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刚简历: 1945年出生,1968年清华大学动农系毕业后曾在四川渡口十九治和江苏南通市交通局从事技术工作,其后担任过南通市港务管理处主任,如皋县常务副县长,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南通市外经委副主任、市三资办主任,南通市计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南通市过江通道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等职。现为南通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调研员,清华大学南通校友会会长。 2001年6月22日,一个令江城人民沸腾的喜讯传来, “国家计委正式批准苏通大桥立项!2008年将建成通车。” 苏州、南通两市1300万人民的百年期盼,终于得到了国家的正式认可,受益于长江又受制于长江的江海儿女十年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 这座凝聚着十年来苏州、南通方方面面付出的辛劳和我国桥梁专家及海外友人殷切期望的大桥,将大大缩短南通与上海的时空距离,在融入上海都市圈的进程中,南通经济和社会将得到超常规发展。十年来,南通市计委在省市各部门大力支持下,攻关斩棘,一步一个脚印, “过五关斩六将”,努力把苏通大桥项目向前推进。 在立项的征程中,张振刚学长也留下自己的串串脚印。 一个美丽的梦想 南通,就是要向南面通,古人早就看到这一点,南通地处江海之汇、位居南北咽喉的地理区位优势,必须和上海经济接轨加快发展,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而画龙点晴之处,在于向南面通。 1987年5月8日是令江海大地800万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 “五·八”特大沉船海难事故,渡轮翻沉,105人遇难。百余年来,穿江渡船和长江航行船舶碰撞事故不断。长江,华夏儿女的母亲河哺育了多少沿江儿女,而长江天堑又堵隔了大江南北的交通。遇上台风、龙卷风、雷暴雨,江面顿时狂风大作,过江旅客提心吊胆担惊受怕。 血的教训提示人们,如果南通有一座桥或者一条隧道通向江南,过往的旅客就不用再冒风浪和船舶相撞的风险乘船,然而千百年来,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曾在南通开发区主政狠抓基础实施的张振刚学长深知,这一条江隔开的不仅是两岸的人流物流便捷交往,更主要的是开放的信息和投资的机会。 开展 “预可”研究 苏通大桥最初的设想是越江隧道,1991年6 月南通市计委下文开展汽车过江隧通道前期调研。1993年1月19日,南通市过江隧道筹备处成立,市政府徐相林副市长兼任主任,时任市外经委分管外资工作副主任的张振刚学长任副主任。筹备处一成立,有关前期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南通市长江公路隧道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委托上海隧道工程设计研究院开展预可行性研究(简称预可),同时邀请有关专家献计献策,研究搜集资料,并赴上海、宁波、广州等地参观考察。 1996年3月6日,南通市越江隧道筹建指挥部成立,副市长张琛任总指挥,时任市计委副主任的张振刚学长任副总指挥,兼办公室主任。随即他们根据省交通厅关于深化桥隧比较的意见,三上北京委请国内权威的中交公规设计院承接 “预可”深化研究事宜。此项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南通通道和崇明通道的关系、桥隧比较和资金筹措问题。在项目 “预可”阶段,还先后举行了两次中日研讨会。应日方邀请,张振刚学长与市交通局及中交规划院有关人员曾赴日考察桥隧项目,交流桥梁规划和施工建设的经验。 中交院的“预可”深化研究提出了桥梁方案。 勘察优选桥位 一项重大工程在建设条件分析时必须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地形、气象、水文、河势、地质、地震、通航、堤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过反复的桥隧比选,国内专家推荐桥梁方案,并为评审会所敲定,如何选定桥位就成了关键。 河势稳定是建桥的必要条件之一。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借喻的就是河道主槽的摆动,说明万事万物在变化之中。长江南通段全长89公里,江面宽阔,最宽处达12公里,最窄处在芦泾港和徐六泾,也都有5.7公里。桥位选择不仅要考虑河势、岸线的稳定性、工程地质、通航条件、防洪影响、两岸接线等自然条件,还要综合考虑港区和城市发展规划及环境影响、工程实施可行性和工程造价等诸多因素。经东、中、西三个桥位比较,预可报告推荐了徐六径东线桥位。河工试验和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记录表明该处河势稳定,条件较好。张振刚学长组织一班人会同工程物探、工程地质勘察、河势水文分析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等部门开展工作,并多次向李国豪、孙钧等专家请教,初步查明了南通过江通道所处江段的工程水文和地质等情况,南通农场―徐六径成为长江南通河段上报桥位。 借东风促评审 预可报告通过缜密周详的桥隧比较,推荐了桥梁方案,大桥全长加两岸接线共长约32公里,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南通通道1987年江苏长江第二通道规划时曾作为选址方案之一提出,现在成为江苏规划的五个过江通道之一的大桥项目。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国家计委改变了一直以来控制基建规模的做法,积极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1997年底,中交公规院会同上海隧道院最终完成了 “预可”报告,而1988年中央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文件下达了,这无疑是苏通大桥建设的大好时机。 机遇更需要努力去争取。在有关省领导的关注下,张振刚学长带着计委一班人多方向江苏省计委和省交通厅等有关方面汇报。根据国家计委关于江苏省上海市组织力量进一步统筹规划的意见,力陈先形成江苏的意见再上报的必要,借国家扩大内需的东风创造条件推进统筹规划。终于打破常规,在1998年4月组成17位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召开了省级预审会,原则通过了预可研究报告,为南通8年的筹备前期工作做了阶段性总结。 筹集资金促批项目 南通过江通道项目是南通方面首先开展前期工作的,为解决建设资金,从对外招商引资到争取国外政府贷款,张振刚学长和他的同事们认真研究BOT方案,和日英及港台投资商进行合作洽谈。为申请日本JICA项目进而争取日本协力基金的资金援助,他们做了两次努力,但国家科委和日本方面要等南通过江通道项目立项后才能研究。南通市政府及江苏省政府在1993年和1996年两次打报告报国家科委都未能列入JICA开发调查计划。后来经过积极争取,国家计委一度曾同意安排利用日本政府特别日元贷款(后未利用)。乘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最后确定项目资本金由国家专项资金、江苏省公路建设资金及南通、苏州市政府财政投入等解决,其余资金申请国内银行贷款。苏通大桥成为部省联合投资的国家重点工程。 十年的艰辛筹建 张振刚学长自1993年始,一直负责苏通大桥的有关前期工作,组织项目前期论证调研(勘探、选桥位、桥隧比较、预可等),组织解决从规划到勘察一系列基础工作难题,特别是争取长江两岸的积极性,使南通的过江通道成为大江两岸苏州、南通两市的共同目标,从隧道方案到大桥项目,从南通市先期开展工作的地方项目到部省投资为主的国家重点项目,从作为江苏省过江通道之一到明确为嘉阴至南平国家重点公路的过江段和同三国道主干线过江分流段,并从全国路网规划合理布局角度论证了苏通大桥与上海崇明通道之间的互补关系,确定了与大江两岸高速公路的连接方案。通过坚持不懈地跑部跑省着力追批,组织补充论证,最后苏通大桥比先声夺人的上海崇明通道更先由国家批准。 此间,担任着南通市计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的张振刚学长主持的南通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五”规划,也通过了各级评审,苏通大桥的立项和随后的工作特别是开工奠基,为南通 “十五”建设打响了第一炮。 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南通人张謇曾有名言: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张振刚学长与同事们十年前期工作心血浇开的苏通大桥之花,不仅在工程建设方面将创下世界桥梁之最,更成为大江两岸人民世世代代的宝贵财富。 张振刚学长曾为苏通大桥赋辞一首,表达自己闻听大桥终获立项时的心情。 沁园春 桥 (喜悉国家批准苏通大桥立项有感) 跨越天堑,百年期盼,千年夙梦。赞立项攻关,埋头斩棘;抢抓机遇,十年苦功。异想隧道,天开大桥,接轨沪苏共时空。通车日,看金桥盖世,八达四通。 五山江海如画,绘崇川①宏图辈英雄。昔范公②先忧,治理江海;啬翁③兴业,模范江东。明星之乡,红旗儿女,一桥飞架征途荣。从头越,擎四大法宝,崛起苏中。 (崇川①:指南通;范公②:指范仲淹;啬翁③:指张謇) 张振刚学长现在是南通体育中心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副总指挥,该项目投资11个亿,总面积16万平方米,包括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张振刚学长对体育会馆项目很有信心, “力争在体育场开闭顶攻关方面先北京的 ‘鸟巢’一步”,让我们拭目以待,祝他成功。 (校友总会吴群慧根据张振刚《跨越天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