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王府井百货大楼拔地而起,成为当时王府井大街上最高的建筑。这座宏伟典雅的建筑,设计者是我国第一代建筑大师、建筑教育家杨廷宝。
提起他,知道的人似乎并不多。在南京,杨廷宝有着更高的知名度,南京街头有近70栋建筑是他设计的。在北京,和平宾馆、百货大楼等建筑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设计的代表作。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杨廷宝与梁思成、陈植、童寯等人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回国后,志同道合的他们,一同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创作的先河,还揭开了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序幕。他们四人也被誉为新中国“建筑四杰”。
杨廷宝(1901-1982)
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 潘之望 摄
宾大部分中国学生合影,右一杨廷宝,右二陈植,右三林徽因(拍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栋梁”展)。 宝君 摄
1936年,旧都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主要成员在北京城东南角楼修缮工程中合影,右一为杨廷宝。
图片来源《中国文物研究所七十年》
回国后为清华园设计建筑
杨廷宝,1901年10月2日出生在河南南阳市东南郊的赵营村。1912年他考取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15年考取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清华修读近7年,于1921年赴美留学,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杨廷宝在宾大如鱼得水,刻苦攻读,不到三年就完成了全部学业,1924年获得学士学位,1925年获得硕士学位。学习期间他还多次参加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屡屡获奖。1925年2月9日费城《晚报》上刊登了有关他的报道,杨廷宝成为学校中的“明星”。
在宾大,他也是梁思成、赵深、陈植、童寯(jùn)等校友的榜样。梁思成这样称赞他:“杨廷宝在宾大学业超群,作业和笔记就像他本人一样,非常工整,赏心悦目,成为同学们的范本。”
在杨廷宝的带动下,赵深、梁思成、陈植、童寯他们勤奋学习,屡屡获奖,他们也博得了美国学生的赞赏,称他们为“中国小分队”。
1927年,杨廷宝学成回国,加入天津基泰工程司,成为基泰的主要设计师,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在沈阳、北京、天津、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留下了数以百计的建筑设计佳作。
1928年,梁思成受张学良之邀,主持东北大学建筑系。而杨廷宝则主持了东北大学总体规划,设计了图书馆、化学馆、学生宿舍等建筑。两位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校友开始了建筑事业上的合作,最终开创出“南杨北梁”的格局。
在杨廷宝的众多建筑设计中,清华园是代表之作。
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罗家伦任校长。他提出了扩充校园建设的设想,委托基泰工程司承办。归国不久的杨廷宝承担了这个项目,1929年至1930年间对清华园进行了一次总体规划,并设计建造了多个单体建筑。
杨廷宝对清华园是熟悉的,也是充满感情的。他凭着深厚的西方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和扎实的基本功,经过通盘考虑,画出了清华规划总图。遗憾的是,1931年后由于情况变化,杨廷宝的总体规划没有完全实施。但他设计的单体建筑:生物馆、明斋宿舍、气象台和扩建的图书馆被称为清华的“新四大建筑”。
清华图书馆是美国设计师墨菲1919年设计的,是典型的20世纪初美国校园风格。1930年杨廷宝做扩建设计时,从环境整体考虑,尊重原有风格,将旧馆作为一翼,新馆与它垂直布局,再以一个45度斜角布置的四层高的中楼将两者连接起来,主入口和门庭设在转角处,以此直接连接新旧楼中的各阅览室。扩建后的整座图书馆成为一个对称和谐的整体,风格统一,功能合理,成为建筑物扩建的一个范例。
在规划建设清华园的同时,1930年至1931年间,杨廷宝还设计了北平交通银行大楼。交通银行大楼建在前门外西河沿东口,与沈理源设计的盐业银行比肩而立。盐业银行是西方文艺复兴式古典风格,而交通银行则是中西合璧。
交通银行旧址今位于西河沿街9号。大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主立面以西式建筑风格为主,又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许多元素,是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建筑的较早的成功探索之一。
层主入口门头上加了绿琉璃门罩,并融入了传统垂花门的细部。三层窗洞口用雀替装饰,两侧各有一突出墙面的立雕龙头。屋顶运用了斗拱和绿色琉璃檐口元素,与主入口相呼应,使建筑整体具有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且非常自然,毫不生硬。
让国宝建筑“延年益寿”
在与梁思成等人的交往中,杨廷宝对中国的古建筑产生了极大兴趣,此后他在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上费力颇多。
1931年9月,梁思成加入朱启钤创建的中国营造学社,任法式部主任,正式开始对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研究。梁思成认为研究古建筑不仅要重视文献,更要重视实物。梁思成特别强调研究古建筑“非作遗物之实地调查不可。”但到哪里去找明清之前的古建筑呢?梁思成从华北四大名胜的谚语“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中得到启发,决定从正定的隆兴寺着手,并做好了一切准备。
但这时杨廷宝的一个信息改变了他的行程。
一天杨廷宝去鼓楼参观,在一楼巨大的穹顶下的一面墙上,他看到一幅外表独特的寺庙照片。照片说明上标注着“蓟县独乐寺”。他从照片斗拱的形状上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处珍贵的古建筑。他知道梁思成正在寻找古建筑,便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梁思成。
思成听后十分兴奋,很快前往鼓楼。当他看到照片上巨大而奇特的斗拱时,他断定独乐寺是一处少见的宋、元之前的建筑。梁思成立即改变行程,于1932年春率队前往蓟县调查。调查中梁思成确定蓟县独乐寺是当时已发现的我国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建筑。它建于辽代统和二年(987年),距唐朝灭亡仅77年,其年代及形制皆处唐、宋二式之中,是研究我国建筑发展的极宝贵的实物资料。
梁思成很快发表了调查报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这是我国建筑史学界第一篇用科学方法描述和分析中国古建筑的学术报告。报告一经发表,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轰动。
1932年,杨廷宝受聘于北平市文物整理委员会,担任主持建筑师。这个时候,中国营造学社在朱启钤、刘敦祯、梁思成等人的领导下,也开始对北京城的文物古建进行修缮。两个机构也因此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北平市文物整理委员会曾聘用朱启钤、梁思成等营造学社社员为技术顾问,进行咨询指导;营造学社则通过旧北平市文物整理委员会,直接参与北平古建筑修缮保护。
杨廷宝在美国学的是西方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对我国古典传统建筑并无专门的研究。在修缮北京的古建筑时,他以现代建筑技术为基础,对我国古典建筑进行深入细致地学习研究。
在施工中,杨廷宝虚心向民间匠师学习,他说:“我经常请几位老师傅,在工地上,在木工房里,今天请这个师傅看看,明天又请另一个谈谈,记录他们的口诀,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有时上东来顺打上斤把白干,请老师傅坐下来,你一言,我一语就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
在修缮古建时,杨廷宝掌握的原则是让这些国宝建筑“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他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可加固的构件一律不更换,可修补的部分一律不更新,损毁严重的用可识别的材料代替,以达到修旧如旧。直至今日,他坚持的这些做法仍是我国古建筑修缮的重要原则。
1932年至1936年间,杨廷宝主持了天坛圜丘坛与皇穹宇、天坛祈年殿、北京城东南角楼、西直门箭楼、国子监辟雍、中南海紫光阁、正觉寺金刚宝座塔、玉泉山玉峰塔、碧云寺罗汉堂等九项重要文物的修缮工程。
杨廷宝主持的这次古建筑文物修缮,是民国时期对北平文物最集中,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一次修缮。
设计和平宾馆
保留那家花园建筑
抗战期间,杨廷宝任重庆基泰工程司总建筑师,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1946年抗战胜利后他迁居南京。1949年基泰工程司迁往台湾。杨廷宝没有随之迁台,而是留在了大陆。南京一解放,党和政府就邀请杨廷宝参加了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不久,他又应邀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1950年,杨廷宝兼任北京兴业投资公司设计部顾问,在南京与北京两京之间奔忙。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北京筹办“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国家极为重视,决定在金鱼胡同建一座接待会议代表的宾馆,并命名为和平宾馆。当时的政务院把设计重任交给了杨廷宝。
清末民初,金鱼胡同路北是清末大学士那桐的府邸,占了金鱼胡同北边的大半条胡同,院落宽敞,建筑精美,特别是花园绚丽多姿,有味兰斋、吟秋馆、筛月轩等园林小品,还有一座名气很大的乐真堂戏楼。当时的戏曲名家几乎都曾在这座戏楼登台。
经过详细的考察,杨廷宝为了保留那家花园的原建筑和园林中的古树,对总平面进行调整,将原建筑组织到庭院的空间之中,与环境巧妙结合,并妥善处理用地紧张和保护环境的矛盾。经过巧妙的设计,和平宾馆成为我国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之作。
不过,在当时,和平宾馆受到一些人的非议。后来随着亚太和平会议的召开,宾馆受到了代表们的好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建筑受到越来越多的好评。一些外国著名的建筑师专门撰文在巴黎的建筑杂志上予以高度评价。和平宾馆在1993年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杨廷宝将主要精力用于建筑教学。他辛勤耕耘、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我国第二代建筑大师戴念慈、吴良镛、汪坦、齐康等人都是他的高足。
杨廷宝还以设计指导的身份参与了一些大型国家工程项目的集体创作与方案设计,主要项目有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图书馆新馆(现国家图书馆)等。
1982年12月23日,杨廷宝病逝。杨廷宝在推动中国建筑设计、中国建筑教育事业以及古建筑修缮保护等诸多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