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柳冠中: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领航人

2007-11-14 |

  柳冠中,19439月出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84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奠定了我国工业设计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体系,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工业设计学术带头人。其“生活方式说”、“共生美学观”、“事理学”等理论方法在国内乃至国际设计界都产生了导向性影响,形成了中国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

  教学教改和学术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银奖,省部级一等奖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等奖、一等奖、金奖及国际评委提名奖等;设计成果获西德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教学思想、理论、方法被国内绝大多数院校相关专业和企业采用、推广;培养的学生已在许多国内外著名企业中成为设计骨干。

名师名言

历史对于现在来说是“昨天”,而今天对于未来也是“历史”。历史现象是祖先当时的“事”和当时的生活方式的物化。从中国当代实际出发,不断创造“新的民族传统”才是设计的首要任务。研究当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用等问题,从中国的资源状况和所处国际环境出发,探索自己的生存方式,选择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中国的“今天”,就是创造中华民族“明天的历史”。

——柳冠中

柳冠中和学生们探讨冰箱外观和性能设计(摄影 郭海军)

  艰苦创业,蹬着三轮车创建中国首个工业设计系

  作为我国工业设计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柳冠中在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都走在了时代前列:1961年,当艺术界对纯美术的重视还远高于与国家经济建设相关的、新兴的实用美术时,他选择了报考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建筑装饰系;1981年,他又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赴海外访问学者,到西德国立斯图加特设计与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深造。在包豪斯之乡的学习经历使他深深体会到,模仿传承的方法已不适用于现代设计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

  19843月,学成回国的柳冠中受命和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王明旨老师一起,筹建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当时国内已有类似的工业造型美术专业,工艺美院将这个新系命名为工业设计系,既是与国际接轨,同时也突出了从传统美术概念转向设计领域的这一特点。

  工业设计系成立之初,条件比较艰苦,学生上课用的石膏粉都是柳冠中和系秘书蹬着三轮车从十里堡运回来的。经费不足并没有成为制约工业设计系发展的瓶颈,在柳冠中的带领下,全系教师怀着创业的热情,完成了建系的初步工作,并开始尝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设计教学体系。他们根据自己对工业设计的认识重新调整大纲,精简了纯美术、装饰类课程,加大设计类课程的比重。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工业设计学科已成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学生平均拥有的综合教学资源居全国之首。数以千计的毕业生进入工业设计主战场,成为国内设计教育、产品开发、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设计的中坚力量。

  三大支柱,在教学中融合艺术与科学

  在柳冠中的倡导下,工业设计系逐步明确了教学的基本精神:设计领域不存在纯形式的美,设计的艺术性必须与使用的需要、材料的制造加工能力和结构的合理性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本着这样的思想,工业设计系将综合造型基础、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设计思维方法作为教学体系的三大支柱,柳冠中亲自承担了《综合造型基础》、《系统设计及方法》和《设计思维方法》三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他将生活方式说共生美学观事理学等独具特色的原创理论注入这三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同时力求实现各门课程训练内容的融会贯通。

  在设计课程训练的内容时,柳冠中往往会从实际的产品设计案例中归纳出一些具有共性的要点,再提炼、抽象为训练课题。他特别强调,造型不是自由随性的纸上谈兵,而是一定要能在生产流水线上被实现,具有材性和材型、构性和构型、工艺性和工艺型、型性和型形的统一协调性。例如在《综合造型基础》课上,一个典型的训练课题是让学生用相同单元组成一个稳定的正多面体,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背后蕴藏着多重深意:首先,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几何知识和空间想像能力;其次,要充分考虑这个多面体结构的结构承受力。假设所用材料是一张无限薄的纸,增大受力的办法不是加厚纸板,而是尽可能加强受力结构的合理性;最后,它是由相同单元组成的,也就是要做到方便地组装、拆分和实现零部件的标准化。凡此种种,其实都是在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方法,帮助他们建构系统的社会大生产程序和工业文化的理念。在充分调动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同时,也要使他们形成一套科学的思维范式。惟其如此,才能称之为综合造型基础。

  柳冠中为这三大基础课程赋予了一个重要的灵魂:在课题中传授知识、灌注理论,将科学的思维方法视为教学的真正基础。他不主张将基础课和专业课人为分割开来,而是强调工业设计是一个横向专业,要做到基础无限厚,就必须通过具体的项目和课题,用一辈子的时间夯实基础、扩延基础。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起,他就告诉学生,他们的方案必须形成完整的报告书,必须亲自上台讲解、互相点评,必须亲手做出模型,还必须找出充分合理的依据,不要空洞地说这么做是因为美,光好看没有用。围绕这三大支柱和一个灵魂,工业设计系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1991年,该系的工业设计教学大纲曾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是当时轻工部所属院校中惟一一个获奖的教学大纲,并成为当时国内兄弟院校开展工业设计教育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2006年,核心基础课《综合造型基础》被评为教育部精品课程。

  注重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联想、创造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柳冠中就带领工业设计系的师生参与过上海南京西路的规划改造,此后又与海尔、华为、联想、奔驰、三星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有过密切合作,更有一些前瞻性、概念性的设计作品。柳冠中认为,20多年来工业设计系之所以能始终引领国内设计专业的潮流,该系毕业生之所以能在大型企业的设计部门或国内主要高校从事关键岗位的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他们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调理论不是做空头文章,而是一定要能有效地指导设计行为。

  柳冠中所强调的实践体系,内容异常丰富:既包括直接体会材料、工艺、构造与造型之间关系的作坊式实践,也包括进行探讨、推敲、验证的实验室实践,还包括与不同专业人士磨合的项目实践,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实践和更高层次的思想实践。这几个层次的实践,在工业设计系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充分体现。

  柳冠中的教学实践不是纯粹的干活、做东西,而是渗透了深刻的思想理念。对这一点,现在同样身为人师的工业设计系毕业生蒋红斌深有体会。他回忆说,柳老师不仅经常将设计实践作为教学案例,还往往带着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生产第一线,在亲身感受、比较的过程中理解设计规律。尤其有特色的是,柳老师不会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设计,而总是将学生推到工业设计最重要的一端———使用者那边去。比如设计一个本子,他不介意学生设计的样式与他的喜好不同,甚至不介意学生做出一个完全不是本子的东西来。只要言之有据,只要能准确满足使用者的书写需要,在他看来就是成功的设计。设计的本质是对使用者需要的挖掘和反映,设计的结果是,但设计的出发点是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是柳冠中一直追求的设计境界,也是他在实践教学中努力推动学生去接近的层次。

  激情燃烧,培育深具社会责任感的设计人才

  年过花甲的柳冠中一直坚持亲自上台讲课。他的课有几个鲜明特点:一是激情澎湃,对设计专业的热爱令人深受感染;二是深邃透彻,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案和固定案例,生活中任何事物他都能信手拈来,援引生发;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社会责任感的突出强调。

  柳冠中不反对品位个性时尚这样的字眼,但在他看来,与满足少数人的个性需要相比,批量化的生产更应该为大多数人服务。设计与艺术的最大区别,在于艺术只在,而设计必须,必须充分考虑普通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要。那些奢侈铺张、千奇百怪的造型表面看来很有创意,但它腐蚀了年轻一代的审美,而且是以过度消耗资源的方式对子孙犯罪。柳冠中总是在课堂上谆谆告诫青年学子,艺术可以有多种路径,但清华美院培养的人才必须走正路,必须成长为清新的花朵,引导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书,更要育人。柳冠中在数以千计的学生中埋下了责任的种子,他本人也是一个充满责任感的典范。夫人遽然辞世,彻夜未眠的他第二天依然充满激情地站到了讲台上;像家长一样体恤每位同学的生活、学习状态,像理工科的课题组一样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术交流研讨;他们的设计活动总是瞄准国家、人民最需要的事,在奥运火炬和奥运广场灯具的招投标活动中,都出现了清华美院人的身影。

  而他最关心的事,还是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成长成才。面对宽大敞亮的教师工作室,柳冠中想到的是更应该让每个学生拥有自己固定的工位,能够养成随时动手操作的习惯。电脑软件逐渐成为学生设计的主要工具,这让他忧心。因为工业设计恰恰需要学生在手工或半机械化的操作过程中去判断、训练眼力,训练自己在材料、构造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所以他曾经用一句铿锵有力的话回绝了领导为学生添置高级设备的好意:我们需要的不是锦缎,而只是一双鞋。

(转自清华新闻网 新闻中心记者 程曦)

相关新闻

  • 122018.04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急着挣钱,共享经济“好事做坏了”

    “从设计角度,(中国)就是共享分享的设计,提倡使用不提倡占有。”柳冠中表示。

  • 022018.07

    工业设计:打造我们自己的中国方案

    工业设计的内涵就是要适应人为环境,同时必须要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设计,不仅仅是考虑我们表面看到的东西,还要考虑适用、安装问题、生产问题、维修问题....

  • 012009.01

    蒋红斌、唐林涛等获“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

    12月19日,中国工业设计最高奖——第三届“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系系统工作室蒋红斌、唐林涛等教师为奥林匹克广场中心区设计的照明路灯“飞翔”获得2008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至...

  • 222021.12

    深切缅怀!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陈念念院士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工业功勋获得者,核材料与核燃料专家、工程物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分离分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理事、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科技委主任陈念念同志,于2021年12月21日15时4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81岁。陈念念院士1941年10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同位素分...

  • 092021.03

    中国汽车工业的开拓者——李刚

    李刚,1944年进入西南联大机械工程系学习,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第一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一汽”)技术副厂长及第四任厂长,八十年代他任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2015年,李刚荣获首届中国汽车工业饶斌奖。

  • 012009.01

    陈楠获“2008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2月26日,“光华龙腾奖-2008(第四届)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在京揭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系副教授陈楠被评为2008“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

  • 242020.12

    当代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中国工业地理学奠基人李文彦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地理学会方面获悉:2020年12月12日20时15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中国工业地理学奠基人、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去世,享年92岁。中国地理学会方面介绍:李文彦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学术秘书和综合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副所长和经济地理部主任。他是一位信念坚定、严于律...

  • 202023.10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设计师陈善广为清华MEM作学科前沿讲座

    10月14日上午,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教育中心邀请人因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设计师陈善广作了题为“航天人因工程研究进展”的学科前沿讲座。MEM教育中心副主任蔡临宁老师主持讲座,并为陈善广院士颁发了“MEM学科前沿讲座嘉宾”证书。400余名学生和校友聆听讲座,共同开阔视野,探索人为因素在各领域的影响。陈善广院士陈善广院士长期深耕航天领域,自1992年起参与国家载...

  • 292018.03

    专访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能解决问题,才是更大的设计

    不少人还是把设计简单等同于追求美观,商业资本不断用眼球经济刺激消费者“买买买”,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 132022.02

    中国汽车工业开拓者李刚去世 享年96岁

    西南联大校友、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董事长李刚同志(副部级),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2月9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李刚,1926年出生于福建福州,1944年进入西南联大机械工程系学习,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2至 1954年,李刚参加重工业部派去苏联莫斯科的第一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一汽”)工作组,与孟少农、陈祖涛等代表中国政府参与苏联援建一汽整体设计实施审批工作,负责督促和跟踪苏方的设计,保证一汽的建厂进...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