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于明:文学为魂,电子为翼,跨界展翅创辉煌

2024-03-19 | 来源 公号“THU电子系校友会”2024-03-15 |

于明,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1980级校友。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2020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协会大奖微波应用奖得主和2010-2012 IEEE国际微波全球杰出讲演人。从事微波行业30多年,是工业界和学术界双栖的专家。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微波器件设计与制造,应用范围包括5G无线通信基站及新一代卫星通信系统。拥有30多项专利,撰写或合写200余篇出版物和众多专有报告。作为PI完成近40项科研项目,对工业界产生超过5亿美元的经济效益。于明院士拥有24年北美工业界经验,曾任世界500强公司首席科学家、研发总监和世界知名大学终身教授。现为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及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特聘杰出研究员。

少年心中的诗意与远方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个人心中都藏有一段属于青春的梦想与热情。对于于明而言,他的青春记忆,是一首首未完的诗篇,是一幅幅想象中的文人画卷。

年少时的于明,心中满怀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他沉醉于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情之中,憧憬着能像杜甫般以诗为剑,挥毫泼墨,惊四座。那些平平仄仄的音节,那些唐诗宋词的韵味,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他与邻居小伙伴相互激励,以对诗为乐,以文会友,共同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

这段经历,不仅在于明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更为他未来的人生之路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即便如今身为电子与电气工程领域的专家,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深厚的文学底蕴,使得他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上,能够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智慧引导开启电子新世界

于明从小成长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父母都是理工科背景。他们并未强行规定孩子的人生道路,而是巧妙地通过引导,培养了他对理工科,特别是电子工程领域的浓厚兴趣。在那个年代,电视还是一种奢侈品,而于明的父母却通过让他动手制作收音机、电视伴音接收机等设备,让他自由探索无线电的世界,在实践中充分感受电子世界的神奇魅力。这些经历不仅培养了他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他对电子工程领域的浓厚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他调整电视伴音接收机的工作点使其自激时,它不仅能停止工作,还能干扰别人的电视信号。这个“秘密武器”让年少的于明体验到了科技的力量和魅力,也进一步加深了他对电子工程领域的热爱。

父母的智慧,如同种子,悄然播撒在于明的心田。在他们的耐心引导下,这颗种子逐渐生根发芽,最终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当于明步入大学选择专业时,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清华无线电系。于明坦言,父母的这种引导方式,不仅让他在实践中学习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为他日后在电子工程领域的深耕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文学少年到理工翘楚

年少时的于明,心中充满了对文学的热爱。他在人大附中时,作文写得非常出色,甚至曾荣登海淀区范文的宝座。但命运的安排总是出人意料,于明在高考期间,却在最拿手的语文考试上失手,因为作文“太猛”而跑题。虽然他依然顺利进入清华,但这一挫折让他深感压力,也激发了他的斗志。

在清华的岁月里,于明逐渐从文学转向了理工科。他在这个新的领域里辛勤耕耘,建立了一套严谨而实用的方法论。这就像是猎人在离开清华这个“狩猎场”时,选择了一把猎枪而不是一袋干粮。猎枪代表着自我狩猎的能力,是于明在清华获得的宝贵财富。

此外,清华的环境也让于明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共同成长,他们的优秀和卓越不断激励着于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于明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最终,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他在毕业时取得了班级前两名的优异成绩,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人文底蕴与形象思维共舞

在清华的求学时光中,于明深深感受到了这所名校浓厚的人文气息。“正如我前面所说,我一直都非常喜欢文学,早些积累的文科基础激发了我丰富的想象力,也让我培养出自己的形象思维方式。”于明说道,这种思维方式让他在日后的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于明眼中,每当需要理解一个问题或概念时,他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生动的图像。这种形象思维不仅帮助他记忆,更让他能够深入剖析事物的内在逻辑。他不善于死记硬背,而是善于寻找事物之间的关联,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易于理解的图像。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使他能够灵活运用跳跃式、线性和非线性的多种思维来解决问题。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在高中时期曾是一个害羞的少年。“清华的人文环境为我提供了自我突破的土壤。”于明表示,进入清华后没多久,他就决心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突破。他选择勇敢站出来去竞选班长,他用自己的真诚和才华打动了同学们,最终成功当选。这段经历让他逐渐克服了害羞的性格,学会了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也培养了他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尽管在歌舞及体育运动方面不太擅长,但于明从未停止挑战自我的脚步。他深知自己的弱项,但并不因此而自卑。相反,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努力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让他在学术和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取得卓越的成就。

从清华园到枫叶国的人生探索

1980年,于明还准确记得当年踏入清华园的时间,当时还是五年制的无线电系征程,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四年后,他以出色的成绩和表现赢得了直接攻读硕士的推荐资格。一年后硕士毕业时,他又凭借优异成绩顺利转入博士阶段,继续探索学术的深邃殿堂。

清华的求学经历为于明打开了世界的大门。他选择前往加拿大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在异国他乡,他不仅获得了学术上的精湛成就,更在一家公司中担任要职,一干就是24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以卓越的追求为目标,努力向着CEO的位置迈进。

然而,人生的道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当公司遭遇市场变革,于明为之努力的部门被售出时,他面临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面对人生中的挑战与转折,于明没有退缩或消沉,他选择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双栖”,继续追求他的学术梦想。在滑铁卢大学,于明从之前的客座副教授一步步晋升为教授。他积极申请加拿大国家工程科学基金(NSERC),成功获得资助并持续获得十几年。在此期间,他致力于培养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论文,为学术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于明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2009年,他成功当选为IEEE Fellow,这是对他学术贡献的极高荣誉。2015年,他更是荣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的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他在电子工程领域杰出贡献的肯定。2017年他全职返回学术界, 任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

于明当选为IEEE Fellow

坚守与逐梦的人生智慧

采访的最后,于明分享了他的人生哲学与职业心得。他表示,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迷茫与困惑,他自己也不例外。他首先强调了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他以自身经历为例,当年在清华微波专业学习的同学中,目前包括他自己在内有三人还在坚守这一领域,而他们三人的努力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每个人都有机会,终将会迎来人生的春天。”于明说道。

于明获IEEE国际微波理论与技术协会2020年微波应用奖

此外,于明还分享了自己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心得。他强调了全面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本身,更要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进行分类和整合,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分类手册”或“知识索引”。这样,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当遇到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解决方案。

同时,于明还分享了一个引人深思的“人生定理”。他表示,一个人的收入在他事业的最后一年,大致相当于他事业初期前十年的总和。这并不是鼓励人们忽视眼前的利益,而是提醒学弟学妹,在追求事业的道路上,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要关注长远的发展。年轻人在职业生涯初期应该勇于尝试和探索各种可能性,因为从长远来看,那些短暂的高薪并不重要,真正有价值的是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寄语

回首过往,我在清华的岁月,自1980年至1989年,恍如昨日。那是我本科、硕士、博士求学的黄金时期。清华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筑起了人生的坚实基石。我深信,清华电子系不仅是一块孕育奇迹的沃土,更是一座点亮梦想、成就未来的灯塔。我衷心祝愿清华电子系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攀登学术高峰,继续培养出更多杰出的学者大家。愿每一位电子系学子,在清华这片沃土上,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用智慧与汗水书写各自人生的华章。

采访合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 | 乔元春 王若嘉

撰稿 | 朱睿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