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张骥(87级电机),北京东方正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是国务院“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课题承担人。
张朝阳把互联网成功地从美国引入中国而一鸣惊人,丁磊将网络游戏引入国内而一夜暴富,潘石屹将家庭办公的居住模式带进中国而获得成功。像他们一样,38岁的北京东方正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骥将美国的政府应急系统成功地引入中国,并且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公司去年的销售额突破1亿元,展望未来,他的目标是40岁前公司上市。
21天诞生的中国软件奇迹
2003年春天的北京,SARS正在肆虐,整个城市都笼罩在恐慌之中。在北京友谊宾馆唯一一间开着窗户的茶馆里,海淀区的六位政协委员聚在一起,探讨战胜SARS的办法。“怎么办?咱们是不是捐点钱捐点物呢?”
不知谁突然想起来,说道:“张骥,你不是搞信息化吗?能不能利用高科技来抗击非典呢?”
被提醒的北京东方正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骥猛然想到:“对啊,美国自从发生了‘9·11’恐怖袭击后,他们研制了一套城市应急系统,咱们是否也可以研制一套系统呢?”
说时迟那时快,大家急忙起身,找到了海淀区领导,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当即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
接下来的“五一”期间,正是非典暴发高峰期,张骥带领着公司的团队,冒着生命危险,到医院、社区、海淀疾病控制中心、非典指挥部等地进行调研。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来不及做过多准备,戴上普通口罩,就和工作在一线的医生作近距离交谈。
其实,东方正通的城市应急系统是基于信息流的采集和上报,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在没有这套系统前,北医三院传染病主任,每天工作结束后,他要整理每个病人的资料,通过传真报送到20多个单位。一个病人需要传20多个单位,每天200个病人,那是怎样的工作量呢?
有了城市应急系统,通过管理信息系统(MIS),就能将非典疫情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采集上报。过去复杂的程序,现在一概略去,只需类似于邮件一样地抄送,轻点鼠标就可以了。
5月21日,东方正通成功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区县级政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市海淀区“抗击SARS”政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HEMIS),并在海淀区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能写成一本书的传奇经历
38岁,公司的销售突破1亿元,不了解张骥的人都会羡慕他的成功。但是,在成功的背后,张骥却有着一连串的坎坷经历。
在这些经历中,张骥尤其对出国被拒签、联想的经历和IBM的磨练记忆犹新。
张骥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1992年,作为一名清华学子,年轻的张骥,与当时无数个清华学子一样,“到大洋彼岸去深造”同样是他的梦想。
但是美国签证官给他留下的是这样一句话:“有朝一日,你可以去美国,但不是现在。”张骥就这样毫无准备地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打击。
“当时,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张骥回忆道。没有办法,成为一名待业青年的他只有拿着简历到中关村的公司寻找工作。虽然头上有清华大学的光环,但是他还是连续被四家公司拒绝。
“我当时都要绝望了。我不知道路在何方。”张骥说。天无绝人之路,当时还是一家小公司的联想接受了这只迷途的羔羊。
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张骥一步步地成为让别人羡慕的销售部门的经理。但是,在他的头脑中,出国的念头根深蒂固。
1994年,张骥在刚刚被加薪三倍后,毅然决然地离开联想到IBM。这可能会让联想一直大为不解,其实就是个人秉性使然。
来到IBM后,他像海绵一样,贪婪地汲取着这个IT“巨无霸”的先进管理文化和理念。短短两年,张骥获得了三个优秀业绩奖。1995年,被评为IBM中国公司最佳员工奖。
之后,凭借在IBM的经历,张骥成为美国Micron最年轻的中国首席代表。并且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不能一辈子都做洋买办
以上的那些取得的成绩,对于张骥来说,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一辈子都是外国公司的洋买办。”有一个声音在张骥的脑海里回荡。
2002年1月1日,对于张骥来说,可能要比自己的生日还要记得清楚。几经周折,在北大工程物理系一间约12平方米的办公室,他梦想中的自己的公司———东方正通科技有限公司终于成立了。
时至今日,张骥还难忘自己公司开张的第一单生意———区区6万元,为海淀政协建立了一个门户网站,并郑重承诺:终身提供免费服务。张骥说:“与其说这是一种承诺,不如说是一种感恩和回报。”
几经努力,张骥终于在2003年抓住非典的契机,开发出国内第一个政府应急管理软件(GEMIS)并应用于海淀区抗击非典工作。
目前,北京市正在运行的“北京市公共安全信息网”、“北京市值守应急系统”都是由东方正通公司完成的。2006年,东方正通的销售突破1亿元
展望未来,张骥坚定地说,“在我40岁之前,东方正通公司一定要上市!”
文章来源:北京科技报:陈永杰 07/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