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大气,大爱,大先生——沉痛悼念潘际銮老校长

2022-04-21 | 来源 南昌大学新闻网2022-04-20 |

2022419日上午,南昌大学的名誉校长潘际銮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全校师生至为悲恸。

犹记得去年52日,南昌大学举办办学100周年发展大会,潘老亲临学校出席活动。当时虽已94岁高龄,但老校长精神矍铄,步履轻盈,思维敏捷,与四海归来的校友畅叙学校的发展历程……不曾想,一年不到,老校长便驾鹤西去,噩耗来得太过突然,内心无法接受。

深夜静思,与老校长交往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我清楚地记得,和老校长的第一次见面,是在2013年夏我来校工作的第五天,我专程赶赴北京潘老家中拜访,向他请教办学治校经验。此后的9年时间里,我几乎每年都向老校长汇报交流,每次都如沐春风,受益匪浅。虽然2002年后潘老回到清华园专心科研,但作为学校的名誉校长,仍然时常关心关注学校发展,不顾年事渐高,不辞辛劳,在北京、南昌之间来回奔波,出席参加学校各项重大活动,令人感佩。20159月,学校为探索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精英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决定成立以老校长名字命名的“际銮书院”,老校长不仅表示赞许,还亲自赶回南昌为书院揭牌并致辞。今天,际銮书院已经成为南昌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实验基地。201612月,正值老校长90华诞之年,学校为发挥老校长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办学资金渠道,决定成立潘际銮教育基金会,老校长鼎力支持,不仅赶回学校出席了基金会成立仪式,而且为基金会题词并发表讲话……

这一件件一幕幕,感人至深;老校长的教诲,言犹在耳。从老校长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大气,大爱,大先生”的伟岸形象,从老校长身上我读到了“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大公无私的家国情怀、行为世范的高尚品格”。这是南昌大学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宝贵财富。

“大气”——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

潘际銮先生是我国著名焊接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早在1980年他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潘老学术起步早,学术造诣深,学术成就大,学术头衔多,学术荣誉多,这在我国乃至国际同行中都是公认的。潘际銮先生19271224日出生在江西省瑞昌市,在抗日战争那段烽火连天的苦难岁月里,他在颠沛流离中艰难地完成了中学学业。经过努力,在17岁那年他以云南省状元的身份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学习,1948年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0年秋天,他被清华大学推荐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普罗霍洛夫既是实践经验丰富的焊接技术专家,又是一位学术水平很高的教育专家。学有所成后,潘际銮先生又回到清华大学开始他孜孜以求的科学探索。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潘际銮先生抱着为国家工业发展培养人才,为正在兴起的国家工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的情怀,在清华大学正式组建了焊接教研组,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批焊接专业,为新中国的焊接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初,潘际銮先生实验成功氩弧焊并完成我国第一座核反应堆焊接工程,随后很快又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1964年,他与上海汽轮机厂等合作成功制造出我国第一根6MW燃汽轮机压气机焊接转子,为汽轮机转子制造开辟了新方向。20世纪80年代,他率先提出用电源的外特性”控制电弧概念,为焊接电弧的控制开辟新途径,在中国自行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时担任焊接顾问。进入新世纪,他研制成功爬行式全位置弧焊机器人,为国内外首创。他担任中国第一条高铁的铁轨焊接顾问,被誉为“真正开启中国科技、中国高铁高速发展的奠基人。”

潘老一生的科研几乎都与“焊接”有关,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创造了多项“第一”,并因此成为第一位“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为推动先进焊接技术装备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引领国际焊接工程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爱”——大公无私的家国情怀

潘老出生和成长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曾回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他在九江瑞昌的家被日本人炸平,父亲只能带着全家人从九江往昆明逃难。逃难时他不幸得了伤寒病,导致肠胃溃烂,当时也没有医院没有药,我昏迷了,父亲背着我走,每天只给我喝一些水和米汤,把我从衡阳背到了桂林,昏迷了十几天后我终于醒来了,伤寒也慢慢恢复。童年时期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亲身经历,让潘际銮先生深深地懂得,惟有努力学习,自立自强,才能报效祖国,让中华民族强盛起来。

我们看到,潘老在国家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利用自己的科技创新,践行着他的科技报国之志。潘老曾经说:“我这一辈子不图什么名利,我的奋斗目标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只要国家需要,我就知难而进,敢于上马。”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穷二白,正在推进工业现代化建设,潘老为适应国家工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面对当时没有房屋、设备和经费的情况,白手起家,从规划设计实验楼、订购实验设备做起,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批焊接专业。20世纪60年代,面临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封锁和禁运、苏联对我国中断援助、科研资料极其匮乏、科研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潘老不畏困难,成功研制出重型轧钢机架的电渣焊技术、大型锤锻模堆焊技术、我国第一台真空电子束焊机,完成了2500吨水压机全套高压蓄势器的研究及生产任务、清华大学核反应堆焊接工程的研究及生产任务、我国第一个汽轮机大型拼焊转子工程,等等。支撑潘老不断做出这些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的动力,正是源于他对科学事业的挚爱和对国家富强的期盼。

爱国是最宏大的强国之志。潘老作为我国焊接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以渊博学识毕生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六十多载岁月里,他将自己的事业与国家需要紧密相连,焊接领域许多“国之重器”的背后都有他的付出与奉献。然而,面对他和团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潘老总是说这些都是他该做的,总把荣誉让给团队成员,不计名利、甘当人梯、奖掖后学的背后,正是他一生大公无私、科技报国的大爱写照。

“大先生”——行为世范的高尚品格

潘老不仅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还是一位有着浓厚桑梓情怀的教育家和德高望重的“大先生”。

19933月,江西省决定将原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时任省长吴官正三顾清华园,诚邀潘先生出任南昌大学首任校长,一时被传为佳话。199341日,潘老受邀来到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考察。他见到吴官正省长后第一句话便是:我早已年过花甲,在清华也有很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我是江西人,家乡人民养育了我,省委、省政府领导信任我,希望我为故乡做点儿事。这既是我应尽的义务,更是我的光荣!放弃清华的研究工作确实有点儿可惜,但我要么不干,要干就踏踏实实地干,而且要干好。

带着对故乡人民的深深眷恋,肩负创建高水平大学的使命,潘老校长于19935月,以66岁的高龄毅然回到故里,主持组建南昌大学,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殚精竭虑。他和班子成员一道,根据世界科学技术、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围绕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敢于创新,大胆改革,提出了面向21世纪,以改革总揽全局,立足江西,服务江西,紧密围绕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南昌大学的办学思路,同时又提出并实施了办好南昌大学的综合改革举措。首先是对两校合并后的学科专业、院系进行大幅度调整,构建办学的四梁八柱;其次是在本科教学中实行学分制、淘汰制和滚动竞争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在南昌大学建设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学校中长期规划,推进“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注重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校办企业;加强后勤队伍和后勤保障服务;抢抓机遇谋划前湖新校区建设,等等。这些举措定位清晰,思路超前,措施得力,激发了办学活力,提升了办学质量,极大地扭转了校风、教风和学风,得到了当时全校师生的支持和拥护。

潘老担任南昌大学校长的10年,是南昌大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10年,重构了学校的办学体系,结束了江西高等教育无院士、无博士点、无重点高校三无历史,获批了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学校融合发展阶段的里程碑。

潘老校长不仅通过办学治校培育人,还通过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教育人。2017年,潘老90岁高龄的时候,当媒体问他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话要说?他说:年轻人要搞清楚学习的目的,要掌握知识,为国家多做贡献,少想名利。我犹记得,潘老校长在际銮书院2018级新生开班典礼上对书院新生的深情寄语:同学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奋斗目标,要爱祖国、爱母校、爱书院,学会感恩,淡泊名利,戒骄戒躁,知行合一,踏踏实实地为国家、人民做出重大贡献,努力成为社会精英、国际名流、杰出校友、国家栋梁。追忆这30年,潘老为南昌大学的建立、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那“为学勤勉严谨,为事精益求精,为人低调谦和”的示范,塑造着南昌大学莘莘学子的品格、品行和品味,不愧为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我们将永远感恩和铭记潘老校长为南昌大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永远缅怀潘老校长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

潘际銮老校长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相关新闻

  • 202022.04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会长潘际銮院士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焊接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潘际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潘际銮院士,1927年12月24日出生于江西瑞昌,1944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并留校任教。1950年被派往哈尔滨工业大学跟随苏联专家进行研究生学习,后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教研组首任主任,1953年回清华大学创建焊接教研组...

  • 142019.01

    沉痛悼念清华大学王继明教授:师爱无疆,百年风华!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继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月10日18时48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103岁。

  • 192022.04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潘际銮院士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焊接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潘际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潘际銮同志1927年12月24日出生于江西瑞昌,1944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并留校任教至今。曾于1992年至2002年受聘担任南昌大学校长。1956年4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潘际銮同志长期...

  • 272011.07
  • 012022.06

    沉痛悼念胡邦定校友

    2022年6月1日,胡邦定校友走完漫长的人生历程,在家中安然离世,享年100岁。

  • 282020.06

    沉痛悼念陈肇元先生

    我与陈先生认识大约是在1998年秋季的一天下午,他来找或已退休的中建总公司科协秘书长臧宣武大姐谈事情,当时恰好臧总不在办公室,他就坐在我旁边一个座位上....

  • 222021.02

    沉痛悼念韩至骏教授

    沉痛悼念韩至骏教授

  • 042020.08

    沉痛悼念曾善庆先生

    2020年7月18日,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美术教师,旅美画家曾善庆先生,因病于美国纽约逝世,享年88岁。曾善庆先生,1932年出生于湖南邵阳,擅长绘画,1946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徐悲鸿先生。生前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副教授。2016年摄于曾善庆先生的纽约曼哈顿寓所,左起:奚树祥、曾善庆、杨燕屏曾师和我们同时在1952年进入清华,当时他才二十岁,是我们的同龄人,却成...

  • 292017.11

    大爱育人:耄耋之年老校友不远千里捐资助学

    大爱育人/夏时桃李满园香/翔遨五湖四海强/元怀大爱恩情长/庆归乡土育芬芳

  • 282011.07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