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欧阳颀:寻求“非线性”发展

2007-11-28 |

欧阳颀,1983年获清华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学士,1989年获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89-1995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博士后、资深研究员;1995-1996年法国尼斯非线性中心客座研究员;1996-1998年美国NEC研究所研究员。1998年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长江特聘教授(1998-2004),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8-2002),基金委创新团队负责人(2007-2010)。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所所长,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理论生物中心副主任,国家介观物理实验室副主任。

上午10点,记者按时拨通了北京大学欧阳颀教授的电话,一个底气十足的男中音从电波那头传来,还没等记者自我介绍完,欧阳颀已经接上话了:“你是想采访我吧,昨天陈二才老师已经跟我说过了,但是我已经不年轻了。”

欧阳颀教授,1983年获清华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学士,1989年获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89-1995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博士后、资深研究员;1995-1996年法国尼斯非线性中心客座研究员;1996-1998年美国NEC研究所研究员。1998年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长江特聘教授(1998-2004),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8-2002),基金委创新团队负责人(2007-2010)。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所所长,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理论生物中心副主任,国家介观物理实验室副主任。 “我今年都51了,您说我还年轻吗?”欧阳颀在电话那头爽朗地笑了起来,但他似乎对这个已过半百的数字并不反感。

记者不禁一时语塞。确实,论年龄欧阳颀算不上年轻,但是与项目组里的8位院士比起来他绝对是年轻人,而且他也是这个项目中坚力量,并在国际上都享有相当的学术威望。

欧阳颀1998年回国后就一直参加非线性科学项目研究。在此之前,他在国外读了5年书,做了9年非线性动力学与斑图自组织研究,并率先在实验中验证了几十年没有人能破解的图灵关于斑图的猜想,并先后在《科学》《自然》上发表了3篇论文。

当时的欧阳颀被国际同行公认为斑图动力学领域的实验科学带头人之一,用他的话说就是“已经做干净了,再做下去没什么意思”,而且当时的他薪水丰厚、经费充足,就算是吃老本也可以高枕无忧。

但是不安分的他偏偏喜欢挑战,“国外的生活按部就班,太没有悬念了,回到国内不管是科研还是生活都更有挑战性”,也许是职业习惯,欧阳颀希望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变得“非线性”似乎才过瘾。

“要知道,1998年我回国时,非线性科学研究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所以我在研究中可以深入更多的领域,做更多的开放性工作”,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回国后开始了螺旋波的研究。

973项目这种大协作机制下,欧阳颀在螺旋波领域很快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不仅发现了螺旋波波长,周期随各种控制参量变化的幂率关系,还第一次用实验验证了可激发系统中螺旋波运动的理论预言。纠正了以前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不一致的问题。并将这一成果迅速应用到医学领域,用于治疗心律不齐。

在欧阳颀的带领下,他与课题组其他科学家携手工作,尝试着控制螺旋波,他们首先建立了非线性数学模型,然后再构建实验模型,这个实验模型是以化学反应的方式模拟螺旋波的扩散现象,并已经开始与北京医科大学合作开展动物实验。目前,国际上能做同类实验的不超过4家,虽然国外的设备比国内强很多,但是由于理论与实验配合完美,欧阳颀的实验进展还是有很大优势。

不过,欧阳颀还是不满足,他又在挑战下一个目标:怎样用非线性科学解决人类生命的一系列复杂问题。“这样的生活才有滋有味”,采访结束前欧阳颀这样说。

  

链接

咱们的课题组

该项目执行期间,有1人当选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被聘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6人获得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7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或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博士后53人、博士115人、硕士218人。

20061228 中国科技日报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