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50岁的王维城还是清华大学热能系的一名副教授。抱着加入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组织、在国家建设中多方面发挥作用的朴素想法,他成为中国民主同盟的一员。
21年来,王维城先后担任过清华民盟主委、民盟北京市委主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等职,有过多次身份和职责的转换。始终不变的,是他对祖国、人民和母校师生的热切关爱之情,以及竭尽所能、全心全意做好每件事的务实精神。
可贵的同盟者
从1991年到1998年,王维城在清华民盟主委的位置上一做就是8年。其间,他与副主委、数学系教授陆淑兰等同事通力合作,将清华民盟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使清华大学的民盟队伍得到很大发展。
对于清华民盟的定位和作用,王维城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作为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我们没有狭义的参政议政职能,主要任务就是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献计出力。”在王维城的领导下,清华民盟先后多次召开教授座谈会,就学校“八五”“九五”规划、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争创世界一流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任务提出了盟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陆淑兰回忆说,在王维城担任清华民盟主委期间,学校的党盟关系一直非常亲密,团结而又坦率,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王维城特别强调理论学习与盟务实践的紧密结合。除了定期召开盟内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会外,清华民盟坚持每年举办暑期学习班,组织干部集中学习理论,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
在校党委统战部的积极支持下,王维城还为清华民盟争取到一批学有专长、作风正派的新生力量。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的水利系教授王光谦,就是王维城在一次职称评审时“抓”到的良才;“北京三八红旗奖章”和北京市“巾帼十杰”获得者、同为热能系教授的史琳也对王维城深怀感激,当年正是王维城的数次深谈使她坚定了入盟的决心。1996年经王维城介绍入盟的史琳现在已是清华民盟副主委,她的工作至今仍然得到王先生的关心和指导。
担任主委8年,王维城领导的清华民盟成为校内人数最多、阵容最强的民主党派之一,其工作多次受到民盟中央的表彰。
扎实作为 密切合作
从1997年开始,王维城先后成为民盟北京市委主委、全国人大代表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此时已经是博士生导师的王维城,真正走上了紧张而又艰辛的政治业务“双肩挑”之路。
从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到著名经济学家陶大镛,民盟北京市委的历届主委可谓大师云集。面对这些声誉隆盛的前任,王维城一直用一句质朴无华的话自勉:“老一辈以他们的威望领导北京市民盟,我惟有靠自己踏实的工作来赢得大家的信任。”
王维城深切地意识到,无论是作为集体的民主党派组织,还是作为个体的人大代表,他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由其身份自然决定,而是必须通过社会公众、政府和组织的认可来实现。要得到这种认可,依据的只能是集体和个体的实际作为。由此,王维城常说的一句话是:“有为才能有‘位’。”
怎样做到“有为”?他的思路一如既往地清楚: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协助中共北京市委把首都的事情做好。在参政议政议题的选择上,他一直狠下功夫,领导民盟北京市委围绕首都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特别是工作中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把促进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为首都的经济社会发展出实招、办实事、做贡献,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民盟北京市委结合自己在文教领域的界别优势,连续三年召开“人文奥运”大型研讨会,对“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和实施方案进行探索。2004年,民盟北京市委参与“人文奥运”战略规划的设计工作,组织盟内外专家完成了《人文奥运战略规划建议书》。市委书记刘淇做出专门批示:“人文奥运是件大事,民盟的工作成果很好。”市长王岐山主持召开了由市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3位副市长及26个相关委办局负责人等参加的“人文奥运”战略规划专题座谈会,听取、讨论并肯定了民盟北京市委提出的建议书。
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党派处处长吴宁介绍说,王维城先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很强的政治驾驭能力,对民盟的工作特别投入,以身作则、令人信服,凝聚力非常强。在他的带领下,原来思想源头比较复杂的北京市民盟组织一直非常稳定,保持着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枝一叶总关情
王维城是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如果从1992年担任北京市人大代表算起,今年已经是他在人大工作的第15个年头了。15年间,王维城审议过多少部法律草案、工作报告,提出过多少份建议、议案,可能已经很难数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一直秉持着为国分忧、为民谋利、为建设和谐社会谋良策的工作宗旨,以高昂的政治热情、鲜明的政治立场和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参政议政。
作为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可再生能源法起草领导小组成员和能源领域的专业学者,王维城说自己对能源、环境问题“情有独钟”。为此,他不仅多次在两会上提出有关能源、环境问题的建议和议案,在相关刊物上撰文呼吁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还把调研考察的足迹延伸到内蒙古牧区、新疆达坂城风口和瑞典、丹麦等国,历尽艰辛却从不倦怠。2006年,王维城带领民盟北京市委接受了北京市的重点调研课题——《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的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他走村串户,深入了解延庆、怀柔、密云、平谷、门头沟等5个生态涵养区县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提出了对生态涵养区加大财政补贴、并在这些区县试行绿色GDP评价指标的建议。这期间,仅怀柔山区他就至少去过6次。
对于大量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王维城总有着异常清晰的记忆力,这一点也是最让史琳感到钦佩的。好记性的背后,是他对相关问题的深入关切和思考。举个例子,每年他都会要求统计局提供全社会10%的最高、最低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的数据,深入观察平均值背后掩盖的收入差距的变化,并据此提出建议。“我这人比较关注基层百姓的实际生活。”王维城如是说。
还有教育。十几年来,他一直在为建立可靠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疾声呼吁,“要让全国的孩子们都能有学上”。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将这一机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让他备感欣慰。
而在王维城的内心深处,有一份不变的情感是永远属于清华园的。虽然已经不再亲自指导研究生了,他还是坚持每年更新教案,参与研究生前沿课《热能动力前沿新技术讲座》的讲授。
新闻中心记者 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