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一次清华精神的教育--访国家司法部部长张福森(1965届)

2004-04-17 |
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清华精神的教育--访国家司法部部长张福森(1965届)
作 者: 发布日期:2004-04-17

4月份的北京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我们清华法学院团委的4名同学,有幸采访了司法部部长张福森学长。他的言谈举止和蔼可亲,令我们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张福森学长平易近人,更因为张福森学长是清华人,清华就像一个家,清华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恋家的情结。在采访中,我们强烈感受到张福森学长对母校的眷恋,他向我们特别谈到了自己多年来对清华精神的领悟。

司法战线上杰出的清华人

张福森学长是北京顺义人,1958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至1965年在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计算机专业学习,曾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1979年后相继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大学部部长,团市委副书记,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司法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中共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200011月任中共司法部党组书记,同年1228日被任命为司法部部长。

在任司法部长以后,张福森学长提出:要整顿监狱劳教系统执法执纪,确保监所稳定;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继续深化法律服务工作改革,推动法律服务工作上新台阶;狠抓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司法行政干警队伍;建立有特色的司法行政体制。

他向我们指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康社会应该是崇尚法治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党中央把完善法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司法行政工作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改革:

第一是律师制度。我国的律师制度自从1979年恢复以来,一直发展很快。这几年律师行业逐步与行政机构分离,现在形成了以合伙所为主体,合伙、合作、国办三种组织形式并存的格局。截至目前,我国大约有12万注册律师,但是这个数量远比美国甚至是印度还要小,我国律师的综合素质相对还比较低,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进一步探索律师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要探索建立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完善律师队伍结构。进一步拓展与规范律师法律服务。

第二是公证制度。要努力促进符合条件的公证处由行政体制向事业体制转变。

第三是监狱制度。我们一贯主张惩罚和改造相结合,劳动是一种改造的手段,法律规定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犯人必须要参加劳动。但是由于现在我们国家监狱的经费不足,还需要犯人劳动创造的效益来补充经费的不足,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我们正按照“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要求,在部分省市开展监狱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

第四是社区矫正制度。刑罚执行方式可以多样化,根据罪犯的不同类型,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制度,从而适应罪犯改造需要,降低改造成本,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第五是司法考试制度。要按“最权威、最规范、最廉洁、最严密”的目标和“组织严密、程序严谨、标准严格、纪律严明”的要求,做好国家统一考试工作,不断提高法官、检察官和律师队伍的素质。

第六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十五大报告提出了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十六大报告将司法体制改革纳入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予以突出强调,明确了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审判、检察、侦查和执行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司法行政机关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在中央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一起加强配合,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与实践。

张福森学长还指出,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人民调解制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司法外事交流与合作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加强与完善。

听完张福森学长这番话,我们备感兴奋,不禁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美好明天喝彩,更为眼前这位司法战线上杰出的清华人喝彩。

张福森学长心中的清华精神

对于清华精神的含义,张福森学长赞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提法,但他还有更深刻的体会。

他分析道:“如果把这八个字具体分解一下,大体包括五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革命的精神。从1911年建立清华学堂到现在已经有九十余年了。这九十多年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变迁,但是不管是哪一个时期的清华教师、学生,有一条都是不变的,那就是始终把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远的不说,抗日战争时期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解放战争时期,朱自清教授‘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很有革命气节呀!再往后说,典型的就是粉碎‘四人帮’之后,清华喊出了‘从我做起’的口号。从这些事可以看出,不同的历史时期,清华人的脉搏都永远和国家的脉搏一起跳动。咱们可以这么来归纳,就是清华人身上有一种爱国的热情、强国的愿望,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从上述历程可以看出来,这种风气还是很浓厚的。”

“第二就是科学求实的作风。它的内涵是什么呢?就是在清华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其他的工作,都要讲究科学,实事求是,不搞虚假。虚假的东西站不住脚。要讲究按规律办事情,搞学问有搞学问的规律,搞社会工作有搞社会工作的规律。我在清华也做了较长时间的社会工作,讲究务实,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有政绩。你光会高谈阔论,光会喊口号,光会搞形式主义的东西是不行的,而是要具有一贯的科学求实的精神。”

“第三是民主团结的精神。清华是讲‘团结’的,讲团结就要讲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团结。讲团结为什么要有民主呢?团结必须讲道理,不讲道理就没法团结人,不能搞简单化,要讲政策。1959年,我一进清华就赶上反右倾,报到第二天就有人敲我的门,说因为我是党员??我那时是预备党员,要去听一个报告。那个报告是蒋南翔校长传达庐山会议精神,然后党内开展了反右倾的学习,学生当中也开展了一些学习活动,展开了辩论,叫做‘三面红旗大辩论’,批评右倾的观点、右倾的思想。所以,清华也摆脱不了当时的历史环境,也曾经有过一些‘左’的做法。但是很快就纠正了,后来就开展了‘吐瓜子’的活动,就是说在运动中伤害了一些人,批判了一些学生,人家不服但是不敢说,后来就‘吐瓜子’,有什么心里想不通的就吐出来。再后来又搞了《学生工作五十条》,主要是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政策。现在你们可能看不到了,那五十条也脱不开当时‘左’的影响,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很不容易了。它的基点就是团结,就是要讲政策,所以后来学生工作很快就纠正过来了。这五十条对我们这代人影响很深。任何时候都要讲政策,毛主席都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进清华的时候19岁,20岁的时候担任团支部书记,现在回想起来印象很深,清华的这个风气还是很浓厚的。”

“第四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也是清华比较强调的一点。让我们这一代人回忆起来最大的一个考验就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你们现在已经很难想象了,我和我的儿子和女儿讲起来,他们老是说时代不同了,现在不会再出现了。但是在那种困难的情况下,大家的精神还是很好的。我记得1959年前后,吃饭是这样安排的:早、中、晚三张饭票,进门的时候就买票,早餐交一张早餐券,午饭交一张午餐券,主食馒头和米饭随便吃。那时候有一些社会青年到清华,不花钱就可以在这儿生活??不能从前门进,从饭厅的后门进,进去以后可以随便吃。1960年困难时期开始,就要定量了,每个人申报自己的定量。我自己报得比较低,最后评下来我是34斤粮食。饭卡把一个月的定量按本月的天数分成一份一份,像我一天只能吃一斤一两,今天只能吃今天的粮,只能少吃不能多吃。当然现在伙食好了,生活条件高了,也吃不了34斤粮食,但那时候副食是没有的,菜就是一勺,也很简单,肉很少,水果糖一个月只能买二两,也需要票证,点心好像是一个月半斤,真的很艰难。但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有些同学甚至都缺营养浮肿了,精神状态还很好,学习的气氛仍然很浓。大概到了1964年、1965年的时候,学校强调学生要能吃大苦耐大劳,也就是说毕业以后可能要去比较艰苦的环境??在任何一种环境下都要能够适应,能够贡献你的力量,做出你的成绩,所以说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很浓厚的。”

“第五句话就是谦虚谨慎。清华是全国最高学府,在这样的学校里出来的学生或者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的人,容易形成一种傲气,或者叫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所以清华比较注重这个问题,讲求谦虚谨慎。给你们说一段故事:我们上学时,每年的毕业生毕业,蒋南翔校长讲话,都是经过仔细考虑的。先要在大礼堂开毕业典礼,毕业典礼的讲话里面有特别的内容,然后晚上有个毕业生会餐??由学生会主席主持的,我主持了3年??1963年至1965年。我第一次主持的会餐上蒋校长就讲到这个问题:清华的同学毕业以后,要注意谦虚谨慎;不要到处贩卖清华香肠??一个比喻,不要到处说清华这个好那个好,还是要讲求谦虚谨慎;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64年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在第七饭厅,也是我主持,又是这样的,毕业典礼的时候没有讲,晚上会餐的时候讲了。我就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原来毕业典礼的讲话内容很多,怕把这个冲淡了,因此到晚上会餐的时候(这是蒋校长给毕业生讲话的最后一次机会),别的话都没有,就这一个内容,‘清华的学生毕业以后要谦虚谨慎,不要到处贩卖清华香肠’,所以说学校非常注重谦虚谨慎。”

“我想这五个方面可以综合起来,作为清华一个总的校风。这个作风要说得很明白、很清楚,还很难。它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常讲一个好的单位有一种好的作风,就像一个大的熔炉,人的一生在大学里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所以这种好的作风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我回忆起当时在学校的情景真是历历在目,在大学里人生观基本形成,对一生的影响很大。”

对清华学子的殷切期望

张福森学长认为清华大学法学院要办出特色,一定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与其他大学法学院相比,北大法学院比较重视理论,政法大学的培养对象更多是针对司法机关,清华法学院要注重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张福森学长对法学院学生提出三点要求:“第一,注重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树立坚定的信念,要有宽阔的胸怀、扎实的作风、渊博的知识,作为法学院的学生、复合型的人才,应该具备这些条件、这些标准;第三,还是理论联系实际,要一边学习,一边参与一些社会实践。”

这些话语显得那么平易而朴实,但内涵很丰富,令我们回味良久。短暂的40分钟采访很快就过去了,告别了张福森学长那简朴的办公室,我们的心却久久难以平静。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清华学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沉淀,才铸就了今日清华的辉煌,也只有一代一代的清华学人将清华精神的火炬传递下去,清华才能永葆她的辉煌。而我们就是这一代代清华人中的一分子。今天,我们为清华而骄傲;明日,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母校、报效祖国,让清华的伟大精神永远流传!

(杨继、梅臻、李迎春)

张福森,男,1940年生,现任国家司法部部长。1959?1965年在清华大学自控系计算机专业学习,曾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1979年后相继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大学部部长,团市委副书记,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司法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司法部部长兼党组书记,中共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附 件: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