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唐国安:一位“始终其事”的校长

2024-09-05 | 唐绍明(1952经济) |

1909年游美学务处成立,到清华学堂创立,到清华学校复校改制,始终其事负责领导这一系列工作的学校领导人,正是校长唐国安。

他曾是游美学务处总办的候选人。游美学务处是一个负责庚款留美的领导机构,由外务部和学部各派一位丞参级人员为总办,共同负责。外务部派出周自齐,学部派出杨熊祥。后外务部考虑周自齐外事繁忙,就又加派一位五品主事唐国安为会办以协助。张之洞认为学务处工作单一,只需各派一名总办即可,无须会办,于是外务部就改提唐国安为总办充任之。张之洞坚持总办职级不宜降低,仍应由周自齐担任,但考虑外务部的实际困难,就同意加派唐国安为会办;学部相应增派范源廉为会办,又将周自齐纳入学部,取代杨熊祥为总办,一身代表两部。历史表明唐国安曾是游美学务处总办的候选人,既表明他的能力被外务部认可,足以担当游美学务处的领导工作,又表明他并未因自身职级低微而懈怠,却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以后的工作中始终挑起领导工作的重担。

他是容闳带出国留学的留美幼童,西学东渐的践行者。游美学务处成立后,首要任务是选派一批留学生赴美学习。选拔考试由周自齐、范源濂、唐国安主考。科目分中英文两部分,英文部分由唐国安主持,这给了他伸展自己英文才能的机会。考生刘崇鋐(西南联大教授、台湾大学教授)回忆,唐先生的英文太好了,连标点符号都念得那么精准!这并非偶然。唐国安是留学生之父容闳19世纪70年代率幼童赴美的留学生之一,在美8年,念完高中,入耶鲁大学法律系,二年级肄业,学习成绩一贯列居前茅。回国后其英文特长得到发挥,曾与颜惠庆创办中国第一张英文报——《南方报》英文版,任该报英文主笔,同时兼任《环球中国学生报》英文主笔,基督教青年会英文会刊《中国青年》主笔,撰写了大量英文文章;后又曾为袁世凯及陆军大臣毓朗、海军大臣溥伦等政要充当英文翻译,出色完成任务,深受袁世凯赏识,并被聘为袁府英文教师。

他接续了容闳留美教育计划,是留美教育的赓续者。19099月,唐国安在他的侄子唐孟伦协助下,率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47名赴美留学。先是在上海集中,由留美幼童出身的游美学务处上海办事处主任唐元湛负责接待,为诸生办理一切出国手续。然后乘蒸汽机轮船中国号,经日本,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改乘火车,横跨北美大陆,最终抵达华盛顿。一路走的正是36年前唐国安随容闳出洋留学之路。他们一行受到美国社会关注,多家美国报刊做了报道,突出唐国安这位美国耶鲁大学学生为领队,并附有他的照片,充分展示了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以及文化教育的敦睦作用和影响。抵美后,由同是留美幼童出身的游美学务处美国监督处主任容揆协助安顿。经过一番甄别,分别将学生派入高中或大学。梅贻琦被分派入伍斯特大学学习,这是一所州立大学。这次出国留学实施成功,表示中断了近30多年的留美教育事业在众多留美幼童的努力下得到接续。台湾学者林子勋称唐国安是容闳留美教育事业的赓续者。此前唐国安在《环球中国学生报》发刊号上写有《寄语中国留学生》一文,力主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的必要性,此时得到实现。

他不畏西方列强强暴,勇于伸张正义,被上海市民誉为“社会之义士”。唐国安归国后头20年,在中外企业中担任翻译和管理工作。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他感受到西方列强对中国人的欺压,大大激起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情绪。1903年初到上海,就和颜惠庆一同参加一场关于西方列强在华治外法权优劣的英语辩论会。他在辩论中对治外法权横加在中国人身上的祸害大加鞭笞,有理有据,有声有色,最终获胜,大长中国人的志气。作为《南方报》英文版的主笔,他针对英租界发生的英国警方大闹会审公堂的野蛮行径,登载了一批文章予以谴责。他眼见住在租界里的中国人在社会骚乱中受到伤害,极感不平,力主建立一支中国法警,必要时开入上海租界保护中国人。这一主张在《南方报》上披露后,受到英方《北华捷报》的点名批评和指责,他坚不退让。由于他一贯地对租界当局蛮横态度进行批评,遭到他们的忌恨,法租界工部局扬言要将他逐出租界。他伸张正义,坚持斗争,为同胞呼唤,被上海市民誉为“社会之义士”

他尊崇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主张中西文化相谐共处。几十年国内工作磨练,使他深感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而这正是西方传教士普遍不理解并把它视为传教布道的一大障碍。针对他们对中国人的尊祖和孝道的指责,他写道,孝敬和祭祀自己故去的父母和祖先,体现了宇宙长河中的生生不息、生与死的沟通,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于一体的枢纽。祭祖是中国人家庭生活的根基,而家庭生活又是庞大的社会结构——国家的根基。他惊诧于在中国儒家思想无处不在,人们尊重孔子,并非将他奉为神明,不乞其助,不求其财,亦不求其宽恕,而因孔子是完美的人格,是华人道德思想之楷模,是古代中国济世救国之奇才。又说,至圣先师孔子为王,凡2500年,涉及人类1/4,影响思想之巨,民族烙印之深,佛祖亦无,亘古未有。以上观点见于他发表在纽约《环球宣教评论》19058-12期上一篇英文长文中。他尤其感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开放和宽容性,在万国禁烟会上提出西方基督教思想与东方儒家思想相偕共处,共筑人类思想道德的高地。

他坚决复校改制,创立清华学校,是早期清华主要奠基人。19114月,清华学堂创立,周自齐任总监,颜惠庆为代理总监,唐国安、范源廉为副总监。不及半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廷崩塌,学堂随之关闭。周自齐、颜惠庆、范源廉弃教从政,进入袁世凯治下的内阁,学校领导只留下唐国安一人坚守。他不改初心,努力维护校园校产不被侵占和损坏,积极延揽人才,积蓄力量,为他日复校做准备。半年后,民国政府成立,唐国安把清华带入民国新时期复校,被誉为寿与国同。复校不是简单复旧,而是适应民国新时期的需要,构建新的架构。先是撤销游美学务处,将其各项职能集中于学校领导,实行校长制,全面负责学校工作,“以一事权”。继而制定新的学校章程——《清华学校近章》,并将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直至1928年成为清华大学。从此清华走向正规化,叶企孙、金岳霖、陈岱孙、周培源、潘光旦、钱端升、闻一多、顾毓琇、梁思成、施嘉炀、陶葆楷、周先庚等即在此就读。唐国安成为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也是清华有校长以来第一人。

他殚精竭虑,擘画一切,为学校长远发展打基础。在教学方面,他秉承清华学堂“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教学方针,提出“师生之间首重感情,教育之方端赖道德”的理念,突出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打开大门;又强调思想感情在思想教育中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为“教学相长”打牢思想基础。他在全面教育中没有忽略体育的地位,专为学校设立体育部,聘请美国体育教师,加强学生体质的考察和锻炼。此时他身体状况不太好,仍坚持为学校日后发展做了几件大事。一是扩充校园,向袁世凯申请将一座废弃的皇家庭院纳入清华园领地,为日后学校的发展预留空间;二是向外交、财政两部重申学校经费的保障,坚持庚款退还的经费应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作他用。更具眼光的是,他凭着自己丰富的办学经验,“荐贤自代”,为学校推荐副校长周贻春为自己身后可靠的接班人,并且一竿子到底,申请即日辞去自己的校长职务,交由周貽春上岗接任。他说“校长职务重要,未可一日虚席”。他以学校大局为重,选贤任能,不计个人进退得失,难能可贵。周贻春不负重托,任职四年多,使清华学校发展、壮大。

唐国安既是一位忠诚的教育家,又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他曾参与发起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万国禁烟会,并在大会上代表中国做很有影响的主旨发言;曾因积极推动天足运动(反缠足),当选为首届世界人道大会名誉副主席;他学识丰富,被美国“政治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纳为会员(Member又称会士);他是首届远东运动会(马尼拉)中国代表团领队,上海市多届运动会的主持人。如此种种,有利于学校得以运用广泛的社会力量,促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1913823日,唐国安未待辞职报告批复,即撒手人寰,走完自己辛劳的人生路,年仅54岁。他把生命中最后5年全部精力献给了清华。19131028日,国务院总理熊希龄领衔外交部长孙宝琦、教育部长汪大燮,为他申请国家抚恤获准,称他创办游美学务处暨清华学校,始终其事,擘画一切,毫无贻误,此次身故实为积劳所致,给予公正的评价。

唐国安确是在早期清华创建中始终其事的一位校长。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