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丰富的安静——访82级水利系校友彭静

2007-06-05 |

彭静

我联系采访过不少的8 2 级校友,水利系彭静学长是让我感觉最为积极热情的一位,从电话中就可以感觉到她在微笑地欢迎你,让人远远地就可以感觉到她的温暖。热情,就是我对彭静学长的第一印象了。

面对面采访了我才发现, 热情是彭静内心世界充盈的外在表现。她说,清华给她最深的印记有两点。第一是极其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因为当时他们所在系的同级女生只有9位,所以参加各种活动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似乎是必须的,比如经常要和别的院系进行比赛,女生就必须有代表出来。彭静当年刚刚走进清华园的时候只有16岁,16岁是人生的花季,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自然是充满了无限热情。“咱们清华有一个传统特别好,就是注重体育锻炼,‘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每天下午喇叭准时一响,大家就都三五成群地到操场上参加体育活动。”我插了一句:“现在喇叭的号召力下降了不少。”“是啊,你们现在有了更多的选择。”彭静还说,工作后,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就少很多了,但还是会跑跑步,而且因为身体好,所以做事的效率高,每天的心情也好,给同事一种“总是有释放不完的活力”的感觉。

不仅仅是体育锻炼, 彭静还经常会“多愁善感”,将一些自己的工作体会特别体验之类诉诸笔端,发表在水科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办的杂志上。“我很乐意把自己思考的东西写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她提到了《文化也是生产力》一文,特别赞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文化也是生产力” 这一说法。对“ 矛盾的98%是误解”等企业文化理念,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了认知上的实践阐述。而在《模式 铸造 规范》一文中,她则从大四金属工艺实习的经历,通过“静心而思”联想到了“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这都是一个在学生阶段没有全面发展体验的人难以体会更难以学以致用的。

因为彭静不仅是当年清华大学的优良毕业生和首届光华奖学金一等奖的获得者,还是当年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日本土木工程界最著名的玉井信行教授的第一位博士女弟子。她刚一回国就被委以重任,担当一项重大科研项目的首席负责人,经过近3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绩。在出任水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一年之后,她又被调到了科研计划处做行政管理。对此学长欣然接受:“科研管理可以从更开阔的视野诠释科研!”——因为丰富,所以乐观;因为丰富,所以热情;因为丰富,所以快乐。

彭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化解了“工作与生活”或者说“事业与家庭”的矛盾。她认为,工作就是生活,工作时间占据了生活的重要部分,我们不应该消极地将它和生活对立起来而应该将其主动地纳入生活之中,积极主动乐观自信地工作,积极主动乐观自信地生活。当年发表竞选水环境研究所水污染控制室主任演说的时候,她明确地在“工作场景”一栏中写下了自己的设想“愉快的环境,繁忙的业务,良好的效益”,“愉快的环境”被突出地放在了首位。有句广告词说“知识决定高度”,我想说,视野决定境界。

彭静学长提到清华给她的另外一个最深的印记,是踏实的态度与作风。彭静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小插曲:在她开展的“珠江三角洲河口区水沙动力特性分析及遥感技术应用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后,广东省水利厅曾以高薪诚邀她到广东工作,她委婉地拒绝:“还是水科院的工作更适合我。”我追问了一句, “ 面对丰厚的物质回报, 您当时真的一点都没有动心吗?”“没有。水科院的环境令我特别喜欢和依恋,而且,我在这里已经安家了,何必再辛辛苦苦搬过去呢?”高尚的行为必定有高尚的动机,但不必有华丽的宣言。

周国平曾经写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彭静学长的生活,不就是丰富的安静么?

学生记者 肖伟光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