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马约翰先生逝世40周年
格 菲
健身与励志相结合
清华校友和中国体育教育界人士,恐怕没有人不知道马约翰的。他是我国体育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元老,从1914年起直到1966年去世,一直在清华大学教授体育。清华向来有重视体育课的传统,这无疑与马约翰长期坚持“健身与励志相结合”的育人理念分不开。
清华自开办起就是一所顶尖的学校,学生都是经过严格考试从全国挑选来的学习尖子。入学后在专业学习上的要求也很高很严,但它同时也受到中国传统儒学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读书而忽视甚至是轻视体育的倾向,大多数人不仅没有进行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就是正式的体育课也不大愿意参加。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学校当局曾不得不采取某些强制锻炼措施,例如规定每天下午4点到5点,所有学生都必须到室外进行体育活动,并且将图书馆、教室、宿舍统统锁上,不让他们留在室内。但就是这样规定也仍然有不少人虽然离开了教室和宿舍,却躲到树林或是其他一些僻静的地方去看书或休息。这时候,马约翰便到处去搜寻学生,动员他们去跑、去跳、去打拳、练剑等等。
在马约翰的训导下,学校逐渐形成爱好体育的风气,大多数师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师生的体质增强了,清华的运动成绩提高了,达到了国内较高的水平。如田径项目,取得37个华北运动会的冠军,创造保持2O项全国最高纪录。1925年获得华北足球、篮球、棒球等多项冠军。在远东运动会上,清华运动员也为祖国争得荣誉。
1931年,马约翰在清华大学的《向导》专刊上发表文章,明确地概括了学校体育的目的:(1)健壮身体;(2)培养高尚品德;(3)磨练奋斗到底的意志;(4)发扬互助友爱精神;(5)永葆清华传统。清华园有一句“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的名言,可以理解为对上述体育目的的总结。大部分清华学子后来在学术、事业上的成功,无疑也受惠于马约翰“健身励志”的熏陶。著名学者吴宓当时因为跳远一项未能及格而被马约翰整整“扣了半年”时间,而后才获准出国留学;梁实秋进清华时游泳不及格,毕业时已是泳池的健儿了;钱伟长曾跑出13秒4的成绩,荣获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百米跨栅的季军;梁思成不仅会踢足球,而且还是爬杆高手……在造就一代代清华优秀学子的树人伟业中,马约翰教授功不可没。
一身正气广获尊敬
马约翰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时,曾同一个美国教师打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当时他们一班九个学生,有一次背药名,有个同学背不出来,那个美国教师就骂他们,说:“你们太笨,在美国,连小孩子都能背出来的,你们还背不出来。” 马约翰很不服,就同他打了一架。
清华的美国教师,地位都很特殊。他们认为,庚款是美国退的,一切要听美国人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他们自认是高等的,中国教师则是次等的,他们神气十足,还有一些流氓习气。周末他们举办舞会时,会约请中国教师及其女眷去参加,在轻歌曼舞中,就使出一些流氓举动。见此情形,刚到清华的马约翰气极了,就不顾一切地骂他们。最后这些舞会都办不下去了。
到清华工作不久,马约翰就获得了北平体育界的尊敬。其中有一件事情产生了很大的作用:美国人Calark是基督教青年会负责体育比赛的头,但他对于体育却一窍不通。有一次华北青年会举行田径赛,约请了许多中国裁判,马约翰也是其中之一。比赛进行中,有位中国裁判正从土的破口处在量跳远的距离,其方法是完全正确的。但Calark却跑过去硬说中国裁判量错了,而且当众很不客气地骂了那位裁判。这时马约翰跑过去用英语告诉Calark,中国裁判并没有量错,并请他说话客气点。可Calark仍然坚持错误,而且继续骂。马约翰就同他辩论起来,并从口袋里掏出英文规则来给他看,这下Calark哑巴了。对于这件事,马约翰非常生气,最后把Calark骂了一顿:“你连规则都不懂,还要骂人,你算什么,真是岂有此理!”
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清华大学时,新任校长罗家伦轻视体育,认为体育教学无须设教授一职,就下令将马约翰改称为训练员,并降低了他的薪资。当时许多清华同事都为马约翰鸣不平,有人劝他离开清华另谋高就。事实上以他的能力与声望到别的地方去担任教授完全不成问题,当时就有外校想把他从清华挖走。但马约翰本人却放不下清华体育部这个由他参与创建的教育岗位,根本不计较名利而坚持留在清华工作。不久,他带了清华足球队到天津去参加华北足球赛并赢得冠军。回校时,学生燃放爆竹热烈地欢迎,并把马约翰从西校门抬了进来。罗家伦见此情景,改变了观念,马上恢复马约翰原职原薪,而且还送给他一个银杯。
体育道德不能输掉一分
1926年,马约翰第二次赴美进修时所写的硕士论文《体育的迁移价值》,更全面深入地论述了体育的教育作用和价值。他阐述了体育对于“培养人的性格——勇气、坚持、自信心、进取心和决心”,“培养人的社会品质——公正、忠实、自由、合作”以及获得健壮的体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在体育活动中,马约翰对于运动员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作风很要求严格,他经常对队员们说:“球可输,运动道德不能输。”清华足球队当时有一名姓翟的中锋,球踢得好,速度快,传球准,不仅在校内,在华北也很有名气。他的作风本来也不错,但在一次暑假期间去上海踢球时,学了不少坏毛病,什么勾人、压人之类,回到学校后就在球场上暴露出来了。马约翰看到了非常生气,当场就把他换下来,狠狠地批评他,并严肃告诫他:你不改掉这些坏毛病,球队就开除你。对此,马约翰还在《清华周刊》上发表文章,强调一定要重视体育道德教育,他说:“从事运动者,道德为重……否则虽力大如牛,将如无羁之马,奔放逐斗,无往而非害事之母,如此影响其将来一生事业,实非浅鲜,故体育部极为注意于此。”
由于清华的校队不仅水平高,而且风格好,当时华北各校都愿意同清华比赛,但同时又都嫉妒清华,所以后来一比赛就打架。因为对方看到局势不利了、没有希望了的时候,就起哄,打裁判,打运动员,导致比赛无法进行,造成无结果而散。针对这种情况,马约翰把北大、燕大、师大、辅仁和清华的体育教师们请来,一起研究怎样改变这种情况。他向这些教师说,教师不仅要科学地训练学生,还要注意青年在体育道德上的修养,要有好的体育风尚。在他的努力下,五大学成立了体育会,订出了比赛计划。以后的比赛,秩序井然,各校的成绩也都上升了。
在体育的普及中,马约翰特别强调一种精神,即普遍的、活跃的、自动的、勇敢的精神,强调“干到底,决不松劲”(Fight to the finish and never give in)的精神。他本人就是这方面的榜样,由于家乡厦门鼓浪屿四周都是大海,良好的自然条件提供了独特的活动空间,游泳、跑步、投掷成了他小时侯的日常爱好。在上海读大学期间他仍然爱好体育运动,并且运动成绩突出,他当时的中距离跑的成绩实际上就是全国纪录或接近全国纪录。
在清华大学的53年间,马约翰坚持体育锻炼几十年如一日,早晨6时起床,先做一套徒手操,再练几手太极拳或太极剑,夜晚睡觉前定散步几分钟,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他的身体非常健康,80岁时,还是每天工作8小时,俯卧撑连续做4O多个。酷暑不怕热,无论室内室外,总是一件白布衬衫穿得整整齐齐,在烈日下站几个小时头不晕;严冬不怕冷,从来不穿棉衣,最冷的时候,在白布衫外加一件毛线背心,到室外再罩上一件短外套。他曾对周恩来总理说:“我要活到150岁,为祖国体育工作终生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