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航 海
冯大明和骆名灯同为我校1984级精仪系校友,也同时获得了首届惠州突出贡献人才奖,只是骆名灯主攻技术,而冯大明则侧重管理。
冯大明现为德赛集团电池事业部总经理,深圳市德赛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他于1999年创办了德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历经5年的努力,原德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500万元起步,发展成拥有资产总额5亿元、净资产1.91亿元的德赛电池事业部。2003年他又成立了德赛新能源研究院,成为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电化学博士后工作站。
年轻的电池专家
冯大明在清华求学期间历任班长、团总支书记等职,1989年7月获本校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同年进入当时德赛集团下属大型日资企业信华精机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技术员、生产线线长、制造五部主管、总经理助理等职;1991年调任德赛集团下属金山电化工业(惠州)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该公司主导产品9伏积层锌锰电池产销量居世界同行之首。“那个时候我刚刚24岁。”谈起自己年纪轻轻就做了副总,冯大明一再地调侃自己是“嫩”副总。
1996年冯大明调任时代电池公司任副总经理。该公司主导产品无汞高能碱锰电池性能品质居国内同行之首,亦进入国际领先水平。1999年冯大明出任德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全面主持集团高档电池等能源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工作。并从2002年开始先后组建蓝微电子、电池公司、蓝宇电子、蓝讯精密、德赛新能源研究院、杰能电池、锂电科技、海恩特公司等。
冯大明在长达10多年的电池行业工作期间,对各种电池产品的特性及国内外电池行业的发展状况有全面的接触和了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电池专家。
自强不息 自主产业
1998年前,冯大明一直在德赛集团下属的外资企业工作,尽管对外资企业管理体系和经营策略有深刻理解,但他不满足,因为他要追求长远持续经营,依靠在管理、资源、机制、专业积累等诸多方面的优势,追求自主品牌和自主产业,力争将德赛电池发展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和著名的电源解决方案服务商及相关电池产品制造商,为民族电池产业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宽阔的道路。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冯大明向集团提出了发展自主控股的电池产业工作设想和全套可行性方案。“集团通过一番论证,很快就批准了我的方案,1999年5月,投资500万元的德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了。”
“企业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这是冯大明时刻记在心里的一句话,“我们不比别人笨,不比别人懒,我们有先天的基础,也有后天的努力,我们凭什么不行?”背水一战的冯大明带领团队以手机电池为切入口,一方面在全国建立起德赛电池品牌营销网络,先后组建了21个办事处,并逐步整合为7个分公司;另一方面则抓住国内手机市场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国产手机厂崛起的机遇,使公司成为国内手机制造商首家原配电池生产厂家。
经过5年的努力,原德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发展为拥有资产总额超过5亿元的德赛电池事业部,2004年德赛电池通过与“深万山”进行资产置换,并于2005年成功“借壳上市”,原“深万山”正式更名为深圳市德赛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冯大明被聘为董事总经理。
厚德载物回报股东
如果和冯大明聊起业务上的事,他能滔滔不绝地和你谈上几天几夜,但如果让冯大明谈谈这几年取得的成就,他则归功于团队的努力和拼搏:“一个企业就像一个由无数木板组成的圆木桶,一个好的团队、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协调发展的研发、制造、销售系统等等都是其中的一块木板,不可或缺,因为任何一块木板的缺失都会拖跨公司所有的优势。”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冯大明从公司创立伊始,就带领着他的团队患难与共,致力于打造系统化竞争力。
冯大明说,清华校训中的“自强不息”相对容易些,“厚德载物”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管理上,冯大明强调公正、公平和人性化:“我们一直致力于给员工最好的‘生存土壤’,无论是用人机制还是奖惩机制都十分透明,我们会尽最大可能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十几年来,他几乎没有责骂过部下,员工们生活中遇到困难都愿意来找他商量解决。但在工作上,他的要求之严也是出名的,“送给他的报告中,哪怕只有一个字错了他都能发现。”冯大明说,只有严谨务实,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才能保证执行力到位,提高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回报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