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王希季:中国航天事业的“ 铺路石 ”

2023-04-03 | 陈文静 | 来源 《学习时报》2022年6月22日 |

王希季,白族,1921726日生于云南昆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航天专家,一生致力于中国航天空间技术的研究、发展,尤其在卫星返回关键技术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贡献。曾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及科技委主任、小卫星首席专家、双星计划工程总设计师等职,负责完成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设计,并首发成功。他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并于1999 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他是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技术负责人,他是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总体方案设计者,他是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在中国的18种型号火箭中,有12种是他担任负责人设计研制出来的!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

拒绝优厚待遇踏上归途

1921726日,王希季出生在云南一户商贾之家。父亲王毓崑饱受商场沉浮,因此不愿孩子再身陷商海,唯一的心愿是希望他们能学一门手艺,过上平静的生活。但王希季不甘平庸,勤奋刻苦,在昆明读书时就已小有名气。1934年,时年13岁的王希季,因在全市小学毕业会考中成绩第一而被誉为春城小状元;初中毕业后,他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当时的云南名校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土木科;1938年,还在读高二的王希季,应同学之邀,参加了刚迁至昆明不久的西南联大的招生考试,考取了该校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1940年,日本侵略军占领越南后,频繁轰炸昆明。炮火连天,尸横遍野,哀嚎震天。同胞的鲜血点燃了王希季的怒火,然而,那时的他却只有欲哭无泪的悲叹:国弱万民哀。

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场景,是他今生不曾抹去的痛。年轻的王希季怀揣“多学知识、振兴民族工业,以此救国”的决心,在20世纪40年代末,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就读于动力与燃料专业。

王希季之所以留学,其初心是为了学成归来建起一所大电厂为家乡造福,以改变当时昆明电力缺乏的问题,避免因电力缺乏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

194912月,他以优异成绩获取了科学硕士学位。正当他准备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时,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两张照片:南京路上好八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他的求学计划。

当曾经历过军阀混战、国破家亡的王希季第一次看到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军队时,他为此激动不已。虽然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但他决心要报效祖国,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

1950年初春,29岁的王希季拒绝了美国数个电厂待遇优厚的工作邀请,踏上了驶回祖国的邮轮。王希季与同船其他的中国留学生聚集到甲板上,憧憬着未来。当这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仰望太平洋上空的满天星斗时,他怀揣着建立大电厂,解决中国工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的理想,他或许没有想到十年后,由他主持研制的中国首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将刺破浩瀚苍穹。

主持“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研制

回国之初,王希季在大连工学院任教。教学之余,他仍在心中勾画着大电厂的蓝图。195811月,在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进军号令不久,王希季被调到上海机电设计院,担任探空火箭的技术负责人。然而,参与研制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的这支队伍,绝大多数是刚出校门不久的青年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有的年轻人甚至还没毕业,就拿着组织上的调令报到了。时年37岁的王希季面对挑战,带领着娃娃军团开始了边学边干的艰苦探索:缺乏技术,他找来资料自己先学,再给年轻人讲课,自嘲为现学现卖;来不及新建试验室,就把厕所改装成测试室;来不及建通信线路,就用手势或用人传递叫喊的方式进行试验场的联络;没有吊车,就用类似于古老的辘轳的绞车把火箭吊上发射架;没有燃料加压设备,就用自行车的打气筒把气压打上去……很多“土办法”成为当时解决技术性问题的关键。

仅用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由王希季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T- 7M就奇迹般地诞生了。1960219日,在上海郊区一个由稻田改建成的简易发射场上,“T-7M”昂然屹立在发射架上,虽然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却标志着我国已经在奔向太空的征程中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20世纪60年代,王希季受命主持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任务。他根据我国工业和技术的现状,提出了对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切实可行的总体方案和设计。19704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轨道。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奇迹蜕变,王希季也已从火箭的门外汉成为航天事业领头人。

太空要有中国一片天地

火箭发射、卫星升天,国人飞天之梦似乎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当苏联人加加林进入太空轨道并返回地面后,王希季就十分关注载人航天工程,并将之提上日程。

1971年,我国着手开展载人航天研究,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而此前,王希季就已接受有关单位的要求,对载人飞船总体方案进行论证。当“714工程下达后,王希季又参与了曙光一号飞船的研制。然而,“714工程实施不久,终因诸多原因被搁置下来。

20世纪80年代,我国“863”计划开始启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迎来了发展契机。时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的王希季,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对国情的深刻分析,建议我国应以空间站系统为目标,从载人飞船起步来突破载人航天技术,而且就载人航天关键技术之一的回收技术,我国已有17颗回收式卫星的基础,是符合国情的。中国神舟号载人航天工程方案就此基础初步形成。

1999年,神舟一号实验飞船成功地完成首次无人状态下的试飞。这是中国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国人飞天梦想指日可待。王希季又根据国际最新动态,马不停蹄进行下一步研究与讨论。

王希季在认真研究国外案例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载人空间实验室是发展空间站之前不可逾越的步骤,认为实验室在发射时已带足物资和设备,中途不能供给;空间站则具备物资补充和设备更换的功能,不仅可供航天员巡访,而且能够长期在内生活和工作。王希季这些创新战略性的建议与设想,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王希季说:在太空这个世界各国争夺的新领域,中国不仅要有一席之地,更要扩大到一片之地。为国家需求,他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为祖国航天事业打好了地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已经101岁高龄的王希季,仍在为我国航天事业作贡献,关心着中国制造2025”,研究着互联网+航天的新项目。王希季用一生的奉献,践行了他的誓言: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




相关新闻

  • 232016.09

    甘做国家发展铺路石——袁乃驹学长访谈录

    袁先生说,他这辈子对国家科学发展没有什么特殊的贡献,但是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就像是铺路石,国家需要就第一个冲上前。

  • 072018.12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甘做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

    郭永怀,中国力学科学的奠基人和空气动力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的名字以这样的形式继续熠熠发光。

  • 262021.07

    百岁院士王希季:中国航天“拓荒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希季是我国目前在世的“两弹一星”元勋中最年长的一位。7月26日,王希季迎来100岁生日。回首百年人生,主持我国第一枚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研制、提出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研制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与中国共产党同岁的王希季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国家需要,所以我回来了时间倒回到1950年3月。一个阳光明媚、海风拂面的上午,驶向东方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甲板上,几十名中国...

  • 252022.04

    林炎志:继续做好铺路石

    今天,我们清华大学1977级1017名同学,在这里纪念我们毕业40周年。此刻,我们站在雄伟智慧的主楼前,站在坦荡磊落的大台阶上。现在这里有1977级部分同学来的现场;也有被疫情阻隔在海外的同学,他们的思想与心情也和我们站在一起;这里也有部分离世先走的同学,他们的灵魂与足迹也和我们站在这里。我们在这里一起眺望未来。我们恐怕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届学生,是一个巨大历史转折的段落标记。我们享受了新中国光辉...

  • 142021.05

    潘光旦研究的一块铺路石

    201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优生学家、社会学家、性心理学家潘光旦诞辰120周年。这一年,为了在缅怀先贤的基础上推动我们今天学术的进一步发展,学术界、文化出版界、民主党派和地方政府先后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以会议而言,民盟上海市委、上海市宝山区、新民晚报社等单位,以及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先后举办了小规模的研讨会。以刊物发表的成果而言,研究成果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都是有目共睹的。有三家报刊的努力特别值得称道...

  • 122022.08

    继续做好铺路石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42021.10

    中国航天中的清华力量

    2021年是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天问一号探访火星,天和号核心舱成功入轨运行,天舟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核心舱交会对接,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值守,一个又一个成就标志着中国正在加速迈向航天强国。

  • 232023.02

    传承航天精神,续写中国航天新辉煌——访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院士

    空间站“T”字形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嫦娥五号或找到月球有“本地水”证据,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一箭22星创造新纪录……乘着“航天强国”梦想的翅膀,中国航天六十余载负重前行、厚积薄发,用一次次不懈的探索和强劲的腾飞,在浩瀚的太空写下崭新的壮美诗篇。接续奋斗的圆梦之路,是什么力量让一代代航天人不畏艰辛、勇毅前行?遨游星际的逐梦之旅,新一代航天人如何创造更多奇迹?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

  • 212021.04

    戚发轫做客启航讲堂 阐释中国航天精神

    4月15日下午,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做客清华“时事大讲堂”第262讲暨航院“启航讲堂”,为师生带来题为“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的讲座。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曹炳阳以及校内15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活动。

  • 252008.09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