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校成立航天航空学院,此时此刻,我们不禁怀念我国航空事业的奠基人、一代宗师徐舜寿学长。
2004年8月13日上午阴雨绵绵,九时整,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振斌、航天航空学院副院长符松教授、校友总会秘书长郭樑一行在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郑荣生学长(机械70)和中国第一飞机设计院黄强院长的陪同下,向坐落在中国航空城—西安阎良的中国航空第一集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内徐舜寿学长的铜像敬献了花篮,并举办了敬献仪式。
徐舜寿学长铜像底座上铭刻着这样一段话:“徐舜寿,浙江省吴兴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曾担任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主任设计师,领导了国产活塞教练机、喷气式教练机、轰炸机和运输机的设计。中国航空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逝世前任我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 中国第一飞机设计院黄强院长高度评价徐舜寿学长为新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航空的一代宗师。为纪念徐舜寿,第一飞机设计院还设立了“徐舜寿青年科技进步奖”。
献花仪式后,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了第一飞机设计院安排的徐舜寿事迹座谈会。参加座谈的一飞院老领导、老专家有付大卫、吴克坚、龚国政、高忠社、钟定逵、陈绍酋等。
学习航空
徐舜寿学长(1917—1968),1917年8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南浔镇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排行第五。父亲徐一冰,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1905年考入日本大森体育学校。1908年回国后,作为合伙人之一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体育学校---中国体操学校。1933年,年仅16岁的徐舜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航空工程组,1937年6月毕业。
在清华期间,他全面发展,是学校乒乓球队队员、网球队队员,还是学校实习工厂的操作能手。他喜欢音乐,周末常在气象台对面的小灰楼—音乐室听音乐欣赏课,此后,音乐成为他的终身爱好。在同事和朋友的眼里,徐舜寿有着运动员的风采、音乐家的气质,是那种具有个人魅力的专家学者。
1944年,徐舜寿赴美国维德尔(Videle)公司学习塑料零件制造技术,半年后到麦克唐纳飞机公司进修并参加了飞机设计工作。1946年3月,进入圣路易华盛顿大学专攻力学。1946年8月,他奉召回到祖国,到了一家国民党的飞机工厂工作。但当时要在旧中国设计飞机,希望非常渺茫。他常收听解放区广播,阅读进步杂志。利用出差上海的机会,他见到哥哥徐迟(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的作者),提出要去解放区,但当时时机还不成熟。1949年3月,在早已到达解放区的三姐徐和与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经过一番周折,他带着飞机工作的资料从青岛渡海到达了向往已久的解放区。1949年12月12日,徐舜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献身航空屡建功勋
“见物思斯人”。我们在第一飞机设计院展室中见到了他曾使用过的计算尺和亲笔批阅的文件。老所长回忆说,徐舜寿在上衣口袋里,常年装有这把小计算尺和一把小梳子。在设计人员的桌边或看报告中都要亲自拉一拉算尺,及时纠正错误,小梳子随时梳几下头皮作为养生之道。
徐舜寿学长是新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国家二级工程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上校军衔。1951年,新中国成立了航空工业局,徐舜寿担任飞机技术科的科长,是全国几座飞机工厂的总工艺师。1956年8月,徐舜寿奉命筹建112厂飞机设计室(601所前身之一),成为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的主任设计师。他从我国当时的工业生产和技术水平出发,遵循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提出自行设计的第一个机型,应该是一架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教练机,以便培养和锻炼飞行人员与年轻的设计队伍。
由于当时没有设计资料,他就组织购买技术资料和外文期刊,还请苏联专家讲课。他以身作则、领导团结同志们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加班加点,组织攻坚,通过勤学苦练、通过实际锻炼,很快进入专业领域并挑起重担,终于第一架歼击教练飞机—“歼教一”,在建室后不到二年的时间里,于1958年7月26日,顺利飞上了蓝天,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飞机的路子。“歼教一”的性能比当时同代的教练机捷克的U-29、日本的T1F2等都要高,但“歼教一”比这些飞机早上天一年,而这些飞机却一直用到80年代。
1958年8月,徐舜寿根据部队需要,组织领导了“初教一”飞机的总体设计。现在“初教一”(后改名为初教六)不仅继续生产而且还出口。徐舜寿学长还创建了AT-1风洞,这个自行设计的高速风洞为我国设计高速飞机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1年8月,601所成立后,徐舜寿学长首任技术副所长、603所首任技术副所长、总设计师,那个时期的所有机型的设计他基本上都参加了,被航空界尊称为宗师。1965年,徐舜寿领导了以涡喷7甲作为被试发动机的空中试车台吊舱的设计课题,接受并领导了供热核试验用的取样器的设计任务和利用飞机投放氢弹的可行性研究。前后设计了五种型号,他所设计的取样器比美国的重量轻、取样时间短,胜利完成了我国第一次氢弹的取样任务并为以后的历次试验所采用。他还为运7飞机的正确选型和总体设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我国民用飞机的研制走出了新路子。
春风化雨育英才
座谈会上,大家谈到:徐舜寿学长为我国航空事业培养了众多人才是他的一大贡献。他特别注重人才培养,为每个技术骨干设计成才道路,希望都成大家。不但培养出许多大师,还注重培养各类人才。他认为搞科研工作要在“关键上靠专家,常规上靠快手”两种人,并形象地叫做“坐大桌子的设计师”和“坐小桌子的专家”。坐大桌子的一般指设计师,是常规计算分析的快手和打样画图的能力;坐小桌子的是指关键理论和课题研究的专家,在理论研究上有较深造诣,确定方案时能拍板定案。
徐舜寿学长积极钻研苏联援华航空技术,翻译了舒里任柯的《飞机构造学》和康恩的《飞机强度学》,这两本书是唯一引进的飞机设计准则和方法,不仅支援了大批苏联飞机的修理,还被先后成立的航空院校选作教材。不幸的是,正当他年富力强,为我国航空事业努力拼搏的时候,文革开始了,无休止的批斗、审讯、殴打夺取了徐舜寿年仅51岁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还抱病编译了《飞机寿命》,合作选编了《疲劳译文集》等。
徐舜寿学长特别注重关键专业人才的培养。后来成为院士的顾诵芬、管德(1952航空)、屠基达、陈一坚(1952航空)等一批航空领域的专家,都曾是徐舜寿学长的部下。顾诵芬院士在题为“忆新中国飞机事业的奠基人—徐舜寿同志”中深情地写道:“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设计成功的机种都有着徐舜寿同志的心血,而更重要的是现在各设计所的主要领导都是他带过的,如屠基达、陈一坚、程不时(1951航空--注)等都是112厂设计室时代的组长。所以徐舜寿同志是新中国的第一位飞机设计师,也是新中国飞机设计的奠基人。”“徐舜寿十分重视模线工作,他亲自指导管德、徐克源同志怎样用圆锥曲线来定机身外形。…通过徐舜寿同志的言传身教,终于培养出了精通外形设计的象冯家斌这样的同志,对于任何布置安排的机身都能够画成符合气动要求的流线外形。”管德院士在“深切的怀念”一文中写道:“33年后的今天,回过头来看一看,当年他加意培养年轻同志,有的已经成为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航空工业第一流专家,全国人大代表,劳动模范;有的则在各自不同的领导岗位上。”
9月23日,校友总会郭樑、钱锡康同志又值外出参加校友活动的机会,专程赴徐舜寿家乡南浔镇访问,参观了徐迟纪念馆及“文园”中有关徐舜寿的介绍。
清华学长、中国航空的一代宗师徐舜寿,历史不会忘记。
(参考资料:《一代宗师徐舜寿》中国航空工业第601研究所,2001年)
徐舜寿与夫人宋蜀碧全影
图为30年代徐家五兄弟姐妹:
徐舜寿(后排),徐迟(前排),徐曼倩,徐曼珠,徐和
在徐舜寿的家乡浙江南浔镇 "文园"中南浔名人墙上展列了徐舜寿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