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刘永坦院士:筑牢“海防长城” 守护万里海疆

2022-07-01 | 李丽云 | 来源 《科技日报》2022年06月29日 |

“‘永坦班’作为当时唯一一个以院士命名的哈工大特色班,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们在大一就能接触到研究生科研课题,可以选择学科带头老师作为我们的学业导师,可以享有‘一生一策’个性化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2021级永坦班班长干志宏627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令他们感触最深的是坦先生的告诫——学习要注重基础,科研要坐得住冷板凳,要肯吃苦、肯下苦功夫,要为国解忧、为国排难、为国尽责。

干志宏提到的“坦先生”,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也是“永坦班”班主任、哈工大教授。刘永坦是我国著名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1991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1年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在我国绵延万里的海岸线上,雷达是海防“千里眼”,是捍卫疆土的国防重器。而在这“千里眼”背后,是刘永坦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是40余年的孜孜不倦和上下求索。在科技报国的漫漫征程上,他带领团队历尽艰辛,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优化了我国对海探测领域的前瞻布局,打造了一支雷达铁军,为祖国万里海疆筑起一道海防长城

从零起步 创建我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

刘永坦生于20世纪30年代,1979年作为国家外派留学生到英国深造。留学生涯让他对雷达有了全新认识——传统雷达虽然有千里眼之称,但也有不到的地方,新体制雷达才能让千里眼练就火眼金睛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受国家安全环境和国外技术封锁影响,急需在关键国防装备上取得技术突破。1981年秋,怀揣拳拳报国之心的刘永坦毅然回国,许下一个宏愿——开创中国新体制雷达之路。

找不到多少资料、没有相关技术可供借鉴,他率团队从零起步,伏案研究、奋笔疾书,经过10个月连续奋战,手写出一份20多万字的《新体制雷达的总体方案论证报告》。

从方案走到现实,仍是举步维艰。

在雷达调试初期,系统频频出现死机,任何一个微小的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无法运行。在荒无人烟、条件恶劣的雷达研制试验现场,在各项技术实践和成千上万次的反复锤炼中,刘永坦率领团队持续攻关,每天废寝忘食地工作十几个小时。

1989年,他带领团队终于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对海探测距离达到令人振奋的量级,创建了新体制雷达探测理论体系,实现海防预警技术重大原始创新。1991年,新体制雷达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稳扎稳打 研制首部新体制远距离实装雷达

面对已有科研成果和所获荣誉,已经是两院院士的刘永坦没有停下攻坚的脚步。为打造“国之重器”,他组建了一支以哈工大为总体单位,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优势单位联合攻关的“国家队”,转战到更恶劣更艰苦的环境中,夙兴夜寐、日晒雨淋,在海岸线的大山里一干就是22年,历经上千次实验和多次重大改进,在国际上提出了一系列首创方法,全面破解了海空多类型目标兼容探测难题,实现海空多类型目标高概率、高稳定同时探测,成功研制出我国首部新体制远距离实装雷达,使我国成为极少数掌握远距离实装雷达研制技术的国家之一。

新体制雷达具备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海空立体探测能力,让我国海域可监控预警范围大幅提升,打造了捍卫我国疆土的国防重器。

精育良才 培养出一支雷达科研铁军

刘永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把报效祖国放在第一位。从教6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电子工程领域的教育工作,主编的《无线电制导技术》一书成为全国统编教材,出版的专著《雷达成像技术》获得多个奖项。

作为学科领军人物,他把新理论、新技术带进课堂,把学生带到国防科研一线,“真刀实枪”锤炼团队,搭建了新体制雷达领域老中青齐全的人才梯队,建立起一支雷达科研“铁军”,学生中涌现出了将军、院士、大学校长等一大批国之栋梁。

202083日,刘永坦将800万元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全部捐给哈工大,设立永瑞基金,助力学校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刘永坦说: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份殊荣不单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团队,属于这个伟大时代所有爱国奉献的知识分子。

20219月,以刘永坦名字命名的永坦班迎来第一批27“00本科新生。虽已85岁高龄,刘永坦仍亲自担任班主任,向学生言传身教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激励青年学子投身国防和科研事业。


相关新闻

  • 102021.08

    刘永坦——为祖国海防装上“千里眼”

    静谧的海岸线上,一排排整齐的新体制雷达天线迎风矗立,成为我国海防线上不可替代的“千里眼”。这些雷达的背后,是一支初心不改、使命必达的“雷达铁军”。这支“雷达铁军”的组建者,是一位85岁高龄的共产党员。他便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数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刘永坦带领团队坚持自主研发新体制雷达,为祖国筑造出一条坚不可摧的海防长城...

  • 012024.02

    刘永坦:筑海防长城,聚雷达铁军

    1990年4月3日,山东威海,海风吹拂着海滩上阵列整齐的雷达天线。这是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驻守在这里的科研人员如往常一样,紧盯着漆黑的显示屏。但这一天,一件新鲜事发生了:屏幕上破天荒地出现了一个小光点。一开始,大家都没反应过来这是什么。直到这支团队的领头人、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研究所所长刘永坦指着这个光点说:“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一时间,人们热泪盈眶...

  • 082019.01

    “海防长城”铸造者——记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刘永坦院士

    1月8日,刘永坦荣膺2018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这份中国科学家的至高荣誉,刘老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

  • 092019.01

    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刘永坦:用雷达筑就海防长城

    刘永坦的科技贡献,在于开辟了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引领我国对海远程探测技术的跨越发展。

  • 072023.08

    海军海南舰舰长张美玉——青春献给万里海疆

    南海某海域风高浪急,一场实战化条件下对空射击训练正在进行。执行战备任务的中国海军两栖攻击舰海南舰,劈波斩浪。“开火!”就在“敌机”进入副炮射程之际,指挥员一声令下,伴随着副炮的一连串火舌,炮弹呼啸着朝目标飞去,远处的靶机应声解体。这场训练的指挥员,正是海南舰上校舰长张美玉(乔晨曦摄,新华社发)入伍以来,张美玉始终牢记使命,常年奋战在海上斗争一线,先后参加亚丁湾护航、中外联演等数十项重大任务,荣...

  • 302021.09

    “时代楷模”刘永坦:开辟一条永恒的坦途

    9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19年,刘永坦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仅仅一年后,他便将800万元奖金悉数捐给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永瑞基金”,聚焦国防电子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刘永坦倾尽一生,为国家筑就了一道“海防长城”,凝聚了一支“雷达铁军”,又在自己8旬高龄时,通过设立基金,传递出了一支热烈的火把,...

  • 042020.08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哈工大

    8月3日,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

  • 202021.10

    刘永坦:“我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我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能把童年时期的梦想付诸现实,是很幸福的。”1936年出生的刘永坦,比世界第一台实用雷达晚“出生”一年,他却用一生追赶乃至领跑世界雷达技术的发展脚步。奠定理论基础、组建“雷达铁军”、筑造“海防长城”……刘永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对海...

  • 092019.01

    刘永坦:让海防雷达炼就火眼金睛

    他,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两院院士;他,1991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带领团队研制出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

  • 102019.01

    刘永坦:隐在“火眼金睛”身后

    刘永坦所从事的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是保卫祖国海疆不可缺少的“火眼金睛”,在长达近40年的研制过程中却经常让他面对外场试验的清苦孤寂、枯燥重复。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