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追忆我的导师章德安教授

2021-03-15 | 王毅峰 |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网站 |

2017326日是章德安老师逝世十周年纪念日,章老师192693日生,中共党员,1948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毕业。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列立义研究班哲学分班毕业。历任交通大学政治课助教、讲师。1957年随学校西迁,退休前任西安交通大学法学研究员,从事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是西安交通大学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创始人之一,1992年退休。2007年逝世,享年81岁。

为志纪念,我们选摘了部分学友追忆章德安老师的文章,追忆先哲,缅怀师恩。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追忆我的导师章德安教授

王毅峰


今年(2016)是母校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三十周年。三十年来,研究中心培养了众多业界翘楚,桃李满天下,为培养交叉性、多学科、复合型人才探索了一条有效道路,为中国的科技立法、知识产权保护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骄傲与自豪,感恩与感动,回忆与追忆交织在一起,点点滴滴,宛如昨日,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那段充满激情的青葱岁月。饮水思源,师恩难忘。此时此刻,让我想起了我的导师章德安教授,他知识渊博、文理皆通、著作丰厚令人高山仰止, 又儒雅睿智、胸怀坦荡、洞明事理更如碧水长流。

章德安教授在工作中

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对法学高等人才,尤其是具备交叉性、多学科、复合型知识背景人才的强烈需求的推动下,西安交通大学在全国理工科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注重用不同学科研究法律问题,开辟了法学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研究中心是全国首批经济法学硕士点,并于198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且招生之初便进入高端学术研究,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荟聚在这个新兴的知识殿堂。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的成立及招生,背后有着一批为之日夜操劳、殚精竭虑的教授,他们思想先进、卓有远见,在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上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的导师章德安教授就是其中之一,堪称创业的元宿,居功至伟。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学识渊博、文理皆通、涉猎广泛,他潜心研究并倡导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方法,注重研究知识产权制度与法律、科技、经济及社会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达到多学科知识、经验的互补、融合,并为之著书立说、推动实践。因此,他成为我国科技立法的先驱者和权威性人物之一。当时,我来到这里学习研究,就是向往这种交叉性、多学科的崭新培养模式,并被教授们渊博的学识深深吸引。

章德安教授一生教书育人,两袖清风,爱党爱国爱教育,胸怀坦荡而又洞明事理,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在“文革”中受到冲击,虽九死而未悔,仍然坚定信念,始终认为党必定会挽狂澜于既倒、引领中国走向富强。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他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学生的天职就是学成报国,他以长者的坚毅、睿智和风范影响打动着每个学生,使大家在校园里安静读书、专注科研。教授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运动,并躬践力行、孜孜不倦,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科研不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教授看来,有限的生命只有投入到无限的教学实践、倾注在学生身上才能体现出一个老师的价值。有一年,我专程回校拜访恩师,教授已年逾古稀,但他依然不辞辛劳,笔耕不辍,致力于学术研究、学生教学和授业解惑,把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家的科技立法和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每每想来,无不令人为之动容。教授这种专注倾注、孜孜以求的信念和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打动着我、激励着我,成为我人生奋斗历程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96年中心组织研究生专题学术报告会

章德安教授富于思辨,经常能以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判断是非,教会了我们如何思考、做人和洞悉事物的发展规律。他常以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塞翁失马”的典故教导我们,他说,一者是要辩证地看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福祸相依,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好事和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二者要多角度看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要学会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下抓住事物的本质,抓住主要矛盾,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和措施;三者要与时俱进看问题,不能固守成规,更不能刻舟求剑,要根据时间、环境的变化来分析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发展走向,提高前瞻性与预判能力。教授教给我的这一方法论,无论是在以前的学术研究,还是在现在的管理工作中,都为我迎战每个困难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因此,在面对困难、挫折和层出不穷的问题时,我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磨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遇到挫折时不做出错误的判断,在面对挫折时具备强大的心理,在应对挫折时有更大的担当。他又常常让我们运用系统理论,从管理、社会现象作思考、作探索,不断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研究生专题学术报告会上章德安教授在与学生交流

老子说过:“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教授深得此法,他认为人的固有价值始终是第一性的,是独立于其能力之外而存在的。因此,他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当时,我作为一个理工背景的学生去学习法律专业,忐忑不安的心情自是不言,更为工科背景的知识结构能否嫁接到法学研究领域而担心不已。在一次调研中,我的自行车刹车出了问题,在我正在烦恼时,教授拿出随带工具,把我的自行车妥妥地修好,并立马就能使用。教授动作之娴熟、技艺之高超,倒让我这个学工科的学生既惶惶然又钦佩不已。教授看着我吃惊迷惑的样子,他笑着对我说,这是我“下放”工厂劳动学到的手艺,我在工厂劳作时,常常使我思考很多事情,其实任何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经验,都会为未来的研究和工作实践提供有益帮助。教授的经验和启发,使我进一步坚定了学习的信心。于是,我疑云顿开,放下了思想包袱,欣欣然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开阔了学习境界,达到了“欲罢不能”的情状,不断在求索之路上竭力专研、日益精进。

1997年章德安教授工作照

教授始终以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学理念启示于我、开导于我。他说,读书专研,无非两端,一个是由行而思的激发,一个是由内而外的延伸。于是,教授常常在我思考处于瓶颈的时候进行启发,在我有所领悟的而不能用言词、文章表达的时候进行开导。在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方式的循循善诱下,使我逐渐掌握了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叩其两端、攻乎异端的学习方法。实习的时候,在一次协助法院审理一起公交与火车相撞的案件中,法院要求用图即工程的方法来描述案件的发生过程、责任关系,教授多次带我到现场调查取证,并亲自动手绘制图形,还原了案发现场,为案件的科学审判提供了重要依据。这是理工的思维运用于司法实践的一次美好的结合,这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种思维解决问题的魅力。正是这种多学科的知识背景,让我在后来的学术研究和管理工作中,往往在遇到瓶颈之时又柳暗花明,在纷繁复杂时又豁然开朗。

章德安教授教坦率真诚,和蔼可亲,从不以长者自居。在带领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常常与政府、法院、科研院所打交道,教授总是以富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坦诚谦逊的态度折服和打动所有人,让人耳目一新、倍感亲切。这种人格魅力和处事方法,总能让更多的人在一起团结协作,在共事的过程中共享信息、互相帮助、互相认同。与教授相交,如饮甘醴,记得当年在他的小书房促膝长谈时,他说,人生因缘际会,总会面临很多得失,只有付出才能收获,不诚实进取就不会取得任何成果,不劳而获、非常态的东西是不会久远的,做人也要但凭一颗赤诚之心,面对得失时便会豁然开朗、心里泰然,在得失面前保持博大的胸怀,镇定自若,洞明事情背后的原委,做到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又说,人的成长进步,一切成就,惟有拼搏进取、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才能步履稳健、行得久远,才能有更大的担当精神,人亦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平坦坦,但要确立目标并为之奋斗,这样就能眼前有目标,胸中有沟壑,久久为功,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百折不挠……

哲人之言,铿锵之声,教授练达、睿智的话语,如山涧清泉一般明澈,似三月春风一般温润,现在想来仍然让人如饮甘醴、如沐春风,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沿着河流走,总能发现大海。在我人生的每一段际遇,无论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后来的金融管理工作,教授的教诲总是让我受益匪浅,是为金玉良言。

怅望星空,幻出面影。

塑人灵魂,德若幽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值此母校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三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追忆我的导师章德安教授。


——————————————————

作者介绍

王毅峰,1986年至1989年在西安交通大学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经济法专业研究生学习。毕业后在西安交通大学从事教学、科技产业管理工作,自2000年起进入金融行业工作。曾任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高级信贷执行官,20114月,调任交通银行贵州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相关新闻

  • 072020.05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追思“建筑仁者”李道增

    感动于先生的追求,钦佩于先生的坚持,希望能在一代建筑大师的剧场空间和设计维度中,见天地,见人生。

  • 202016.04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各界纪念任继愈百年诞辰

    4月15日,“永远的怀念——任继愈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 032019.09

    一代宗师 山高水长——学界纪念黄昆先生百年诞辰

    9月2日,北京西郊宾馆银杏大厅,人头攒动,中国半导体学界的顶尖学者济济一堂。 他们为了共同的纪念,相聚在这里。众多的学者、院士排着队发言,回忆与一位....

  • 242021.08

    大师风范 山高水长——校长邱勇在梁思成诞辰120周年文献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邱勇

    今年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梁思成先生推动创办的清华建筑系成立75周年。今天我们相聚一堂,举办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文献展,这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回顾历史、缅怀大师,将有助于我们更坚定地担负起属于我们的历史责任。在此,我谨代表清华大学向出席今天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 092021.04

    陆士嘉:心有至善 山高水长

    1945年10月,二战结束后,陆士嘉和张维夫妇急于离开德国回到祖国。临行前,陆士嘉的师兄波尔教授(德籍)及妻子担心战后德国被清算,自己被抄家,委托他们帮忙带走积攒的1.75千克铂金,算是替他们保存一点财产,待来日方便时再还给他们,如若没有归还的机会,就算是送给他们了。夫妇俩拿着这铂金,想也没想就带回了中国。1956年,民主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霍夫曼教授访华,参观清华大学时,遇上张维负责接待...

  • 162021.06
  • 032009.06
  • 232016.09

    沉痛悼念我的导师严东生先生

    回想起三十三年前,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那就是我,来到当时名扬海内外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研究所的“严东生”这个响亮....

  • 232016.09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追忆恩师严东生先生

    无论作为导师、领导还是作为科研工作者,先生始终展现出自身的专业素养、科学精神和聪明睿智,将个人能力的发挥从单向度的科研能力扩展到战略思维能力、科研管理....

  • 302021.03

    萧庆涵:缅怀我的导师边肇祺教授

    1988年出国之前,我回清华去跟边老师告别。边老师送了一本新出版的《模式识别》给我。恩师的这本专著,我一直带在身边。见到它,我会想起边老师对我的指导与帮助,想起我们在火车上废寝忘食地讨论课题的情景,想起毕业后去边老师家边煮面条边讨论模式识别新动向的快乐时光。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