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怡濂学长,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高性能计算机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现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赶超世界计算机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担任国家重点工程——神威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总设计师,使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从每秒10亿次跨越到每秒3000亿次以上。“神威”计算机为气象、石油物探、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材料工程、环境科学和基础科学领域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高端计算工具,取得了显著效益,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是金怡濂学长在2002年7月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稿。 今天我非常高兴地参加了清华大学2002年的毕业典礼。作为一位校友,首先我衷心祝贺同学们完成了各自的学业,获得了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衷心祝愿你们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取得更大、更辉煌的成绩。 我是1951年从母校的电机系毕业的。回想半个世纪以前,我从母校毕业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个时候的电机系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电机、电子工程、自动化、计算机4个系。当时的电机系和机械系是清华最大的系。我们电机系1951届毕业生大概100人。那时候全校毕业生,我也不太清楚,估计大概600人左右。而现在在座的毕业生已经5000多人,真是今非昔比。半个世纪清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母校更加壮大、更加昌盛。我们班到现在每年开一次校友会,尽管年逾古稀,但是大家都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大家无愧无悔。我们班的同学生长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遭遇过战争的动乱,感受了新旧两种社会制度。我们有幸经历了新中国诞生的大庆大喜,也不幸蒙受过史无前例的大灾大难。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50多年来我们经历风霜,艰苦创业,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一批知名的教授、专家、学者。我们班有4位同学当选为院士。我们还有一些同学当了领导干部,特别是朱镕基同学,现任国务院总理。他那种勇往直前,义无返顾的精神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他是我们清华的骄傲,更是我们班的骄傲。今天,回到母校,我们全班同学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无愧于母校师长的培养,无愧于祖国的期望,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我1947年考入清华电机系。清华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水木清华,荷塘月色,那景色十分秀丽。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清华园大师云集。那时候朱自清、华罗庚、梁思成等名震中外的大师,在校园内外不时可以见到。朱自清先生拒领美国救济粮,为我们树立了高尚的民族精神的典范。在清华,大师的熏陶培养,浓厚的学术空气,明净的自然环境,为学子们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理当人才辈出,硕果累累。清华为我打下了牢固的知识基础,我们得到了许多知名教授的耳提面命。教我们普通物理的是孟昭英院士,教我们工程力学的是张维院士,教我们无线电原理的是常同院士。这些教授当时就颇有造诣,我们听他们讲课真是很过瘾,受益很大。我在清华4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8年底,清华园解放。当时学校受到解放军的专门保护。1949年,我们极其兴奋地参加了开国大典,聆听毛主席震撼世界的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1951年毕业的时候,我们都是真心实意地服从国家统一分配,满怀豪情地奔向祖国四面八方。当时正值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同学们也是风华正茂,热血沸腾,为国家、为人民、为事业忘我工作,奋勇拼搏,其他事都很少顾及。 1956年,我被派到苏联科学院进修电子计算机。从此进入了我一生为之奋斗的研究领域。那个时候,计算机刚刚问世不久资料很少。为了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大家废寝忘食,拼命地学习。我们当时住在莫斯科的南郊苏联科学院的留学生宿舍,每天都要到莫斯科北郊研究所进修做实验,来回路程3个多小时。回到宿舍尽管已经很累,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到深夜。我1958年回国,参加了我们国家的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我是运算控制部分的负责人之一。这台机器基本上是仿造苏联 , 速度是1万次每秒,电子管的机器,存储器是采用磁性存储器,总容量4k,写程序是用机器代码写0101,写完了穿通纸带送进去。那时候我们住在机房,昼夜奋战,十分艰苦。大家很兴奋, 因为我们国家从此也有了大型计算机。其后我主持了多种类型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的研制, 包括单机、双机、多机、向量机、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等。在“神威”计算机完成的时候, 江主席亲笔为我们提名叫“神威”,并且鼓励我们要再接再厉,勇于创新,攀登世界计算机技术的新高峰。朱鎔基总理来视察时对我说:“你是我们班贡献最大的。”我说:“我的贡献怎么能和您相比。”总理说:“我官大,你是不做大官做大事的人。”我曾经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每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我都不能不想到是母校培养了我,我的每一项成果中都浸透着母校师长的心血和汗水。 半个世纪的经历,我也有一些体会和感受。 第一点, 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进取, 开拓创新。当今科技发展很快,以计算机为例, 1946年, 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埃尼阿克(ENIAC)”,速度是每秒5000次。前年,2000年,美国的“白色选择”计算机已经达到每秒12.3万亿次。今年3月,日本又创造了每秒40万亿次的记录。短短50多年, 速度提高了80亿倍。所以发展是非常之快的。从机械上看, 从电子管很快变成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现在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阶段。从一开始, 我们的计算机只有硬件没有软件, 发展到具有操作系统,具有各种支撑软件。我们开始是用机械代码手工编程, 发展到用汇编语言, 用高级语言, 用并行语言。我们的体系结构从单一模式发展到流水线多道多用户向量运算, 多机并行, 大规模并行。这些日新月异的知识新技术不可能从学校学到。在清华的时候,我没有学过计算机, 尽管现在我已经在计算机科研中工作了半个世纪, 但至今我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 不断开拓创新, 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同学们,尽管你们已经取得了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但必须有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 永不满足,永不停顿。 第二点, 自强不息, 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母校为我们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但是能不能做出成绩还要靠自己的努力。母校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在科研道路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我从50年代开始从事计算机事业, 现在仍然工作在计算机科研第一线。从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到“神威”系列计算机, 我们始终瞄准国际计算机技术的前沿, 向世界先进水平挑战, 刻苦钻研新技术。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我们研制成功的“神威”计算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我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 我们又开始了新的攀登,研制新一代计算机,与时俱进, 勇于攀高峰。我们清华人就是这样自强不息, 永不停止攀登, 永远前进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 第三, 敬业奉献, 以国家民族需要为己任。江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说: “一个国家的科技事业与这个国家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又说:“只有献身祖国和人民事业的科学家才能大有作为。”我们研制巨型计算机就是为了满足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早在1956年,国家制订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时,就把计算机作为急需项目。目前巨型计算机更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 也是西方国家对我国封锁的重点。一个国家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是离不开巨型机的。美国在核禁试条约签订以后,为了保持核武器的发展, 大力发展计算机,进行核爆剥离。在民用领域用处也很大, 比如我国建国50周年大庆的时候, 天气变化多端, 直到10月1日早晨还在下小雨, 国家气象局利用“神威”机做准确的预报。在药品领域我们在进入WTO以后制药业不能再仿制国外的产品, 将受到严重的挑战。计算机辅助制药业可以大大缩短药物的研制周期。上海药物所利用“神威”巨型机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成果。总之,巨型机是国家所急需的。也正是在国家支撑的大舞台上, 我们科技工作者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大展宏图,也正是在巨型机的研制中我们造就了一批人才,我们培养出了我国最年轻的女院士。半个世纪的经历使我深深感到,只有把个人事业与国家的事业和民族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做出一番可以称道的事业。同学们,现在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这为你们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遇。我羡慕你们, 我也祝福你们。我们和你们不同, 一生几经坎坷。但我们清华人在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精神支持下,闯过重重险阻。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时候叫知识无用,不懂ABC也能造计算机。我们没有动摇,照样钻研技术,开展研究。在长期吃大锅饭期间,工资比较低,努力工作可以说50多年矢志不移。今天,你们赶上了国家发展的最好时期。希望你们珍惜宝贵时光,为祖国的兴旺发达多做贡献。 同学们已经学业有成,即将离开母校进入社会。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谁都希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才华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当今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又处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有人问我:我们应该具有怎样一些精神面貌才能为祖国多做一些贡献?我想最主要的我们必须有团结拼搏和奉献的精神。团结,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已成为多学科、多领域成果的交叉集成和融合。任何一项大的成果,比如宇宙飞船、卫星、巨型计算机等,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都是集体的创造,协作、协同至关重要。因而作为清华大学毕业生,谦虚谨慎,团结合作,将会为大家发挥重要作用打下坚实基础。这就是我们必须具有的团结精神。拼搏,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相比上有相当的差距。我们要弥补这个差距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绝非轻而易举,因为别人也在前进,而且环境条件比我们优越。怎么办?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优势。建国50多年,多少科技人员不分昼夜,放弃休息,为国家科技做出了贡献。因而我们才有两弹一星,才缩短了和国外的差距。这就是我们应具备拼搏的精神。奉献,我们国家的底子比较薄,人民不富裕,不可能给我们十分丰厚的待遇,这是祖国的现实。几十年来,多少科技干部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就是我们应具备的奉贤精神。团结、拼搏、奉献这是新中国科技人员应具备的精神风貌。同学们,我们人生的理想就应该落实到对工作、对事业的渴望和追求之中。我想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后德载物”已经蕴涵着这种精神。同学们,我时常怀念我的清华老师常同院士。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他非常高兴,写了一首诗叫《感怀》。它的最后两句是“愿借东风勤努力,老树也得注新芽。”之后,他工作非常努力,坐在轮椅上还努力写著作,还坐飞机到外地去开学术会。我想这就是我们清华自强不息的精神。1986年,他给毕业同学提了个字,是这样写的“人生的幸福在于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拼搏,不断地贡献。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才会永远感到充实、快乐和幸福。” 同学们,再过半个世纪,你们相聚母校时,希望你们更加骄傲、更加自豪地向母校说:我们无愧于母校师长的培育,无愧于人民的期望,无愧于这伟大的时代。最后,我再一次祝贺各位同学学业有成!再一次祝愿各位同学事业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