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缅怀张世英先生

2020-09-18 | 杨国荣 | 来源 《文汇报》2020-09-18 |

张世英(1921—2020)

我与张世英先生的学术之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黑格尔依然为学界所重,我自己则对黑格尔的哲学尤感兴趣。当时中国哲学界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学人中,张世英先生无疑是佼佼者。与贺麟先生主要从事黑格尔著作的翻译有所不同,张先生更侧重于对黑格尔思想的研究和阐释,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黑格尔〈小逻辑〉绎注》,即体现了这一点。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我与张先生除了“神交”之外,并没有其他联系。步入21世纪,华东师范大学设立大夏讲座。2005年,通过陈嘉映兄,我们与张先生取得联系,我终于有机会一睹先生风采。记得张先生所作的讲座也由我主持,讲座之后的一个下午,我专门前往张先生下榻的逸夫楼,就感兴趣的学术问题长谈了半天。

张先生返回北京后,我们曾有一些邮件往来。我当时主要关注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与张先生的所思也有相关之处。在此期间,我的《存在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而上学》(后易名为《道论》)刚刚出版,我特奉上一册,请张先生指正。2005年9月,张先生在邮件中写道:

“看样子,大作的要旨是想把真理、审美与道德结合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此三者并非哲学的三个不同的分支与部门,而是把握存在的三种方式。我很赞同这一基本思路,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恕我读得比较粗糙),书名的副标题是‘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而上学’,说明我们虽处后形而上学的时代,却仍需要而且是非常需要形而上学。大作所要建立的正是一个新时代的新形而上学。这个形而上学不是旧的、超验的,而是很现实的。马克思说要使哲学现实化。我看,你的新形而上学似乎就是企图担当起这个任务。我很赞赏你的宏愿。海德格尔把‘共在’看成是‘沉沦’,你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表示了不同看法。我过去倒是赞同过海氏的这一观点,这符合中国旧知识分子遗世而独立的情操。”

此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由于我平时不善交往,与张先生没有作更多的联系。直到2019年,我获“张世英哲学美学学术成就奖”,在北京大学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得以再度拜谒张先生。此时张先生已近百岁,但看上去行止自如,精神矍铄,仪式上站着致辞数十分钟,既无讲稿,也无提纲,条理清楚,内容精到,让人叹为观止。

纵观张世英先生的学术历程,其早年和中年主要从事哲学史的研究,尤其关注黑格尔的哲学,晚年则开始不限于历史,而是逐渐由历史转向理论。

张世英先生的哲学发端于西方哲学,其理论反思也首先指向西方哲学。按照张先生的理解,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主要倾向是主客二分、心物二元,由此导致了对世界理解的分离趋向,直到现代的现象学及后现代哲学,这一趋向才有所改观。反观中国哲学,则以肯定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知行合一为主要取向。有鉴于此,张世英先生晚年主要致力于运用中国哲学的资源,努力克服西方近代以来凸显的哲学偏向,并呼应西方现代哲学中扬弃两分的走向。由此出发,张先生也不断拓展哲学的研究领域,关注美学与哲学、科学与哲学、人格境界等问题,提出了万有相通之说,认为基于万有不同而又相通,才能把握真;唯有超越主客对立,才能达到物我两忘的美;而万有相通、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又使人形成“民胞物与”的责任感,后者包含善的取向。此外,张先生还提出了美感具有神圣性的思想,从而将审美意识与终极关切沟通起来。这些看法展现了他对真、善、美以及终极关切等哲学基本问题的多方面思考。

从哲学进路以及学术精神的角度看,张世英先生晚年的学术足迹,显然难以抹去。他对史与思加以贯通,跨越中西哲学的边界,其中不仅内含一般意义上的哲学意识,更展现了世界哲学的视域。张先生从事哲学理论建构时,已进入古稀之年,直到年近百岁,依然阐发自己的所见与所思。哲学本质上表现为智慧的无尽探索,张世英先生不懈的学术探索精神,无疑可以视为哲学这一品格的完美写照。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相关新闻

  • 112020.09

    听爸爸聊往事

    父亲张世英是著名哲学家,却不是一个善于交际,过多考虑如何处理人事关系的人,有时会因此得罪人而自己还不知道。他是一个低调的人,经常思考的还是他的哲学方面的学术问题,所以和他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和学问有关...

  • 292023.07

    青春何以不辜负?这群清华人择凌云志,逐梦苍穹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曾存在迷茫,每一代人的青春也都曾关于理想和成长。青春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握好时代的接力棒,让青春之花绽放最绚丽的色彩?他们选择把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之志融入国家民族发展,为建设航空强国贡献力量。时光倏忽,初心依旧,对于他们当初的选择,时间正在给出最好的答案。盛夏时节,赴辽宁调研的校党委书记邱勇专程看望在辽校友,与在航空工业领域工作的校友座谈,聆听他们用奋斗扬起理想风帆的动人故事。...

  • 102017.04

    深切缅怀著名飞行器进气道专家、南航教授张世英

    2017年3月20日,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奠基人之一,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飞行器进气道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教授张世英同志在南京逝....

  • 232020.10

    心游天地外 意在有无间——悼念张世英先生

    张世英(1921年5月20日—2020年9月10日),武汉人。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先后在经济系、社会学系、哲学系学习。1946至1952年先后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起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

  • 032016.06

    张世英老师的哲学生涯

    张世英,1921年生,湖北武汉市人。1941年秋考入西南联大经济系,后转入哲学系,1946年毕业。后曾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

  • 082020.10

    上下求索七十年,他用哲思留下一盏明灯——缅怀哲学家张世英

    9月10日10点49分,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自西南联大读书时与哲学结缘,70多年来,张世英在哲学的世界里不断跋涉、耕耘、求索。从早年深耕黑格尔哲学,享誉中外,到晚年着力中西汇通,追求“万有相...

  • 082020.10

    笃信万有相通 徜徉天人之际——怀念我的老师张世英先生

    张世英先生和夫人、女儿合影张世英先生(右三)和弟子们合影。右一为本文作者李超杰张先生的若干弟子把先生拉进了一个微信群,名为“向张先生学习”。晚年的先生听力不济,于是,这个群就成了我们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

  • 212019.02

    张世英:将哲学带出寂静冷宫

    作为黑格尔研究专家,张世英从西南联大开始就与黑格尔的哲学“纠缠”在一起,研究、言说、出版、再诠释,由此生出“万有相通”原创思想和“人生要有精神和诗意”....

  • 272018.08

    张世英:万有相通的哲学之思

    张世英的学术人生折射出一代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追求真理、艰难求索的心路历程和生命轨迹。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位年逾九旬的哲学家、美学家以一颗不同凡俗的游心....

  • 072020.12

    百岁哲人最后的生命光彩——纪念张世英先生

    2020年8月13日下午,老友张晓崧发来微信说:“今天老父的精神状态不错,正好出版社送来再版的新书,抓紧给忠明兄题了字。老父半个多月拿不了笔了,写了两本就写不动了。”没隔几日,我即取来《我的思想家园》一书,很感动,但从张老题签的字迹中似可辨识出力有不逮,未及同年6月赠我《中西哲学对话——不同而相通》时题字之苍劲、规整。我问及张老身体状况,晓崧只是淡淡一说“不太好”,从他难以掩饰的神情中则能感知其压在内...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