名石油城——卡尔加里机场停机坪,走过来七八位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勘察设计院的技术人员,带队的是曲慎扬。此次到加拿大只有一个目的,与NOVA公司合作,进行东营至黄岛输油管道复线的初步设计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无疑给处于落后状态的中国管道建设带来了一缕春风。面对国外先进的管道建设水平,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加强与国外公司的合作。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管道建设开始积极寻找国外的合作伙伴。

  东营至黄岛输油管道复线工程,是管道勘察设计院的技术人员第一次走出门,与国外公司进行设计合作。曲慎扬担任了工程设计的总工程师。

  在加拿大6个多月的时间里,国外公司先进的电脑软件,快捷准确的电脑计算,生动形象的电脑制图,以及先进的密闭输送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等等,这一切都给曲慎扬心灵上带来了从没有过的强烈震撼。在国内,设计人员依靠的是简单的计算器,一个一个数据地加、减、乘、除;他们要趴在图板上,依靠T字尺,一点一线地连接、描绘,其准确性及效率可想而知。在输油工艺上,当时国内管道采用的都是泵对罐输油,原油进罐后再加压输送,不仅浪费能量,也消耗原油,安全性能差。而国外的泵对泵密闭输送技术,不损耗原油,也节约能量,但必须要有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作支持,因为一旦泵出现问题,就容易形成水击,造成管线破裂,人工控制是无法满足要求的。

  曲慎扬恨不得不用吃饭、不用睡觉,他太想利用有限的时间,把国外公司先进的设计技术都装进自己的脑子里,带回去。白天,他抓紧一切时间,尽可能多地了解国外先进的技术;晚上,回到宾馆,则是他记录学习体会的时间。这次合作,曲慎扬收获颇丰,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东黄复线的初步设计工作,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不少国外公司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管理经验。与他同行的技术人员说:“归国人员的行李,数曲总工程师的最重。在他的行李中,装的都是一本本厚厚的学习笔记。”

  1986年7月,是曲慎扬最难忘的日子,东营至黄岛输油管道复线正式投产了。尽管这条管线只有 240公里 ,但它所具有的意义是非凡的。在工程设计审报评比的鉴定书上,记录着这样几行文字:东营至黄岛输油管道复线工程设计,提出采用高效设备,以及变壁厚、露天化、密闭输送与全线自动化控制等新技术,使管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80年代先进水平,不仅节约了大量建设投资、输油能源,减少了操作管理人员,而且为全国管道行业树立了技术样板,培训了职工,对全国管道技术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项工程的设计,不仅获得了管道局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前身)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而且摘取了中国管道工程设计的最高桂冠——国家级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它开创了我国管道建设史上的新纪元,从此以后,密闭输送、自动化控制开始在国内管道建设中广泛应用。

  曲慎扬说,正是从那时起,管道勘察设计院开始积极引进国外的新技术、新设备,大量购买国外先进的计算机软件,重点解决计算问题,兼顾制图,力争做到从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的主要计算和制图全部都由计算机完成,并首次提出应用遥感技术分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踏勘选线的方法。管道设计开始向多功能、全方位方向迈进。

  深受国外管道先进技术触动的曲慎扬,把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消化、吸收、应用和推广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上。在他的书柜里,光英、俄词典就有20多本。在工作之余,他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的书籍、资料,翻译、撰写出版的文章达数百万字。由他主编的《原油管道工程》及《原油长输管道工程设计手册》,成为国内管道设计人员必读的书籍。

  1986年至1991年,曲慎扬担负起管道勘察设计院CAD工作。在此期间,他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规划,解决了许多难题,使设计院的CAD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组织开发完善了软件90多个,使各主要专业的计算和绘图软件基本齐备,前期工作、初步设计及涉外工程的主要工作、绘图都可由计算机完成,部分施工图也可由计算机完成,工程测量及工程地质的计算及绘图已基本实现计算机化。由他主持完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长输管道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在由总公司组织的有各路专家参加的验收鉴定会上,不仅顺利通过了验收鉴定,而且获得了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授予“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在他的带动下,设计院80%的设计人员掌握了1~2种计算机高级语言,会用计算机计算和绘图。

  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的阿尔善至赛汗塔拉输油管道,地处内蒙古高原,沿线缺电、缺水。曲慎扬根据实际情况,经计算机多次优化设计。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他的设计比其他设计院所定的加热站减少了4座。仅此一项,就节约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设站需面临的无水、无电的困难。在沿线有大落差地形的情况下,他把管道设计成密闭输送。经他亲自主持在现场多次试验,采用的新技术克服了大落差地形造成的困难,使密闭输送获得了成功,为无电地区及大落差地形条件的管道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以多项中国管道建设之最,成为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使我国的管道建设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更以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大型管道之列。已经73岁高龄的曲慎扬亲自挂帅,毅然出任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设计总工程师。他说,能参加西气东输建设,一生足矣!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跨入新千年,中国管道建设步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涩宁兰、兰成渝、西气东输、忠武线、冀宁联络线等颇具规模的管道工程的相继建设,逐步形成了中国版图上纵横交错的管道网。管道输送介质日益多样化,由最初输送原油,到输送成品油、天然气、矿浆、煤浆;管道里程由几百公里,上升到 4000公里 ;管径也由早期的 720毫米 ,跃为 1016毫米 。所有这些变化,都深深地印在曲慎扬的脑海里。

  当西气东输设计联营体的领导征求他的意见,问他能否出任西气东输工程设计总工程师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说:“能参加西气东输建设,一生足矣!”

  一提起西气东输,曲慎扬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题。他说:“不论工程规模还是建设水平,西气东输都远远超过了国内现有管道,即使和世界一流的大型管道相比,许多地方也并不逊色。”在他的心目里,西气东输是中国第一条真正的世界级管道:全长 4000公里 ,管径 1016毫米 ,工作压力10兆帕,管材选用X70钢级,年设计输量120亿立方米,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

  他认为,西气东输在主要技术上与美国至加拿大联盟输气管道很相近。2000年建成的美国至加拿大输气管道素有“世界管道”之称,被公认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流的输气管道。它全长 2988公里 ,其中有 339公里 管径为 1067毫米 ,其他部分管径为 914毫米 ,工作压力12兆帕,管材选用X70钢级,年设计输量131亿立方米。

  不了解我国管道建设历史的人也许并不知道,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差距。世界上第一条管道建于1872年,我国第一条长输管道建于1970年,落后了将近100年。西气东输之前,国内输气管道的长度多为几百公里,最大管径 720毫米 ,工作压力4~6兆帕,管材等级较低,自动化程度也不高。西气东输创下国内管道建设里程最长、管径最大、压力最高,首次选用X70钢级、首次采用多级压缩,大口径管道首次穿越长江等多项第一。对于这些,曲慎扬非常感慨。他说:“自己虽然跟管道打了一辈子交道,可像西气东输这种大规模、高水平的管道还从来没搞过。”

  面对诸多技术难关,年轻的设计人员们没有被吓住。他们说:“再难的课题我们也不怕,有曲总把关,我们就有了主心骨,有了‘定海神针’。”

  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冰怀,提起曲慎扬,语气中充满了敬意和愧疚。他说:“曲总已是70多岁高龄,身体不是很好,可像西气东输这样宏大的工程离不开这位德高望重的管道设计大师。大的设计方案讨论,他一定要参加,所有设计中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他最后把关。”

  初步设计文件近百册、500余万字,这位74岁的老人为了尽快、尽细地审阅这些文件,很少走出办公室。因为患有白内障,视力不好,白天办公室里也要亮着灯,每看一张都要借助眼镜和一副放大镜,头差不多都要挨到纸上。曲慎扬把工作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领导和同事担心他的身体,劝他要多注意休息,重要的文件把把关,一般性的文件就不要看了。曲慎扬却说:“没有一般性的文件,所有文件都重要。西气东输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马虎不得,凡需要我签字的,都必须要看。”

  除了整个工程设计的把关,曲慎扬亲自主持了西气东输大江大河穿越方案的设计。他患耳后三叉神经痛已经有七、八年了,经常疼痛难忍。主持西气东输设计以来,每天要吃四次药。2002年4月15日,他到上海主持江河穿越工程研讨会,疼得实在坚持不住了,会议结束后,自己悄悄到上海瑞金医院做了手术,全身麻醉,手术整整进行了8个小时。

  曲慎扬住院,没有告诉任何人。事后他说:“公司有那么多事情等着大家去做,不能影响工作。”他住院一周,没有痊愈。为了攻克黄河穿越的难题,老人贴上药布,仍然坚持工作。由于伤口感染,造成严重化脓,左耳肿得变红、变硬,不得不再次住进医院,。他就在病床上坚持审阅设计文件,随时接听电话,解决设计难题。耳朵疼,睡不着,他就半靠着,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拿着图纸,累了就换换手。就这样,曲慎扬在病床前审核了一张又一张图纸,确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仅整体调峰分析计算就有40多次,上百个方案,提供5个正式报告。当病情刚一好转,他又急忙出院,跟年轻的设计人员一样,起早贪黑,紧张地工作着。在初步设计提交的关键时刻,他甚至连续一星期吃住在办公室。在他的主持下,摞起来近 2米 高、上百册、500多万字的西气东输工程初步设计终于完成了。

  采访中,他说:“由于没有经验,我们在做初步设计方案时对起伏大的地段均采用了弯头连接。后来调研发现,西气东输这样的大口径管道所需要的弯头数量,即使全世界加工厂家一起生产也赶不上工程进度。”尽管这已是过去的事情了,但从他说话的语气中,我们依然能感觉到这件事情对老人心里的影响。他太不愿西气东输设计有一点点的瑕疵。

  他告诉记者,目前正在进行冀宁联络线的设计工作。这是我国第一条数字化管道工程。它的设计,已达到了世界管道的领先水平。

  “您准备干到什么时候?”记者问。

  老人笑着说:“只要我能动,就一直干下去。”他希望中国再多几条像西气东输这样的世界级管道。他说:“就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赶上当今世界管道的领先水平。”

                     来源:人民网 2007 08 15

相关新闻

  • 202007.08

    中国管道设计大师曲慎扬

    管道设计大师 曲慎扬 1957年7月,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背着简单的行装离开清华园,登上西去的列车,踏上了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在当金山口,他为自己留下了第一张管道踏勘的照片……47年后,这位已经满头银发的老人依然清楚地记得,当年他服从组织决定,毅然放弃条件优越、令人羡慕的大学教师职业,奔赴条件艰苦的大西北,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管道——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的勘察设计工作。那时,中国管道建设还是一片空白。而...

  • 152009.01

    与中国管道同行——访中国管道设计大师曲慎扬(1952土木)

    1957年7月,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背着简单的行装离开清华园,登上西去的列车,踏上了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在当金山口,他为自己留下了第一张管道踏勘的照片……49年后,这位已经满头银发的老人依然清楚地记得,当他放弃大学教师职业,奔赴条件艰苦的大西北,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管道——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的勘察设计工作时,中国管道建设还是一片空白。而今,在老人办公室悬挂的中国管道图上,建成的管道已经纵横交错,像一张...

  • 112008.12
  • 092008.12
  • 252008.04
  • 192023.10

    我的父亲曹乐安: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

    曹乐,著名水利专家,长江水利委员会原副总工程师,长江委首位“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1915年出生,194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1945—1947年在英国电公司威荪顾问事务所学习。曾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副总工程师兼葛洲坝工程设计代表处主任工程师、水利部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等。先后参加荆江分洪、丹江口、葛洲坝等工程的设计施工,主持杜家台分洪工程的设计。“葛洲坝...

  • 082022.04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霆——“像造飞机一样造房子”

    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离不开一张张设计图纸。设计出众多地标建筑的中南建筑设计院,眼下正在打破千年来的“惯例”,让设计、建造告别传统的二维图纸,实现“无图建造”。3月31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李霆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带来了这一跨界融合的创新尝试,描绘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助力湖北建筑业提档升级、脱胎换骨,打造高质量现代产业集群的新图景。...

  • 062022.01

    七位清华人当选第十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2022年1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十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名单,共35位专家获得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其中包括1位清华教师和6位清华校友,他们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张利(1988级本、1993级博,建筑)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建筑结构研究所所长王翠坤(1981级土木;2011级硕,经管)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结构总工程师)陈彬磊(1983级土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

  • 182017.01

    9位清华校友当选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王仁坤、王立军、齐五辉、李艺、李霆、肖从真、范重、崔彤、景来红九位校友当选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 072023.11

    工程设计大师徐麟祥

    徐麟祥,全国工程设计大师,1937年1月生,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历任长江委枢纽设计处科长、设计局副总工,设计院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4月被授予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他参加并主持了丹江口、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以及三峡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主持负责隔河岩新型重力拱坝的设计,上重下拱新型重力拱坝坝型,填补了我国坝工设计的空白。高坝洲水利枢纽优化设计,取消上游RCC围堰...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