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龙驭球:与党和国家做同样的梦

2021-07-02 | 来源 公号“清园春华” |

龙驭球

我叫龙驭球,今年95岁,是清华大学的一名离休老干部、老党员。

1926年,我出生在湖南省安化县,也就是在那一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成立。我与清华土木系同寿,在此读书、教课,与这里结下了近百年的不解之缘。

龙驭球为同学们讲解结构模型

我读书的时光,多是在抗战烽火中,那时心中整日承受着日寇的欺凌和亡国的威胁。读中学时,经常要跑警报,在防空洞里默默地思考“救亡”的严酷问题。

1944年秋,我考取唐山交大,当时学校早已被迫由唐山迁到贵州平越。入学不久,日寇逼近,学校又被迫再次悲愤迁移。同学们三五结伴,背负行李,胸怀悲愤。渡乌江,过遵义,登娄山关,经重庆,最后在四川璧山的破庙里复课。走了两个多月,长了一身脓疮。当时,身上是疮疤累累,全国是疮痍满目。这是我毕生难忘的一课,我在心里深深地刻下四个字“雪耻救国”。

1948年夏,我从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当了半年助教。之后,我见证了清华园的解放:为了保护清华师生安全,解放军采取了绕道走、不开炮等多种措施,使清华师生深受感动。那时我由衷地想:这真是人民的军队,共产党的军队。我打心眼里敬爱我们自己的解放军,自己的共产党。当时,“成为一名党员”的想法涌入我的心头。此后几经辗转努力,直到19829月,我终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龙驭球在备课

要强国,要兴邦。党和国家做这个梦,清华做这个梦,我个人也是做这个梦。

1944-1948年期间,我于战争烽火中四处辗转,相继在唐山交大、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完成大学学业,让我吃惊的是,我读到的全都是英文教材,一个国家竟连一本结构力学的中文教程都没有。后来成为教师后,我就痛下决心,一定要写一部中国人自己的中文教材,而且要以中国特色超过英文教材。

1948年龙驭球大学毕业照片

70年的教学工作期间,我编写并修改中文教材《结构力学》,这本书先后已出版10轮,共计19卷,形成了具有中国思想特色的结构力学知识体系,并获得了诸多奖项,实现了以中国特色享誉世界的心愿,而且,这套教材也培育了我国几代土木工程领域的千万学子。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史馆展示的结构力学教材

个人简介:龙驭球,男,95岁,198291日入党,20188月离休。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荣休院士,我国著名的土木工程和结构力学专家。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第三届中国工程科技奖(2000年)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3年)等。

龙驭球获第三届中国工程科技奖

向党说句心里话:在2001年建党八十周年之际,我以敬爱、敬仰的心情写下《建党八十周年抒怀》一诗,其中四句为:炎黄崛起平生愿,科教繁荣此日心。党建八旬吾未老,飘萧白发更精神。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和学习,现在我想把后两句改为:建党百年创新路,祖国富强更精神。




相关新闻

  • 222021.02

    情系蓝天 不变的初心

    情系蓝天 不变的初心

  • 192024.02

    秋来,且话万泉河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32021.04

    江苏十一位老学长给母校的贺信

    亲爱的母校:时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翘首以盼迎来了您一百一十周岁生日,我们在江苏的十一位学子有幸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陆续迈入您的怀抱,整个青春时代都沐浴着水木清华的阳光雨露,在清华园中学习生活的美好回忆至今在我们的脑海中熠熠生辉,母校的培育之恩同样是令人终身难忘。欣闻江苏省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友会将在南京举办盛会为您庆生,吾等心向往之,虽无法全部亲临,但也想通过这贺信的方式为母校生日送上我们的衷心...

  • 292021.09

    余剑锋:以毕生所爱 铸国之重器

    余剑锋,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是清华人、也是核工业人一刻不曾忘记的初心和刻在基因里的使命。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说,毕业30多年来,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为祖国...

  • 172018.12

    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纪念清华园解放70周年座谈会举行

    12月15日,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清华园解放70周年座谈会在主楼接待厅举行。

  • 202010.04
  • 242024.05

    余刚:深耕环境30年,坐热“冷板凳”

    “在清华工作的30年,我亲历并见证了环境学科一步步发展壮大,可以说,这里是我的‘舒适圈’,可以‘躺平’。但我想再突破一下,希望在生态环境学科前沿方向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恰好有这样的机会,能和大家一起开垦一片新土地是很令人兴奋的。”余刚说。

  • 012011.08
  • 212015.12

    王恩东:从济阳走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的人生轨迹是直线型的‘三个一’,只读了一所大学(清华大学),只就职于一个单位(浪潮集团),只研究了一项事业(服务器)”

  • 292017.07

    校友马伟明、景海鹏荣获中央军委颁授的“八一勋章”

    7月28日,中央军委颁授“八一勋章”和授予荣誉称号仪式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八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