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誓将心血付“村夫”——我的父亲萧涤非

2021-11-02 | 来源 《半岛都市报》2017年02月28日 |

萧涤非先生及其家人照片

父亲萧涤非,原名忠临,19061127日,生于江西省临川县茶溪村。1930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1933年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历任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联大等校讲师、副教授、教授,1947年秋,重回山大任教。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话当然不是在提倡“个人奋斗”,而是强调人应当有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父亲在一次大会发言中,谈到闻一多、老舍诸先生无师自通,敢于走自己的路时,曾无不自豪地说:“谈到我个人,也有那么个劲,走自己的路!”我觉得,这是他回首几十年的治学经历所得出的经验之谈。

萧涤非先生

父亲出生在一个穷秀才家,祖父名雪初,号晴谷,能为人排难解纷,人称“晴谷先生”。祖母杨氏,生三子二女,父亲未满周岁,祖母便去世了。十岁时,祖父又去世,父亲成了孤儿,在此之前,他曾在村上我祖父创办的三益小学读书,有时也放牛、爬松毛,亲眼看到了农民的疾苦。不过在他孤苦的童年,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水浒传》里白胜唱的那支“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民歌和《唐诗三百首》中杜甫的《兵车行》这些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此后,父亲随我大伯辗转于外地,读过三个中学。1926年,父亲20岁,由南京江苏省立一中同时考取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即后中央大学),因得到一位堂叔的资助,同时又慕梁启超之名,遂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在清华的七年,父亲深受黄节先生的教益。1929年,他在《清华周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读词星语》。1930年大学毕业。在旧中国,毕业即是失业,当时国家根本无所谓分配,他自己又找不到工作。幸而这时清华成立研究院,父亲按规定,以四年总成绩平均在80分以上,得免试进入,每月有30元津贴。他的导师黄节先生,是第一个在大学讲汉乐府的,他的研究院毕业论文《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便是由黄先生指导的,因成绩最优,清华同学会半开玩笑地送他一个刻有“状元”二字的铜墨盒。

值得一提的是,父亲在青年时代曾是足球名将。1935年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记载着:“萧涤非,为华北著名足球健将……”当时北平报纸的体育消息中,常有他的名字。他的百米111的清华记录,一直保持到解放后。所以,当他大学中文系毕业,找不到工作时,曾有好心的同学要介绍他去河南当体育教员,他苦笑了笑,谢绝了。

萧先生《杜甫诗选注》补批手迹

1933年,父亲研究院毕业,还是找不到工作。经黄节先生力荐,才到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任中文系专任讲师。那时,系主任也是黄先生的学生,黄先生对他说,如不接受就断绝师生关系,所以父亲常说黄先生是他的“恩师”!父亲在山大开的第一门课,是四年级的必修课“词选”。这年他27岁,同学中有的年龄比他还大(如著名诗人臧克家便是其中一位)。由于父亲对“词”之一道,平素也有研究,因而尽管初出茅庐,却是站稳了大学的讲台。此外,他还开了“乐府”等课。父亲是有正义感的,曾一度冒险通过邮汇接济在济南狱中的中共地下党员。

1936年秋,山大换校长,父亲被解聘。离青时黄兼芬女士与之结婚。山大解聘后,父亲到了四川大学,呆了五年。1941年,因拒绝参加国民党,被突然解聘,丢了饭碗,那时我还没出世,大哥三岁,二哥才几个月,全家困在峨眉山下。父亲异常气愤,正走投无路,他的老同学余冠英来信说,闻一多先生要他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这才得了活路。他的另一位在中国香港的清华同学黄玉佳又电汇了五百元路费,这才到了昆明。

八年抗战,父亲在治学上的一个变化,是他真正接近杜诗,产生了共鸣。所以,在回到山东大学后,便开了“杜诗体别”这门课,编写了数十万字的讲义。(父亲回忆说,记得李希凡同志曾旁听过这门课)

1979年初版《杜甫诗选注》

2017年增补版《杜甫诗选注》

1955年起,在教学的基础上,父亲的《杜甫研究》上、下卷先后出版。作为一名老教授,父亲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不仅给本科生上课,还辅导进修教师、研究生、外国留学生(朝鲜、越南各5),从未休假,他那诲人不倦的教学热情和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一向为同学称道。他曾说:“如果一堂课教失败了,我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还说:“如果在课堂上发现有同学打瞌睡,我会感到内疚,因为自己讲得不好嘛。”


相关新闻

  • 022021.11

    萧涤非:一生心血付杜甫

    萧涤非先生执教山大47年期间,辛勤耕耘,培育桃李;研究古典文学60载,著作等身,成绩斐然;研究“杜诗”造诣精深,解读“诗圣”一副血诚,深得名家风骨。在百廿校庆到来之际,我们回顾萧涤非先生的传奇人生和非凡业绩,展示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以此激励山大学子向先贤学习,不负青春、不负韶华,走好未来之路。

  • 022009.03
  • 202017.11

    追忆“时代楷模”南仁东:二十载心血筑“天眼”

    “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到无垠的广袤”,在探寻星空奥秘的路上,南仁东如同自己所写的这首诗一样,24年如一日,在贵州的....

  • 032022.12

    马长生主讲“清华校友学习日”第39讲:心血管健康管理

    11月26日下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应邀出席“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学习日”第39场活动,为校友带来“心血管健康管理”主题讲座。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副会长史宗恺出席活动并致辞,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副秘书长杨柳。3000余名校友、师生参与线上学习。史宗恺致辞史宗恺在致辞中分享了对终身学习支持计划的感受。校友终身...

  • 212021.05

    为教育基建花费心血贡献智慧的校友欧阳瑶章

    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市教育大发展:规划建设了上海大学等一批新校区,11所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学生公寓建设工程,启动松江大学城建设,全面完成薄弱学校更新的工程。当时上海市教委属徐匡迪同志领导,欧阳瑶章(清华水利系1958级校友)担任上海市教委基建处副处长,负责规划和设计方面的工作。教委基建项目很多,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的有上海大学新校区和寄宿制高级中学,以及对口援建项目、学生公寓建设等。其中上海大学新校...

  • 252018.06

    104岁马识途再出新书 703万字文集凝结一生心血

    6月24日上午,四川省全民阅读重要主题项目活动——爱读I DO周末阅读分享会2018年第3期《马识途文集》首发暨赠书仪式在四川省图书馆举行,已经104....

  • 122021.03

    我的父亲刘达

    光阴荏苒,岁月消融。父亲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人生的价值。无论是在他战斗过的地方,还是他工作过的单位,大家都怀念他,认为他是一个好人,一个一辈子认真做事、要把事做好的人。

  • 022021.11

    执著的学者,有趣的老人——萧涤非

    生活稳定后,萧涤非先生就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杜甫研究当中,他幼时的艰苦经历,和八年抗战中战火岁月,让他与同样经历了八年动乱(安史之乱)的杜甫更加接近,也产生了共鸣,“父亲对学问研究非常认真,特使是对杜甫研究,认真到不要命的程度,以至于到去世前还有很多文章没有发表”,萧光乾现在正致力于父亲遗作的整理。“萧涤非先生比我大27岁,是我的父辈;加之他是古典文学教授,我一进校就把他看成‘老夫子’”,萧涤非的学...

  • 142008.05

    清华师生关注地震灾区义务献血奉献爱心

    真情流淌,血脉相通  【新闻中心讯 学生通讯员 袁小羽 摄影 郭海军】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无数清华师生的心。

  • 062009.11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