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工程物理系67届老校友冯钧老先生
校友返校日这天,工物系系馆会议室内一片欢声笑语,67届老校友毕业阔别四十年后在母校重聚首,再续当年同窗深情。在这些和蔼可亲的古稀老人中,就有这样一位头发灰白、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的老校友——冯钧老先生。
同学深情永难忘
“我从波士顿坐飞机到上海,在转机到北京,晚点了近八个小时,而我们的老班长郑振国夫妇一直在机场等候,我真觉得不好意思,这次回国主要是参加校庆,这些老同学四十年毕业没见,真的很不容易了,以后也是见一次少一次,回忆起以前的学生生活,真是很开心很高兴很难得,就像《围城》里说的,在这里面没觉得,真正出去了才觉得里面的生活好,在清华里学习不觉得,出去之后就觉得清华的教育好了,清华的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回忆起当年同学故事,冯老先生从心底里开心,脸上挂满了笑容,与赵魁(北大教授)早上四点起床排队买糖包子,与上铺兄弟刘德翼(将军,防化病专家)争论问题、开玩笑……生活过的很有意思。
MIT第一个获得奖学金的中国留学生
68年毕业分配到宝鸡后,考到上海交大做研究生,当时交大校友有到MIT留学的名额,十几个人报名而冯老先生脱颖而出,“主要也是清华的基础”冯老先生自我感觉到,81年底便到上海,82年才到的美国,虽然坐飞机,但仍是很麻烦,条件仍然很差,需要不断转机,当时行李很多,也很狼狈,有几次刚走进飞机,飞机就开了,还好有中国科学院的一个访问学者帮忙,在MIT附近租了间房住。82年,中国与美国关系才打开,在MIT的中国研究生才7、8个人,冯老先生就是第一个获得MIT奖学金的中国留学生,学校很重视,研究生院院长亲自请他吃饭,校刊专栏刊登他的事迹,第一个awarder,他也深知自己的责任,为中国留学生,特别是清华留学生在国外的印象打好了基础,“美国大学认为清华的学生都不错,如果我表现不好,对清华学生就是一个很大的damage,我在MIT所有的课程都是A,他们印象很深刻,清华的学生也都得到了认可”。
数理基础应打牢
“现在之所以能做这么多项目,主要还是得益于在清华打下的基础,特别是搞科研,数理基础很重要,但不仅有书本知识,还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像蒋南翔校长经常说的《猎人的故事》,一个猎人需要的是猎枪,而不是面包,光有面包几天就吃完了,有了猎枪就可以自己生存下去。”正是在清华接受“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令他受益终生,即使不是他研究领域的问题也可运用这个方法。在谈到对学弟学妹的建议中,再一次谈到数理基础的重要,也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不应该死记硬背,我的方法是用几页纸将书的主要内容,精华部分写下来,我每次上完课,就将自己的经验写下来,每章节都有小节,期末别人看书我不看书,就看自己的总结,如果我有10小时,我花2小时看概念,5小时做题目,遇到问题在返回看书,而其余的时间用来思考,用很大的纸总结将知识连成网络,相当于地图,要点与关系一看便明了了。现在有些人只是背书,不讲究理解是很不行的,临时抱佛脚是可以,但对于知识的理解是不好的,如果理解为100分,学习的时候理解很好,过了很久不用,还有70分;如果不理解,就只有30分”。不仅记忆,还要理解,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冯老先生对此深有体会“离开清华到MIT读书做研究,拿到一个问题,抓住最基本的东西,把基本的东西理解了,就可运用到实际的更复杂问题中,美国人都称为light speed。书边有空白,上课时把体会,问题,要点记下来,下课马上与老师讨论,一边听一边思考,下课再做些题目,问题就容易理解了”。 在物理与数学的关系上,冯老也有自己的理解:理解物理概念是最重要的,而数学只是实现物理概念的手段,美国的科学家不是数学的逻辑思路的,而是跳跃性的,抓住问题中的物理概念再用数学推导,从物理概念中抽出精华,理解本质,活学活用,建立数学模型,从物理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理解问题
谈话中,他比较了中国老师上课与美国老师上课的区别:“老师上课只讲1/3的内容,2/3的要靠自己理解,只有靠自己做题,做参考书,发现了问题再问老师再进行讨论,一般老师不讲的内容也会考试,而且有时只有参考书没有课本的。”冯老先生就特别强调了怎么理解问题的问题,举了个生动的例子,“有限元的书很厚,而给学生介绍时,就只用一张纸,理解为一块东西把它分成三块,每块列一个公式,三个公式联立起来,然后把每一点的应力应变求出来就是有限元,再复杂的问题都是这样的思路,只是公式比较复杂应用的领域不同,基本思路只有5分钟。”
社会工作锻炼人
清华教育给冯老印象很深的另一方面就是社会工作方面,他觉得现代社会,社交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比掌握知识还要重要,比如向政府申请项目,首先要申请报告,然后做项目,最后写论文,都需要一定社交能力。同时还要有从人与人交往中学习的能力,学习他人的思维运用到自己的领域中,会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冯老也觉得自己的优势也就在于社交的能力,他在大学里都担任班级或团支部的工作,与他人交流方面就更有优势。美国在培养学生时也十分看重社会工作社交能力,重在培养领导者,创造机会进行交流。社交能力的培养在学术研究上也有很多帮助,在一起交流,不仅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而且在讨论中还可以接触不同领域的不同思维方式,从不同学科背景领域解决问题,结合其他学科的方法,会给自己新的启发,有时会使自己的研究有突破性的进展,新的理念有时就是在不同思想的讨论碰撞中出现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关于位错理论的发现,英国人有茶会,就是坐在一起讨论,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后来有个人注意到桌子上茶杯的摆放方式就有错开,而后进行运用就提出了位错理论。另一方面,冯老先生很强调的,就是写的能力,像写论文,写些汇报,记录思想等都需要,在清华参加社会工作,需要写些材料,写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而且作为一个大学生,也应该具备写的能力。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在清华,另一个令冯老受益匪浅的就是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意义非常深刻。自强不息就是遇到困难需要坚持,坚持就总会有成功,虽然成功有大有小,但坚持就会有某种成功进步,这不仅在今后科研中间,在今后工作当中解决问题方面都有帮助。同时学生要有好的学德,与人坦诚相待,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不要以金钱为导向。”
冯钧老先生现在仍在美国的实验室工作,从事材料科学、材料力学、断裂力学、统计、电磁、流体热力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目前正在做一个100亿美元的项目ITER可控热核反应,回国之前才刚完成了一项关于疲劳试验的报告。回国能和老同学相聚,回忆往事,是他最大的愿望,作为清华老校友,一直关注清华教育关心清华学子,结合多年的学习工作向我们传授经验,并对我们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的谈话能给我们些许帮助。
(工物系 以冠恒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