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1959级光五班:六年铸身心 深深清华情

2020-05-11 | 执笔:李玉成 | 来源 1959级光五班 |

在迎来清华大学109岁华诞以及精仪系建系88周年之际,谨以此文代表1965届光五班全体同学,用回眸六十年前在清华校园六年学习生活的点滴故事与大家共庆。

来自祖国各地 有缘相聚清华

1959年9月,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我们这一级同学通过正式高考录取,来自全国各地两千名新生有缘相聚清华园,同时来的还有各地选送的工农干部(包括新疆、青海来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工人,我们班王经洋同学就是一位从东北选送来的工农干部。当年的录取通知书非常简陋,是蜡版刻字印刷的,信封由学生个人填写,录取学校(如“清华”)加盖印章后通过邮局投递。大家看了会感觉绝没有现在的通知书高档。



接到通知书被录取到机械制造系学制五年,报到时改为五年半,到第二学期第一次分专业时学制又改为六年。

报到后我们被安排在京包铁路以东的清华新区,东区新建共八栋学生楼宿舍,五、六号楼为女生,七到十二号楼为男生,我们系的学生一直是在七食堂就餐,学生楼洗浴间定时供应热水,东区还建有学生浴池。从一个小城市刚到学校,感觉条件还是很不错的。京包铁路线当时从学校中间穿过,严重影响同学课间跑教室的安全,后来经过协商批准,铁路线东移出校外。毕业后原来的铁路路基扩建为现在的“学堂路”,七食堂改建为“清芬园餐厅”。清华主楼和精仪系馆(9003)也建成投入使用。清华建设日新月异,在迅速发展壮大。


女生校庆重聚六号楼前


男生重聚七号楼前


再回七餐厅体验


聚会在系馆9003大楼前合影

1959年有幸赶上建国十周年大庆,所以一入学就开始一个月的国庆游行操练,准备参加国庆大专院校的群众游行,以及第二天晚上在北海公园举行的民间烟火晚会。十月一日凌晨就起床走到了清华园火车站,乘坐火车到朝阳门车站天还没有亮,然后步行到天安门东侧的南池子,等待庆典开始。当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前时,大家非常激动又兴奋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争相抬头望向天安门城楼,希望能看到毛主席他老人家!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又红又专的国家有用人才

入学后学校明确了我们的教育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并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因此在学习好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学校组织我们多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结合专业的工厂实习。

刚入学时清华主楼正在建设中,主楼配楼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我们正好赶上也参加了机械系馆9003工地的建设劳动。


参加9003工地基建劳动

入学第一年还参加了沙河炼铁厂的炼钢,参加了北京东郊前进钢锉厂的技术革新,参加了农村的夏收;多次在学校的实习工厂进行了机加、锻压、铸造、焊接等实践。


参加前进钢锉厂技术革新纪念

1963年6月(大四学期末)到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进行认识实习,并参观了哈尔滨锅炉厂和轴承厂等,对产品生产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实习结束遇到全国不少地区发洪水,铁路桥梁被冲毁,火车绕道内蒙经过四十多个小时才回到了北京。


1963年认识实习于哈尔滨

1964年6月(大五学期末),全班同学兵分两路,分别到西安国营二四八厂和北京光学仪器厂进行专业实习,对产品从零件加工、精饰处理到部件装配、产品的总装调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1964年专业实习于西安

1965年年初(大六第一学期末)结合毕业设计课题到上海光学仪器厂进行毕业设计实习。


1965年毕业实习于上海

通过以上的社会实践和实习,不仅亲身看到了建国后国家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使我们一步步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深刻认识到国家发展对我们的要求。为我们在学校认真踏实的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在实践中出色完成毕业设计

1965年寒假毕业设计实习后,在教研室老师组织下组成了“平行光管毕业设计兵团”,下面分成“镀膜组”:卢炎坤、周明业、禄福华、赵燕霞等人,“分划刻制组”:李苏噌和何照才,“平晶加工组”:王绍玲和李玉成,“光楔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余起豪,“1秒光学测量仪”:刘璞华,“测量组”:程玉珍,“刻线机研制”:李庆祥,“物理光学仪器的研制组”:林诗彬和李进宝等;另外徐毓娴还到工物系参加了“分离铀课题”……各个毕业设计课题组分别有指导老师和车间师傅协助,地点在生物馆。

根据多年学习实践积累的知识,各课题组同学立即制定了实施方案。比如平晶加工组选择在生物馆一楼西头的一个大房间里,他们从改建恒温车间、清洗废旧机床恢复使用功能(两台单轴抛光设备)、采购材料并加工生产工装、制作抛光盘、完成平晶下料-粗磨-细磨-滚圆-精磨-抛光-修面型等全过程,直到最后加工出合格的平晶,同时对平晶加工过程、温度的控制、抛光时转速-偏心-摆角-压重-加抛光液等与平晶面形的关系做出了系统的总结,经北京市质量鉴定中心鉴定为“一级平晶”。1秒光学测量仪还参加了“全国仪器仪表展览会”。经过将近半年的努力,各课题组都出色完成了毕业设计项目,受到了教研组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同学与老师,与车间工人师傅结下了深厚友谊,终生难忘。“平行光管兵团”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后,全班同学和辅导老师在颐和园欢庆留念。


平行光管兵团在颐和园


一首诗表达了大家此刻的心情


毕业设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生物馆前重拾回忆

服从祖国需要 到最艰苦的地方

1964年9月16日晚,蒋南翔校长在清华大礼堂召集全校学生代表开会,我有幸参加。蒋校长一开会就说:我现在向大家报告一项非常激动人心的好消息,刚刚周恩来总理在人大会堂宣布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当时大家兴奋激动的场景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1965年6月毕业前夕,北京市高校全体毕业生在工人体育场聆听了北京市彭真市长做的《当前国际形势报告》,让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的是那句“了不起头掉了碗大个疤”,鼓励我们在强大的帝国主义面前,要敢于斗争,为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要努力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服务于祖国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1965年7月底开始填报毕业志愿,“服从祖国需要,到最艰苦的地方”是当时大家的一致呼声,尤其是班干部和党团员。志愿要求填五、六个,但是大部分填的是:1.新疆(核实验基地),2.甘肃酒泉(二炮和卫星发射基地),3.青海(核研究基地),4.服从组织分配。这就是那一代清华人的情怀。

1965年8月13日,在图书馆西侧的一座教学楼里,由教研组杜玲老师宣布毕业分配结果。蔡行舜新疆二十一基地,何照才、林文信甘肃酒泉二十基地,李玉成青海海晏十九基地……全班绝大部分同学分配到了国家重点军工单位和部队,李庆祥、魏克忠、徐毓娴等五位同学留在学校继续读研进一步深造。宣布完后,大家愉快地相互告别,离开了生活六年的清华园,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毕业前校党委副书记艾知生多次到班上,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并就落实党的“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政策,反复、认真、细致地多次做工作。就在大家离校之前,还解决了好几位同学的组织问题,为他们步入社会后,能放下包袱更好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959-1965届光五班毕业师生合影

毕业证

毕业分配通知

刻苦努力 不忘初心 奉献祖国

我们班近40位同学工作分布在省市政府机关、部队、大专院校、国家军工重点科研和生产单位等,地域除了西藏、内蒙、山西以外的全国大部分地区。职务职称有将军、教授、省市局长、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等。几十年来秉持清华厚德载物的校训,刻苦努力不忘初心,在各自的岗位上都积极为国家的国防科研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有的甚至工作到七十多岁才从岗位上退下来。同学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获得了不少的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申请的国家专利也不计其数,几位同学还享受到国家特殊津贴的荣誉。我们没有辜负清华的培养,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

光五同学工作中获得的部分成果

部分同学校庆返校合影留念

祝愿祖国更加强盛!

祝愿母校清华大学及精仪系明天更加美好!

清华大学1959级光五班

执笔:李玉成

2020.4.25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